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胡舒立辞职 财经杂志人事震荡 > 《财经》人事地震各方评论

胡舒立们的机会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2009年11月17日11:34

  胡舒立们的机会

  上周日傍晚,原《财经》杂志主编胡舒立在“财经网”发了最后一篇博客——《我走了,再见》。这是《财经》集体出走一事公开后,胡第一次“亮相”。博客不到200字,除了告别、交代,胡舒立说“我们坚信这是个充满机会的时代”。

  很长一段时间里,《财经》至少是中国财经报道领域的标杆。《基金黑幕》等调查式报道为这份杂志赢得口碑。持续对影响中国及世界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的报道、评论,以及践行“独立、独家、独到”的办刊宗旨,使《财经》赢得读者、市场的同时,也赢得同业的广泛尊重。这样的影响力,也使得《财经》集体出走成为一个跨越业界、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被人们关注和议论。

  迄今为止,这家善于挖掘“内幕”的媒体,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事件的“内幕”尚无一字报道。尽管如此,大量其他媒体的报道和评论还是让人们大致了解了所谓“《财经》变局”。发展路径的冲突、利益分享的异见、舆论尺度的分歧等等,概而言之,胡舒立们“出走”的选择表明,他们不乏放弃的勇气,也具备选择的能力,他们相信“这是个充满机会的时代”。

  《财经》创办10年,胡舒立们收获了可以复制的影响力。10年前,相对于资本,作为内容提供者的媒体人弱势地位更加显著。内容始终是媒体严格意义上的核心资产,而媒体人则是内容的创造者。中国今天不缺资本,更不缺对经营有影响力媒体感兴趣的资本。胡舒立们恰是一条完整的优质内容生产线,不缺市场、不愁销路,资本只需要放低身段,为这条优质生产线支付更高成本、承担更多风险。

  《财经》的实践,一定程度上向社会展示了舆论尺度的空间。《财经》收获的影响力以及市场,说明胡舒立们具有对接理想与现实的宝贵经验。10年跋涉、争取与妥协,对转型期社会的深刻认识,以及找寻可实现方式的宝贵体验,有理由对胡舒立们把握舆论尺度的智慧充满信心。

  传统纸质媒体中,《财经》是对互联网认识比较深刻、且开始全面尝试嫁接先进传播工具的媒体之一。遗憾的是,以财经网为主要探索中介的努力将告一段落。但是,胡舒立们对互联网、对WEB2时代的认识和实践,将使他们拥有更多机会。在腾讯、阿里巴巴尝试媒介化发展,新浪等试水微博等互动资讯平台的今天,传统媒体精英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无疑更大更多。

  财经信息和分析需求量急剧增长,与顶尖服务提供者的稀缺,是这几年财经商务类媒体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财经》作为财经媒体从业者的“黄埔军校”,其从业者的职业品质得到普遍认同。在一个持续增长的市场里,区别于同质化商品的高品质产品有机会得到更高估值。

  这真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对精神和生活品质更高标准的追求,为胡舒立们提供了海量机会。祝福他们,期待他们。

责任编辑:董丽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