22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817亿元,创造税收133亿元
科学发展成就娃哈哈辉煌22年
金秋的11月是收获的季节,经过升级转型洗礼的中国经济率先复苏,逐步转好。杭州娃哈哈集团更是逆势而上,连续11年强劲引领中国饮料业,发展步伐有如钱江大潮,奔涌向前,势不可挡。在创业22周年之际,娃哈哈向全世界交上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22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817亿元,创造税收133亿元,企业总资产268亿,年产饮料1000多万吨。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逆势飞扬,2009年1-9月份实现营业收入320亿,上交税金28.5亿。
一步一个脚印——
娃哈哈迈得很踏实
杭州娃哈哈集团成立于1987年,前身为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从3个人、14万元借款起家,现已成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之一。娃哈哈投资100多亿元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引进330余条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生产线,主要生产含乳饮料、饮用水、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保健食品、罐头食品、休闲食品等8大类100多个品种。
2008年集团完成饮料产量83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0.83%),占全国饮料总量的13%;实现营业收入328.32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利税68.82亿元(增长37.62%),在中国饮料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此外,娃哈哈拥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通过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国家级实验室,娃哈哈技术中心拥有400余名科研人员和一流的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参与了35项国家与行业标准的制定。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宗庆后先生常常自勉:办企业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在工作上他没有丝毫的倦怠,至今保持着一贯的勤俭:坐拥数百亿资产的娃哈哈,将总部设在了杭州清泰街的一幢6层小楼里;只要不出差,每天最早上班,最迟下班的一定是宗庆后;一年中有200天穿着一双布鞋奔波在各地的市场一线也只有宗庆后。有人问他,现在企业那么好,何必还要那么辛苦?他却笑着回答:“我是在给社会和我的员工打工啊”,因此娃哈哈22年的脚步迈得大而稳健:
1987年,娃哈哈的前身——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成立
1994年,娃哈哈第一家省外分公司——娃哈哈涪陵公司成立
2009年,娃哈哈将生产基地开到了“地球第三极”——西藏拉萨
从成立到发展,从涪陵到拉萨,在中国的版图上,除了海南和台湾,宗庆后已经将娃哈哈开遍中国。目前,娃哈哈在全国各省有58个生产基地,150余家分公司,直接吸收了30000余人就业,间接带动了原材料、包装材料、水电、运输等相关行业150万人就业。“健康你我他,欢乐千万家”,娃哈哈已经由杭州的娃哈哈转变为中国的娃哈哈,世界的娃哈哈。
依靠科技——
娃哈哈用“水”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食品行业属于传统行业,很多产品处在价值链的低端,往往受到低成本竞争的挑战。
22年来,娃哈哈通过不断产品创新,开发150多个新产品,投产100多只,保证了娃哈哈每年都有新产品、新的增长点,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产品链,较好地解决了产品生命周期影响企业生命周期的问题。
从创业初期的“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到现在的“非常可乐”、“营养快线”等等产品,在带给消费者口感享受、健康生活的背后,都有着高科技的支撑,新产品对销售和利润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
此外,娃哈哈积极开展生产技术革新,解决行业技术发展瓶颈和国际性难题。
1)超净化热灌装技术,解决了用PET瓶灌装中性乳饮料的国际性难题,大大降低了中性乳饮料生产装备的投入,为企业和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外汇;
2) 自主开发非结晶瓶口PET热灌装技术,节省了瓶口结晶机设备投资和瓶口结晶过程的能源消耗,还避免了瓶口结晶工序造成的瓶坯二次污染,显著降低产品质量风险;
3) 自主研制以高速并联机器人为核心的包装工作站/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实现企业生产线高度自动化,使企业劳动生产率处于同行前列,标志着我国机器人自动化包装生产线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4)自主进行产品包装和包装模具设计开发,包装设计能力达到国际前列水平,解决了制瓶、制盖模具国产化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改变了中国饮料企业高精度、长寿命的制瓶、制盖模具长期依靠进口的历史。
