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初开始,我国多个省市天然气价格一路上涨,华南地区已从每吨4000元左右涨至4500—5200元/吨,北方地区由3250元/吨涨至3800元/吨
数城市天然气供应趋紧 “气改”方案或加速出台
□ 本报记者 张 宇
据中央气象台最新天气预报,未来数日,受冷空气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仍有雨雪,局部地区甚至有大雪。连日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致华北、两湖、西北和华东地区天然气使用量增长迅速,天然气供需矛盾突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已采取措施努力加大天然气供应量。铁道部也已开始采取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减少雨雪天气对铁路运输的影响。
多个城市天然气告急
由于近期受全国大面积暴雪和低温天气影响,多个城市进入天然气用气高峰期,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凸显。据悉,已有部分城市紧急停供了工业用气。
陕西西安拟启动天然气应急预案。11月16日,西安市天然气日用量达创纪录的560万方,近期天然气管网运行压力已低于最低警戒线。市政、天然气等部门表示,用气高峰将首先确保居民生活用气。若气候继续变化,将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应急预案,其中包括日最低气温低于零下7℃,加气站将限时加气。
湖南长沙启动预案确保天然气供应。伴随着北方强冷空气席卷全国,长沙的天然气使用量也成倍增长。该市公用事业局宣布,长沙已经启动供气应急预案,以确保居民生活、公共福利单位、CNG汽车供气,同时希望社会各界节约用气,共渡难关。
重庆天然气供需缺口大。进入11月份以后,重庆天然气供应形势十分紧张。据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员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介绍,要完成全年51亿立方米供气计划,今年后三个月,西油公司应给重庆市供气1780万立方米/日,而目前的实际供应量仅为1360万立方米/日左右,相差420万立方米/日。供需缺口巨大,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湖北武汉居民购气被限量。武汉本月15日以来的大雪天气导致该市天然气供应紧张,武汉所有出租车停止供气。16日凌晨,武汉市26座加气站全面停止供气。截至目前,该市的用气缺口骤然增至近80万立方米,工商业用气大面积停供,甚至居民用气也开始受到影响。
四川成都公交出租私家车争“气”。气温骤降,成都CNG用气也迎来了严峻的寒冬。本月17日,成都各大加气站外等候加气的车辆摆起“长龙阵”,公交车、出租车同样受到“气紧”影响,为保证高峰期发车频率,成都市公交集团不得不加大平峰期公交车发车间距;出租车司机则普遍反映凌晨加气困难,一等就是5、6个小时。
河南郑州车用燃气供应受影响。尽管供气部门已多方协调气源,但今年入冬以来,郑州市天然气用气量较往年明显偏高,市区内日用气量由110万立方米骤增至220万立方米,日缺口超过50万立方米。由于管网压力降低,部分对压力要求较高的采暖用户和燃气汽车加气站受到影响。
浙江杭州有1/3的城区居民用气受影响,因天然气短缺,截止17日该市已关停11家企业,并采用企业轮换停气的措施来供应居民用气。
据中石油的统计数字显示,11月1日—16日,华北地区天然气日均用量同比增长56%。其他几大气区用气量也有明显增长。两湖地区日均用气量虽与计划持平,但同比增长22%。
中石油有关负责人本月18日表示,目前华北、两湖、西北和华东四大气区已联网运行。受雨雪天气影响,华北地区巨大的用气增幅给整个管网运行带来巨大困难,也影响到其他地区用气。目前华北地下储气库已提前严重超采,预计11月超采气量达1.7亿立方米,将给冬季天然气销售保供带来巨大风险。
价格暴涨 供应趋紧
“天然气价格已经快要赶上柴油的价格了。”业内人士分析,从11月初开始,天然气价格一路高涨,在全国多个省市已普遍出现,华南地区目前已从每吨4000元左右涨至4500—5200元/吨,北方地区由3250元/吨涨至3800元/吨。在全国天然气供应吃紧的情形下,11月1日—16日的半个月之内,国内天然气批发价格涨幅平均已超过两成,而且涨势目前仍在持续。
对此,专家分析,由于冰雪天气持续,各地燃气公司、加气站本已存在的供需缺口会进一步加大。在各地政府力保供气不断的压力下,燃气公司和加气站宁愿高价从一些民营企业进货,最终导致各地天然气价格暴涨。
其实,最近3年“气荒”现象在国内此起彼伏,愈演愈烈。
“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中国天然气产生所有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说。他认为,关键领域由少数央企高度垄断,未能依靠市场进行充分的资源配置是造成供应短缺和民企高抬天然气价格的根本原因。
韩晓平表示,包括勘探开发等天然气领域中上游高度垄断,我国并没有形成一个多元化和充分竞争市场,也无法充分调动民企和一些地方国企的积极性。
目前的天然气行业情况是,上游勘探、生产主要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手中,中游的长输管网也主要由上述三大企业垄断,而下游城市及工业燃气的输配业务则是国有、私营企业共存。
而中石油人士则表示,今年情况比较特殊,中国北部地区遭遇了大雪和冰冻,北方天然气需求量急剧上升,上游对长江以南这些城市进行了减供。这导致了“西气东输”管道下游南方城市的“气荒”。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认为,因为今年冬天来的早,全国范围突然降温。而国内大气田都没有准备好,没有及时的供气预案。加上交通受阻后,国内液化天然气(LNG)的调峰作用也无法体现,也是导致“气荒”的一个原因。
