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新股市场由外资投行主导的时代已过去,中资投行已全面介入这一领域,成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20世纪前后,除了中金和中银国际以外,内地企业IPO承销商中还鲜见中资投行的身影。不过,2007年以来,由外资投行完全操办的内地企业在港IPO项目已非常少见,更多是以“中资+外资”的模式进行。近期招股的明发集团,其联席牵头经办人及联席账簿管理人就由德银、美银美林及交银国际担任,建银国际也是其副主承销商;恒大地产的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则由中银国际、美银美林、高盛及瑞信联合担任。
分析人士指出,在与外资投行的合作过程中,中资投行对项目的定价能力、全过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极大提升。因为在文化背景、跟踪服务等方面,中资机构与内地企业更容易沟通和产生认同感,在近几年的企业上市融资项目中,外资也乐于与中资投行合作。这也使中资投行在香港一级市场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业务,逐渐跻身香港投行业的第一方阵。
金融海啸发生后,外资大行的实力被大大削弱,华尔街五大投行垮掉3个,仅存的高盛及摩根士丹利,实力也大不如前。就在西方国家考虑是否应该拆分那些“大的不能倒”的银行,并且像大萧条时期那样在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建立起隔离墙的时候,中资银行却在加速招兵买马,在原有的商业银行基础上,全面拓展投资银行各项业务,迅速发展壮大。
中银国际副总裁白韧指出,近年来,工银国际、交银国际、建银国际等迅速崛起,设立新的部门,重金挖角以前在外资投行工作,经验丰富的投行界人才,如今的在港中资银行已普遍转型为拥有银行、投行、资产管理、证券经纪全牌照的综合性金融机构。交银国际首席执行官谭岳衡不久前曾经表示,不消5至10年,如中银国际、中国国际金融和
中信证券等中资投行,将可独力完成大型的新股上市,在香港新股市场上与国际投行平分秋色。
建银国际便是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引人注目的中资投行之一。趁国际投行大幅裁员,建银国际趁机从贝尔斯登、花旗等公司招揽了多位经验丰富的猛将,位于香港最贵的写字楼太古广场二期34楼的建银国际,以前的办公区域还不到半层楼,而且很多工位处于闲置状态,如今已扩展到整层,据其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扩充的人员较多,公司还打算将35楼也买下做办公之用。
在香港市场已站稳脚跟的中资投行,除了继续开拓国际市场,更看到了发展潜力巨大的内地市场。接受采访的中银国际和建银国际等中资投行异口同声地向记者表示,开拓内地市场是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并摩拳擦掌准备在上海国际板的保荐与承销中有所作为。
白韧指出,内地资本市场发展很快,当前的交易量及融资规模已是香港的数倍,创业板推出后,还将引入国际板,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内地上市,投行领域商机巨大。全球投行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中资投行也不例外。他透露,中资投行普遍已开始为上海国际板的推出作一些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