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通胀预期:有效管理会出什么招?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证券日报
2009年11月10日11:55

  通胀预期:有效管理会出什么招?

  □ 本报记者 朱宝琛

  一辆名为“经济复苏”号的列车正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行驶,车上坐着的是“扩内需”、“保增长”和“调结构”。就在行驶将满一年之时,“管通胀”又登上了这辆列车。

  通胀又要回来了吗?一时间,这成为官员、学者和市场人士谈论的热门话题。

  通胀预期——

  政府高层及部门密集提及

  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今年来第一次将管理通胀预期,与保增长、调结构相提并论,并强调要处理好三者关系。据了解,即将于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会将防通胀作为主要议题之一。

  “通货膨胀问题现在是各方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因为政府高层和一些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最近密度非常高地讲通货膨胀预期,这件事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事实也确是如此。

  在日前召开的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财政部长谢旭人指出,各国应关注财政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和防范包括通胀在内的潜在风险。

  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今年后几个月,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

  这是国务院常务会议今年来第一次将管理通胀预期,与保增长、调结构相提并论,并强调要处理好三者关系。

  在今年9月举办的第三届夏季达沃斯年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到,“要警惕和防范包括通胀在内的各种潜在风险”。

  而央行调查统计司发布的《2009年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也提到“当前要做好通胀预期管理”这一点。

  其实,央行早在二季度末就已经提出了通胀预期有所显现。时隔3个月,通胀预期进一步加强,央行认为“做好通胀预期管理”是当前应密切关注的问题。

  经历了上半年信贷井喷之后,三季度银行信贷投放仍然保持稳定增长,目前市场流动性充裕,央行认为通胀预期在持续增强。

  数据显示,三季度国内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3万亿元,截至9月末,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分别增长29.51%和29.31%,货币流动性显著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M1和M2已分别连续3个月和7个月在25%增速以上运行。9月M1增速高出M2约0.2个百分点,为2008年5月以来首次。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M1、M2之间形成的反喇叭口如果继续扩大,有可能会引起物价上涨,对形成通货膨胀造成一定压力。

  据了解,即将于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会将防通胀作为主要议题之一。(下转A2版)

  通胀问题,已然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物价水平——

  经济运行诸多问题的焦点

  从物价来看,目前中国不存在通货膨胀,但必须承认存在通货膨胀预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指出,目前我国通胀预期很强,但抑制通胀的因素也很多。同时,中央也在重视通胀问题,并将会有一系列的政策防患于未然。

  目前我国通胀预期很强,但抑制通胀的因素也很多,如秋粮丰收、产能过剩等。同时,中央也在重视通胀问题,并将会有一系列的政策防患于未然。

  通胀预期的四个来源分别是农业和食品、工业产品和原材料、国际大宗商品以及资产价格。

  “相对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是明年经济运行中诸多问题的焦点。”受访专家指出,因为中国经济面对的最大挑战,不是把车开动起来,而是在开起来之后如何保证它快速平稳地前行。

  而在粮食价格和美元贬值的冲击下,通胀预期所带来的压力似乎已渐浮现。

  这一点,从三季度的经济数据中可以得到验证。前三季度CPI和PPI的数据不出所料出现了同比降幅收窄、环比有所上升的局面。

  这表明通胀预期更加临近。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表示,从物价来看,目前中国不存在通货膨胀,但必须承认存在通货膨胀预期。他说,目前我国通胀预期很强,但抑制通胀的因素也很多,如秋粮的丰收、产能的过剩等。同时,中央也在重视通胀问题,并将会有一系列的政策防患于未然。

  东方证券认为,粮价、猪肉价格上涨或是明年通胀的前奏。从上一轮经济周期看,粮食和猪肉价格的上升就明显早于通胀风险的显现。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日前则指出,中国经济目前在传统通胀上所受到的威胁并不大,更大的问题来自资产价格的上涨。

  他认为,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产能过剩是使中国物价水平向下走的两大重要因素。尽管今年全年新增贷款逼近10万亿元,但也未必能抵消这两大因素的影响并引起物价的上涨。未来价格的上涨可能不在由CPI、PPI覆盖的传统领域,而是在于资产价格的上涨。

  东方证券亦同时指出,通胀预期更多来自美元贬值压力。随着全球金融危机阴影逐渐消散,加之近期世界各国主要经济部门对经济复苏均表达乐观的预期,促使投资者风险偏好发生改变,其避险情绪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不断降低,前期美元的“避险功能”也将日益弱化并被抛售,投资者更倾向于将资产配置由偏重美元转向石油、黄金、其他大宗商品、高息货币以及新兴市场资产。美元贬值也就成为市场的必然选择。

  而纵观国际,三季度以来,美、日、欧经济复苏势头趋于明朗。市场人士预计,今年四季度以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会随之逐渐走高,这将会对中国明年的物价形成影响。

  那么,物价适度上涨是否会演化为明显的通胀?

  受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关键还是要看货币向物价的传导速度、美元贬值及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的程度,以及资金转移和热钱流动的速度与规模。如果这三者发生快速变化,就会导致资产价格和物价上涨的压力明显增加。因此,关注未来阶段是否会发生明显通货膨胀,要优先关注资产及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的风险。

  应对通胀预期,还有一点必须重视,就是运用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政策等从外围来化解物价上涨和资产价格膨胀压力。

  在这方面,国家发改委已下发过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加强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监管。要审慎出台调价方案,避免出现集中提价、提价幅度过大,增加群众负担的现象。

  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魏凤春就此表示,中国的通胀主要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它直接影响到弱势群体的利益。加强社会保障,特别是退休金的增加,可以对这些退休老人的生活有所保障。同时,通过增加转移支付,直接补贴弱势群体,有助于经济的稳定与社会公平的实现。

  调整结构——

  疏导潜在通胀风险的抓手

  政府把“调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提升到调控重点,说明经济复苏的态势已经得到政府认可。如果结构调整完成,那么潜在的通胀风险将会得到根本性的或是很大程度的解决和疏导。

  方正证券宏观分析师胡俊指出,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管理好通胀预期”,一方面说明政府开始未雨绸缪,防范风险,同时可能也暗示短期内通胀风险不会出现。

  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刘熠辉看来,国务院常务会议今年来第一次将管理通胀预期,与保增长、调结构相提并论,并强调要处理好三者关系,主要源于政府高层肯定前三季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认为经济增速逐季加快,好于年初的预期,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巩固。如果结构调整完成,那么潜在的通胀风险将会得到根本性的或是很大程度的解决和疏导。

  的确,“调结构”是一个涉及到经济增长的分量和增长可持续性的问题。一年来,我国正是实施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为特征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在外需疲软的危机下,及时驱动另外两驾马车,激活生产、消费、金融等关键链条,中国经济才走出了一个漂亮的“V”形逆转态势。

  

责任编辑:李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