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创投频道 > 投资新闻 > 2009“全球LP中国汇”高峰论坛 > 2009全球LP中国汇高峰论坛报道

张永伟: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新产业投资机会

来源:搜狐财经
2009年11月07日17:23

  11月7日,2009“全球LP中国汇”高峰论坛在北京威斯汀酒店举办,论坛以推动中国与国际PE界开展多向信息交流为目标,营造中国及国际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顶级基金出资人(LP)盛会。搜狐财经现场报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张永伟:我们不是研究PE的,作为业外人士谈一谈新兴产业发展的问题。金融危机之后在我们中心成立了一个课题组,大概是2008年11月份,主要目的就是来扫描一下危机之后能够支撑中国产业成长的一些重点领域。经过我们将近1年的研究,最近大家也看到我们的总理先后在几次重要的会议上已经明确了我们关于新兴产业国家的态度或者国家的战略,就新兴产业的问题我们想谈三个方面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第一,关于产业政策重心的转移。

  第二,关于新兴产业的选择。

  第三,新兴产业成长的规律。

  第一,关于产业政策重心的转移。大家知道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紧锣密鼓的出台的十个产业振兴规划,这十个产业振兴规划出台的十分非常短暂,最短一个规划从领到任务到最后形成国务院的文件,也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所以虽然时间短,但是在过去一年当中对稳住我们传统产业的快速下滑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十个产业的振兴规划能不能对未来中国的经济,特别是产业竞争起支撑作用,现在大家越来越持怀疑态度。最近在两次会议当中大家也看,9月份总理用了3个半天的时间召开了7个产业的座谈会,每个产业都请了产业界比较典型的企业家、科学家,还有政策领域的专家,3个半天紧锣密鼓来讨论或者研究到底我们下一步该发展哪些新兴产业,对政府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11月份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提出了5个战略性的新兴产业领域,这5个领域也是经过各个政府部门经过多次研讨以后确定下来的。但是也确实比较困惑的是,政府在支持产业发展上曾经上了很多的当,所以总理在11月3日的会上又重新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我们应该怎么去选择这些产业,选错了会贻误战机,到现在我们还在思考去选择哪些产业,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因为很多时候是我们选错了,很多的时候是我们上当了,大家都知道做政府的工作比较容易,特别是在科技和产业化阶段当中很容易发生一些大的政策失误,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选完了之后怎么把它培养成占性的产业,很多产业一开始的时候定的调子是比较高的,往往是昙花一现,成功的不多。所以这两个问题也是我想在国务院确定了产业振兴的中心由传统产业向未来的新兴产业转型,这个政策形成之后可能我们需要关心的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选择哪些产业,按道理来讲政府不应该介入太深,但是确实处在这样一个非常态的时代。

  我们发现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也好,欧盟的几个国家也好,大家都非常关注新兴的产业,而且政府支持产业的力度之大,超乎我们的想像。当我们也提出发展电动汽车的时候,我们算了算,从863到现在我们投入了大概75个亿,但是我们看奥巴马一上台以后列了一个支持电动汽车及零部件的资助单子,从补贴到减税,到政府担保的贷款,大概是140亿美金,算了算合人民币1千亿。所以他们支持的力度之大,确实也不是我们原来所理解的只有我们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我们也抓紧时间来选择一些产业。

  怎么来选择,这里面可能有两个基本的界定,第一个界定,政府的选择是有限的范围,不同于市场的选择。在座的各位都是投资界的领袖人物,所以大家的眼光都很独到,但是投资界选择的领域和政府的选择往往是不一致的,反过来讲,政府的选择并不一定就是投资的机会。政府选择新兴产业毕竟也有标准,在我们刚刚开始讨论应该支持哪些新兴产业的时候,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支持的理由,我们也在筛选。大家发现,都应该支持,而且理由都非常的充分,最终能够确定几个,而且未来可能还要确定一些产业的话,我们的尺子我想从研究的角度可能有这么几条:

  第一,应该体现技术的先导性,比较成熟的可能就不需要进一步的支持。

  第二,产业的发展应该有持续性,不能够发展几年就饱和了,或者就出现这种快速的彻底性的替代,这个产业就没了,这个不应该上升到国家战略性支持的层面。

  第三,产业的规模应该比较大。非常有意义但是产业链比较短的产业,自己可能能够很快的形成这种良性的循环,但是很难纳入到政府支持的项目中。

  第四,我们自己应该有技术的自主性,而不是拿来主义,别是关键的知识产权。

  第五,有一定的基础性或者成熟性,也就是说马上就能够实现产业化。很多的技术很好,但是真正要产业化时间还比较长,这个可能很难纳入到这轮新兴产业支持的范围当中。

  根据总理的讲话,总理虽然讲了五个领域,实际算下来细分一下不下20个产业。大家关注比较多的,比如说新能源、电动汽车、少数环保型的产业,节能是讲了,但是并没有进入到我们的规划当中。ICT产业,特别是一些关键的标准和关键的器械和设备,关键的材料,是这一次把863和975当中和16个重大专项当中有关材料的内容都做了一个打包,所以关键材料的突破很可能是我们新兴产业里面支持力度最大的领域,也可能是最快的。

