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涨价 国内奶粉涨价或持续3-5个月
来源:
经济观察报
2009年11月13日16:30
经济观察网宋亮/文近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奶粉供应水平大幅下降,奶粉价格强劲反弹,10月份,国际大包装奶粉价格回涨到3.4万元/吨,较7月份上涨了50.5%,与此同时,在供求持续偏紧的情况下,作为国内奶粉来源的原料奶收购价持续大幅上涨,比较典型的是山东地区原料奶价格达到3.2元/公斤,较7月份上涨52.3%。在原料价格大幅上涨情况下,奶粉成本无疑都明显上涨,初步推算,与7月份相比,因原料价格上涨造成奶粉生产成本至少上涨10%—20%。
涨价可能持续 3-5个月
未来一段时间,原料价格涨势还可能持续 3-5个月。具体来看,国内市场,由于季节因素,国内原料奶供不应求的局面仍将持续,这意味着近期原料奶的收购价格不是最高价格,后期仍有上涨空间;国际市场,近日恒天然生产的全脂奶粉网上拍卖价格再度上涨13.7%,与7月比,价格已累计上涨了7成,同时该企业预测明年上半年新西兰市场奶价将累计提高19%,这意味着未来3-5 个月,进口奶粉价格将以上涨为主。
涨价对进口品牌如隔靴搔痒
此次原料价格上涨,无论对进口品牌还是国产品牌都不利,但实际上,外资企业盈利空间大,获利丰厚,因此原料涨价对企业影响不大。从一组数字比较可以看出:2008年7月,国际大包装奶粉价格曾一度达到4.5万元/吨。而同期进口品牌奶粉市场销售价格为120元/公斤左右,今年10月份,奶粉平均售价170元/公斤,而进口大包装奶粉价格为3.4万元/吨。
而国产奶粉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奶粉售价低,企业盈利空间窄,原料成本上涨将极大的侵占利润空间,以完达山为例,400克奶粉平均售价15元,而同期原料奶价格平均为2.8元/公斤,奶粉生产比例按最高比1:7算,400克奶粉相当于2.8公斤原料奶,合计7.8块,可见,涨价以后,仅原料奶成本就占到售价的一半。因此,此次原料价格快速大幅上涨使国产奶粉成本压力巨大。
未来一段时间国产品牌要苦练内功
三聚氰胺事件后,进口奶粉拥有了三大优势:一是占据85%左右的市场份额并以此掌握价格的主动权;二是拥有较高的消费者信誉度;三是拥有巨额的本利差(利润额),可以左右逢源。相比较而言,国产品牌在上述三方面均处劣势,但在奶源和销售网络方面仍保持较强优势。因此,短期来看,中国奶粉市场仍以进口品牌马首是瞻。但从长期来看,只要国产品牌苦练内功,抓好奶源建设、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夺回奶粉老大的地位不是没有可能。
(作者系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
上网从搜狗开始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