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中粮:不反对下面有3到5家上千亿市值的上市企业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年11月17日00:02
  11月16日,中粮包装(0906.HK)——中粮集团旗下第七家上市公司——在港挂牌,收报6.11港元,较招股价5.39元高13.36%。

  在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看来,这是中粮集团打造千亿市值上市公司的新开始。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希望将来集团下面有三到五家上千亿市值的上市企业,“通过上市之后的融资,把资源更多聚焦在我们的粮油食品主业上。”这种聚焦专注,他给出了一个量化指标,相关业务在未来集团资产中要占70%。

  尽管近年频繁出现在聚光灯下,但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消费者,对中粮集团的扩张时有雾里看花之惑:一边大举进军包装行业;一边又在粮油食品“全产业链”战略下,大举在包装米等方面“急行军”——2天前中粮米业刚在大连投产了23万吨产能的国内首个临港大米加工厂。

  “中粮做的一定是足够吨位的、适合我们业务发展的事。”于旭波说。

  这不禁令人联想起7月7日中粮入股蒙牛乳业(02319.HK)后,外界对这家中国粮油食品央企扩张边界的疑问与期许。而本次专访,则是于旭波在8月28日接任蒙牛董事长一职后,首次全面畅谈中粮集团在打造粮油食品“全产业链”上的设想与困难——遗憾的是,他对于中粮如何参与蒙牛的管理、如何整合中国乳制品行业暂时没有给出答案。

  虽然他将“并购”一词用“战略合作”来替代,但他还是偶尔透露出了些许“野心”——“米、面、油,从大宗的、到加工的到小包装的,我们希望未来在国内能够有四到五家比较大的全国性企业,相互之间良性竞争。在这个过程中,大企业有责无旁贷的义务,把中小型企业吸纳到这个团队里加快发展。”

  他认为,只有大企业有一定市场份额——在他看来20%就不错——才可以“在老百姓关心的、国家关心的食品价格稳定方面能起作用,真正在食品安全上为国家承担起责任。”

  “阳光少年”的并购策

  《21世纪》:在联手厚朴投资成为蒙牛乳业第一大股东之后,外界一直关心中粮会不会有别的收购?

  于旭波:投入行业有不同的方式,有的可能是原来有很好的基础,我们可以给它一把劲,马上业务就起来了。有的可能要通过战略合作——外界习惯叫并购,我们更多愿意称为合作——不是你吃了我或我吃了你,更多的是走到一起从而可以走得更快、更好。

  米、面、油,我们希望未来在国内能够有四到五家比较大的全国性企业,相互之间有良性的竞争。在这个过程中,大企业有责无旁贷的义务,把中小型企业吸纳到这个团队里加快发展。

  所以,未来中粮发展有一些业务要去孵化,有一些业务通过合作方式加快跨越式的发展,达到战略目标。

  《21世纪》:按照你“孵化”的提法,中粮集团本身未来会越来越像投资商?

  1 于旭波:你说得对。但这个投资,我们希望注重在粮油食品方面。

  《21世纪》:这个注重是否也会表现在资产比例上相应提高?

  于旭波:我们希望粮油食品方面未来在总资产中占到集团的70%,在70%当中,纯品牌业务能占到30%以上。这个挑战和空间都是蛮大的。中粮做的一定是足够吨位的、适合我们业务发展的事。

  《21世纪》:无论是并购也好,还是在一些地区追加投入也好,都需要资金来支持。怎么考虑资金筹措?

  于旭波:过去在整个集团层面,我们把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0%下,今天如果看到机会,我们可能会把资产负债率的上限放宽一两个点,以中粮集团的资产规模,就有非常大的资金力量用于投入。

  注重粮油食品方面投资的战略确定后,其他业务的定位,一是作为战略性资产管理,二是这些业务的现金流部分要贡献出来,为粮油食品发展提供资金。

  《21世纪》:资金并不是最大挑战?

  于旭波:未来真正挑战中粮的最大因素就是文化。好在今天中粮具备很好的基础,比如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这个文化已变得很阳光,不同团队间沟通非常直接。在这些方面,宁高宁董事长有很先进的理念,鼓励大家去发展。这是过去贸易为主、成本驱动的企业中没有的。

  《21世纪》:中粮希望自己阳光到什么程度?保持多大的心态?