“气改”方案或加速出台
一场突袭的暴雪,令早已备受诟病的中国天然气供应和价格形成体制的问题再度暴露出来。
业内人士认为,自然灾害只是导致“气荒”的一方面原因,现行的天然气供应机制导致的价格偏低、资源紧缺等问题才是根源。此次的“气荒”可能推动天然气价格改革加速出台。
“主要还是我国缺气,此次天气的原因只是把我国天然气资源少的情况更加恶化了。”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说。
“缺气的根源还是在于目前天然气的价格管制。对于企业来说,没有利益的驱动,根本就没有动力去勘探更多的油气田。而进口天然气也是因为价格的矛盾迟迟难以进到国内。”董秀成表示。
业内人士举例说,中石化的“川气东送”项目,是从四川的气田供应到华东,原本是今年要投产的,但是因为与浙江、江苏等地方没有谈好价格,所以一直拖延没有投产,气源无法进入华东区域。如果说这条线的气能够按时投产,那么此次的“气荒”可以大大缓解。
据悉,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专家解释说,由于价格一直被国家管制,天然气上游涨价成本主要由下游企业自己消化。国内天然气的价格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和其他替代能源相比,同热值下的价格也是偏低。
“价格长期低于价值,导致国内天然气资源量增长缓慢。”而随着国内天然气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内天然气缺口却越来越大。
面对严峻的形势,天然气价格改革或将有重大突破。有消息称,天然气价改具体方案最快可能于今年年底出炉。关于价改方案,可能采取成本加权平均的定价办法,推进“混合定价”机制,同时按照热值当量参考可替代能源价格波动。
“企业会以此向国家相关部门施压,此次的‘气荒’很可能成为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的一大推动力。”业内人士预计,出厂价大约会上涨两至三成。
加快发展是最现实的选择
针对中国能源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部分能源专家认为,中国天然气正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加快天然气发展是中国能源发展的现实选择。
知名能源专家、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许永发说,中国天然气正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新阶段,2000年以来,中国天然气呈现出储量、产量双快增长态势,遍布全国的骨干管网初步形成,国际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后多气源供应格局正在形成。
据统计,2000年以来中国天然气储量进入增长高峰期,年均增长4753亿立方米。截至2008年底,累计探明地质储量6.34万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由1998年9405亿立方米增至2008年3.2万亿立方米,年均增长2260亿方。储采比保持在高位水平,保持天然气产量增长具有良好储量基础。2008年产量775亿立方米,比2000年翻了一番以上。
许永发分析,2000年以来中国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14%,而煤炭产量年增10%,石油产量年增2%,世界天然气产量年增3%。天然气增速明显快于煤炭和石油,并在全球领先。
在市场方面,2000-2008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由245亿立方米增至807亿立方米,并呈加快增长态势。在2000-2005年年均增量为45亿方,2005-2008年年均增量为113亿方。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2.4%提高到2008年的3.8%。
中国正制定实现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战略目标。作业能源消费大国,2008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为26亿吨标煤,消费总量为28.5亿吨标煤,近9%的能源需求依靠进口满足。
许永发说,未来10年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快发展阶段,能源需求持续刚性增长。预计到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为36亿吨标准煤,2020年为42亿吨标准煤,保障安全稳定供应的压力很大。
许永发说,世界天然气发展经验表明,建立完整的天然气产业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和互促性。以西气东输工程建设与运营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贡献为例,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长了25%以上。
目前,中国天然气利用结构中,工业燃料和发电用气分别为27.8%和14.7%,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化工用气比例为23.2%,远高于世界5%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