  原来我们提到了医药,最近大家发现医疗,特别是医疗器械对人类健康,特别是对我们这次医改的支撑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次又加上了医疗器械,特别是普及性比较大的医疗器械。刚才有一位老总也讲到了,包括我们的X线机,我们的影像设备,彩超,包括我们自主研发的虽然水平不高的CT设备,另外一些基础性的研究,但是能够产业化的领域,特别是天空、海洋和地球研究,这也是很多院士强烈呼吁国家在这一轮当中能够搭上这次的快车。

  选择一个产业是比较痛苦的事情,我们曾经用了一年的时间选择了16个,给国家也提了很多研究性的建议,但是我们发现很多选择跟不上我们的变化,这就是很多新兴产业在中国成长的时候往往不合乎我们所预想的一些产业规律,甚至是一些比较反规律性的发展态势。所以对新兴产业的培育,给他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政府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决策,就非常重要。如果干预过度,或者政府行为不当的话,我们的产业就可能误入歧途,如果政府政策缺位,我们的产业可能就会卡在一个关键的瓶颈上而迈不过去。所以虽然我们选择了一些产业,投资界也选择了一些产业,但是这个产业能不能成长起来,我们政策配套的速度或者力度能不能跟得上,决定了投资回报的效率和时间。

  关于新兴产业政策研究的侧重点我们主要考虑五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第一,新兴产业该不该支持,或者说能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关键应该有技术持续性的突破。我们之前曾经犯过很多的错误,当一个产业出现之后,我们就马上把它称为高新技术产业,给它很多的优惠、给它很大的支持。但是时间不长我们就会发现,曾经被称为高新技术的产业技术含量不高,而且产业很按快就被做烂了,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很多的技术是从境外通过很便捷的途径进入到国内,利用国内资源的低价格、生产的低成本快速的形成了规模化的制造,有了规模的产品企业就采取了低价竞争的策略,当低价竞争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不仅仅扰乱了整个行业的秩序,而且严重削弱了本土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所以对这种产业的发展模式,这样的产业领域政策在支持的时候应该慎之又慎,当我们提出要支持电动汽车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的企业马上采取拼装的策略,从美国买来了控制系统,从国外或者说从一些小的地方搞到了电池,然后快速拼装出能够申请补贴的电动汽车,这种拼装的做法对我们想达到的新兴产业发展的目的是相悖的。当我们又提出来支持整车的时候,我们又发现在电动汽车领域关键的不是做车,而是有没有电池,特别是锂电池,当我们发现做电池又非常多的时候,又感觉到做电池比较容易,决定这个行业关键的技术在于电池的材料,材料当中我们又发现特别是磷酸铁里的一些材料往往又不是我们所能够快速实现突破的,所以到底新兴产业支持的时候支持到哪一种深度,往往决定了这个产业的可持续性,而不是像一些中小型的投资者一样,为了一些概念而去追组投资。

  第二,新兴产业的发展应该与我们的竞争要素相结合。哪些新兴产业在中国成功的把握性比较大?是不是技术含量特别高的我们就应该特别支持呢?最近我们发现还应该和我们本土的竞争要素相结合,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既要支持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更要支持能够整合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的新能源制造产业,在电动汽车领域,既应该支持无这种高速的纯电动汽车,也应该支持我们低速的纯电动汽车,特别是比较适合在农村率先跑起来的被媒体称之为山寨版的电动汽车。这就是涉及到中国总理在11月3日所谈到的,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技术路线和市场路线的问题,这个争论也比较大。

  第三,新兴产业在发展的初期必须有足够的政策支持。特别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或者叫电动汽车,ICT,我们的关键材料,这些领域在发展的初期仅靠一两个企业或者一些民间的资本很难取得重大的突破,所以这个时候政府的政策要到位。现在看来,我们支持新兴产业舆论上的准备是非常充分的,但是实质性的政策准备、实质性的政策投入才刚刚开始。所以到底对新兴产业应该投入什么样的政策?投入力度有多大?对我们搞研究的人来讲还是一个非常新的课题。最近我们也在每个产业、每个产业的进行梳理,在国际对标,看看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支持,他这个支持需要我们给到什么样的力度,国外给他什么力度,我们能给他什么样的力度?我想对于政府来讲特别对于决策部门来讲是非常大的工作任务。

  第四,对新兴产业既要有机理的政策也要有管理和约束的政策。特别是最近我们在调查光伏和风力发电的时候,我们发现大量的光伏风力上网难的问题突出,为什么难?既与我们电网体制有关,也与我们对风力和光伏发电的管理规范不到位有关。在欧洲看到上网电力的质量和我们现在的风电光伏上网的质量差很大,所以就出现了很多的矛盾和冲突。我们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时候也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准入上放开之后我们才发现很多的约束性条件,特别是标准,不及时出台,这个新兴产业很容易暴生暴烂。

  第五,新兴产业能不能需要起来,关键还要取决于我们给它创造什么样的体制。很多人想不到投入之后被憋住了,往往不是市场不成熟,而是改革不到位,相应的体制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大量的资金只能沉淀在新兴产业,比如我们最近在讨论储能产业的时候,由于我们的电价机制还没有真正到位,还没有上升到我们研究的程度,很多资本就进入了,所以上了储能怎么挣钱的问题,到现在还很难解决。几乎每一个新兴产业在他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产业化阶段,都会遇到一些体制性的障碍,对这个障碍解决程度的客观和有效的评估,决定了这个产业投资回报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李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