食以安为先——
娃哈哈对每一件产品都负责
为从源头上好把好食品安全关,娃哈哈从产品研发开始,原料采购、加工生产、质量检验、配送、销售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切实做到“对每一件产品都负责,每一件产品都有人负责”。每一种饮料上市前,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都会亲自品尝。
一流的软硬件保障食品安全。在娃哈哈236人的研发团队中,拥有博士10名,高级专家28名,中高级职称人员136名。
在娃哈哈科研硬件中,投资1.2亿元兴建了国内一流、建筑面积达一万多平米的科研大楼和一千二百平米的中试车间和国家级技术中心。拥有价值1亿多元的大量国际一流分析仪器。拥有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认定的国家级实验室,在食品领域拥有强大的分析检测实力,完全有能力针对食品中一些新出现的危害因子迅速建立检测手段和方法,保证食品安全。
严谨的生产环节力保产品质量。娃哈哈1997年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果汁饮料、乳饮料、纯净水通过HACCP管理体系认证。娃哈哈“集团质监部、片区质量监测中心、分公司质检科”三级质量监管保证体系,确保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监控。通过4大手段保证全国工厂生产的饮料都是相同的高标准品质:
1)各分公司执行统一标准:娃哈哈集团遍布全国各地的生产子公司近百家,为保证各子公司生产的产品,都能符合统一标准,由集团技术部门统一制订生产工艺规程、产品标准、各种产品检验规程、产品抽样留样规程、产品检验方法、各产品质控点控制手册和各产品质量控制记录表单,所有分公司严格按照统一标准组织生产和检测。
2)严格供应商认证和原料采购:所有原材料由集团供应部统一采购管理,严格按照供应商管理流程选择合格供应商,选择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通过对原料供应商主体资格的确认,对原料样品的小试确认,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评审和调查,及对每批原料进行进厂验收等多种手段,层层把关,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确保不符合要求的原料不用于生产。
3)全自动生产线,保证产品质量:从1994年起,集团先后投入100亿多元,引进国际一流的全自动生产装备和先进技术,实现了从制瓶、灌装、封口、装箱的全自动化流水线生产,同时引进国际一流的检测监视仪器和检测设备,提高在线检测、原料进厂验收和成品出厂检验的精度和准确度,确保了产品质量。
4)分片区加强质量监管:为加强对全国各子公司的质量监管,集团将全国各子公司划分成七大片区,每个片区设立片区质量监测中心,对辖区内子公司产品质量进行监测,同时负责监督子公司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层层监管、相互监督,确保公司产品质量稳定和统一。
节能减排——
娃哈哈的发展兼顾子孙后代利益
娃哈哈的发展决不以牺牲后代利益为代价。22年以来,娃哈哈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作为企业运行的一项基本内容进行。
生产水却很节约水,娃哈哈年产饮料1300万吨,通过技术改造,仅08年就节约水能1000多万吨。
1)对冷瓶机、杀菌船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娃哈哈至今已安装96套热灌装冷瓶机或果奶杀菌机冷却水循环系统。该改造工作实施以来每条线每天可节水450吨左右,节电500万千瓦时。
2)对八宝生产线杀菌釜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通过将原先冷却后直接排放的水进行改造回收,经缓冲水池、机碳滤后再用于产品冷却,全年节水100万吨。
3)对水处理清洗水进行回收。娃哈哈集团通过对70套水处理系统进行改造,将原本每周每月清洗设备用水通过建蓄水池过滤后再次循环利用,全年节水120万吨。
4)对蒸汽冷凝水回收,全年节水80万吨。
5)对脱气塔冷却水回收。此项技术将进入灌装前的产品冷却水全部回收到水处理原水箱,全年回收用水100万吨。
娃哈哈不缺钱却很省电,通过果奶注塑吹瓶机等项目使得娃哈哈08年省电3300多万度。
1)对原有1100余台果奶注塑吹瓶机,由电热丝加热后吹瓶改进为高频电磁加热吹瓶,每台每小时可节电2kW,全年可节电1500万kW,并且加热效果更好。
2)对大型日精制瓶机油泵进行变频改造,每台机器每小时节电20千瓦时,油泵的震动、噪音、液压油温均得到了较大地减小并使产量得到提高,年节电450万度。
3)利用北方特有的气候条件,将原本利用率低、能耗大的制冷机组制冷冰水改造成为利用一次水泵、冰水池和冷却塔直接制冷,节约制冷机、冷却水泵和工艺冷却水泵的电量,全年节电2000万度。
4)对制瓶过程中释放的压缩空气进行回收利用。通过新增气体回收装置,将原来制瓶过程中用于吹瓶的35bar以上的高压气进行回收,转化为10bar的低压气。该项目的运用年节电1200万千瓦时。
娃哈哈擅长节煤“发挥余热”,全年节煤11600多吨。
1)冷凝水回收改造项目。
娃哈哈通过安装50套冷凝水回收装置,将各用汽点的冷凝水全部集中回收用热泵一部分进入锅炉用水,一部分用于生产线需用热水加热点,每套每月节煤21吨,全年节煤1万余吨。
2)安装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对现有70台4—10吨锅炉进行热管余热回收改造,使锅炉排烟温度由原220℃下降到110—120℃,锅炉进水温度上升到了75—80℃,每台锅炉月节煤43吨,全年节煤2万余吨。
加强管理——
娃哈哈的销售网络很强大
