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商业评论

莫让高房价成上海“硬伤”

来源:东方早报
2009年11月18日01:04
  上海思路

  郑彦

  一路攀升的高房价再次成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梦魇。持续刚性的需求与日渐萎缩的供应,在世博会、迪士尼等因素推动下,矛盾愈加突出。虽然政府通过力推经济适用房、打击“捂盘”等手段数次出手,但房价依然如脱缰野马难抑笼头,过高的房价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涨价预期,并导致一次又一次刷新价格纪录的地王诞生。对此,我们需要进行深入反思。

  住房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住房的商品化、产业化能够产生巨大的收益,并形成巨大的产业带动效应,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住房本身又是保障性商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住房属性的侧重点不同。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需要通过住房的市场化带动大量相关产业发展,通过土地出让获取巨额政府收益用于大量投资,此时住房的市场属性强于保障属性;经济处于平稳发展期或高速发展后期,投资力度下降,产业逐步成熟,民生需求上升,此时住房的保障属性强于市场属性。

  当前,上海正处于近20年高速发展之后的经济转型期,因而要更加强调住房的保障属性,减弱住房的市场属性;不再把房地产市场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而应作为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的动力;不应把卖地作为财政收入的主渠道,而应把培育优秀企业作为增加社会财富的主渠道。

  同时,只有更加强调住房的保障属性,不再把土地财政作为收益考核指标,才能真正改变当前经济适用房雷声大、雨点小的推进现状,真正使各级政府把经济适用房作为民生问题而不是产业问题,下决心加大力度推进。

  基于以上分析,住房政策的真正目的,应是解决无房者的居住需求,而不是解决有房者的投资需求。当然,两种需求都可以推动住房价格上涨,不同的是前者只有在供不应求时才会推动,而后者则任何情况下都会被推动,并加大住房价格的波动风险。从近几年政府供地的力度和速度看,所供土地足以用来解决无房者居住需求,问题在于很多住房并没有有效转到无房者手中。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合理界定首次购房者,从保障的角度为其买房提供政策优惠,确保在上海工作的年轻人能看到“居者有其屋”的希望。
责任编辑:丁芃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