  于旭波:十七八岁吧,有很多想象在里面,依然很有梦想。

  千亿大未来主要看内贸

  《21世纪》:中粮包装上市后,中粮集团在旗下原有6家市值几十亿到四百来亿的上市公司基础上,又多了一个几十亿市值的上市公司。对一般企业这固然不错,但对于对中粮集团抱有很高期许的人来说,这进展是否有些太慢了?

  于旭波:这就回到了为什么中粮要明确主业的问题。中粮有不同系列的资产组合,如果说我们的某一个资产能够找到一个发展空间,上市之后它自己能自我驱动去发展的话,这是中粮集团非常高兴看到的。但是在这过程当中,我们会慢慢地通过上市之后的融资,把资源更多聚焦在我们的粮油食品主业上。

  中粮集团将来并不反对集团下面有三到五家上千亿市值的上市企业。

  《21世纪》:需要多久才能培养出市值过千亿的上市公司?

  于旭波:这个会很快。我们要相对聚焦国内的机会。米面油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这一块,中粮一定会做好。我们正在孵化当中的还有肉食产业,也是一个巨大行业。

  《21世纪》:从近期在米业的动作来看,中粮集团似乎有一些特性在改变?

  于旭波:面对新的成长环境,中粮集团米、面、油业务必须朝着小包装、便捷化、方便消费者的方向去发展。任何时候,我们从为消费者出发,都能给带来可持续的长远发展。

  2比如我和大米部总经理杨红探讨了未来的米业规划,现在,内贸业务大概只占中粮米业百分之十几,未来希望能够有百分之五六十,甚至百分之七八十的内贸业务。这样不管政策怎么变,我们都会稳定。未来中粮业务增长主要看内贸。

  食品安全要为国家担责任

  《21世纪》:中粮旗下香港上市公司,市盈率高的几十倍,低的像中国粮油控股只有近11倍,你怎么看呢?

  于旭波:我就是中国粮油控股的总经理,我哪敢不理。无论是面对投资者,还是从中粮自身来看,没有选择,只有一条路,就是加快我们的发展布局。

  在发展方式上,不能仅局限于今天现有的业务。比方说面粉过去是定位在B2B的业务,大米过去基于进出口的商业模式上,也是B2B。但在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人口的消费结构,都显示出大量驱动来自B2C的业务。

  中粮集团自身压力在哪呢?不是说中粮企业本身的规模不够大,而是说真正在今天老百姓关心的、国家关心的食品价格稳定方面,中粮能起的作用还是不够大。中粮今天在油的上面,绝对数可能不算小,但在行业比重还远远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或者说国家期望的作用。

  《21世纪》:这意味着中粮要提高市场份额。但去年你又提过一个观点,认为在米、面、油这种基本消费品市场中,如果有企业的市场份额达到30%至40%,或50%以上,就形成了市场垄断,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你觉得中粮在各个业务里占到多少份额为宜?

  于旭波:应在20%左右。作为大企业,这比例比较相称,或者说比较灵活。

  作为一家央企,应有一定市场份额来起到它的作用,中粮集团今天要做的事就是要解决消费者担心的、国家需要的,在食品安全上下功夫、做文章,真正在食品安全上能够为国家承担起作用。米、面、油,从大宗的、到加工的到小包装的,市场份额都必须提升到足够的分量。

  《21世纪》:从今年3月份提出“全产业链”战略到现在,最难的是哪一块?

  于旭波:最难的应说是两点。第一是在终端、消费者这个环节。消费者需求不断在变,要求也非常严格,我们得跟得上。在消费终端,渠道管理是基础,品牌营销和产品创新更重要,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要靠产品创新的驱动。

  第二点是从上游到下游的链条之间怎么去协同。要创造一种什么样的机制和文化氛围,让大家能够主动在一起进行分享,愿意去贡献。

  《21世纪》:什么时候可以完成“全产业链”的打造?

  于旭波:打造全产业链永远没有止境,一个企业的进步没有止境。

  作为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提出来之后的阶段性目标,我们认为应该在未来三到五年的这个过程中能够完成。这里面要注重过程的把握。中粮集团主要的一些运营性、市场化的业务都在上市公司里面,投资者希望不断有稳定的回报,这些都必须要兼顾。

责任编辑:侯力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