宗庆后独创的“联销体”把遍布全国的经销网络吸附在娃哈哈周围,互相建立起一种超乎普通商业关系的信任。它的魅力在于厂家和商家能在这个共同体中实现共同赢利,有饭大家吃,而且赚得多、赚得快,保证“吃饱、吃好”。这就得到了经销商的高度信赖,确保了娃哈哈产品销售渠道的通畅,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牢牢把握住了市场的主动权。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中小企业实力不济,纷纷选择了退出竞争,让出了部分市场空间。娃哈哈抓住机遇、逆市拓渠,果断扩充经销商数量,编织了一张遍布全国各地6000多个经销商、30000多个批发商以及数百万销售终端的营销网,强而有力的销售军团使得娃哈哈的联销体具备了更加令对手感到压迫的渠道开拓和市场推广能力。目前娃哈哈的新品上市一周内即可遍布中国大江南北的任何角落。正是这种完善的销售网络,多重压力下的联销体再次稳如泰山,成为娃哈哈逆市飘红的强大保障。
大爱无疆——
娃哈哈将发展成果与全社会共享
宗庆后常说“我是一个普通人,是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给了我机会,使我从一个草民成长为一个品牌的掌门人,也使娃哈哈以白手起家的校办工厂,发展为民族饮料企业。饮水思源,涌泉报恩,我当然要尽力回报社会,努力让更多的民众享受到娃哈哈发展的成果。”
二十多年来,企业不断给员工加工资,奖金与企业效益挂钩,并且人人持股,可以通过分红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员工的收入与创业初期相比,增长了100多倍,增幅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很多人都开上了私家车。同时,在房价居高不下的环境下,娃哈哈还通过分配住房,解决了大部分杭州员工的住房问题,还特意建造了廉租房租给外来青工,让他们在城里安居乐业。到目前为止,公司已解决员工住房近1302套,面积10万多平方米,并率先实行住房货币补贴,让员工实现了居者有其屋,解决了后顾之忧。
娃哈哈的前身是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从教育这块土壤里成长起来的娃哈哈,创业二十一年来始终不忘资助教育,助教师、建校舍、送慰问、设基金,竭诚回馈教育。
从成立那天开始,娃哈哈就秉承“健康你我他,欢乐千万家”的企业宗旨,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捐资建造校舍,积极应对危机,赞助文化事业,帮扶社会弱势群体,迄今在社会公益方面的投入高达2.56亿元。
大爱无疆,娃哈哈对社会的贡献不仅仅在于捐款,自1994年第一次省外投资以来,娃哈哈将对外投资从三峡地区向全国扩大,建一个,赢一片:支持三峡、投资西部,进军东北老工业基地,帮扶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总投资额超过130亿元。
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娃哈哈从其二十二年前生产的第一只产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开始,就与农业、农村、农民结下了浓厚情节。娃哈哈设有大量的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主营产品中茶饮料、果汁饮料、乳及乳饮料、八宝粥、方便面等产品均是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经采用现代化工艺深加工而成的健康食品。2008年公司农产品加工销售额达217.68亿元,占总销售额的75.58%,创利润40.92亿元、利税52.99亿元,采购各类农副产品近70万吨,价值50亿元。
22年来,娃哈哈累计采购各类农副产品价值达180亿元,直接和间接解决了130万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切切实实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达而兼济天下——
娃哈哈22年投资步伐延展全国
22年来,娃哈哈对外投资总额达123.12亿元,58个生产基地遍布全国28个省市,仅2008年,娃哈哈就投入60多亿在全国新增90条生产线,它们大部分被设在中等城市或县级城市,就近解决了大量的劳动力的同时,极大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1、开发西部地区:在重庆、涪陵、四川成都、广元、甘肃天水、吴忠、广西桂林、云南昆明、大理、贵州贵阳、新疆石河子、昌吉、陕西咸阳、青海西宁、内蒙古巴彦淖尔、西藏拉萨等西部11个省市自治区建立31家子公司,投资总额35.8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45.36亿元、利税32.92亿元、利润25.66亿元,上交增值税7.26亿元。
2、大力帮助贫困地区:在湖北红安,吉林延边、靖宇,江西吉安、四川广元等地区相对贫困,娃哈哈在上述地区投资设立13家子公司,投资总额9.25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1.78亿元、利税18.9亿元、利润14.19亿元,上交增值税4.7亿元。
3、投资东北地区:在辽宁沈阳,吉林白山、莲花山、延边州,哈尔滨双城、虎林等东三省地区建立16家子公司,投资总额12.95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1.25亿元、利税17.8亿元、利润13.87亿元,上交增值税3.93亿元。
2008年外地公司合计获得销售收入160.18亿元,实现利税43.12亿元、利润34.06亿元,上交增值税9.06亿元,分别占集团公司的55.62%、64.85%、67.4%和56.79%。以投资的方式对外省,特别是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进行对口帮扶,不仅能直接使那里的财政收入、人民生活得到实惠、相关产业受到拉动,而且可以给他们带去娃哈哈先进的管理思想、观念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