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发展高铁不仅为扩内需”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王海平
2009年11月24日06:32

  王德荣见证了中国高铁从无到有的历史。

  早在1992年,王德荣及其所工作的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最早提出了修建京沪高铁建议。正是他们的建议,促成了今天的高铁时代。

  11月18日,就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王德荣在南京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高铁适合中国国情

  《21世纪》:中国高铁发展在近几年取得了高速发展,但事实高铁的设想提法很早就有了,从设想到建设为什么会有这么长的间隔?

  王德荣:1992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就率先讨论认为应该加快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随后向国务院提出报告,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经国务院研究后被提上日程。

  当时我们建议先建北京—上海的高速铁路,这样可以贯穿三个直辖市和四个省。因为这条线连接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沿线人口占全国30%, GDP占一半,客货运输非常繁忙,也有着极大的市场需求。

  随后由当时的“三委一部”(科委、计委、经委和铁道部)成立了建设京沪高铁前期重大技术经济问题研究组。我是研究组具体的组织者和起草人。

  我们的研究结论,首先是总结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中国面积大,因此建议设计速度目标值350公里/小时,行驶速度300公里,预留50公里。结论还包括了运营组织、建设方案、融资方案等,其成果得到了国务院认可。随后在其基础上做建设前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由于之后又有了修建京沪磁悬浮线路的建议,因此高铁计划被搁置了一段时间。不过,建设高铁,一直是运输界和经济界的共识。

  《21世纪》:这是为什么?

  王德荣:这是由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一、中国东部地区人密集,密度达到500人/平方公里以上,中部地区也有400人/平方公里;而美国和德国分别是36人和220人,即使日本也就330人/平方公里,我们的人均土地资源极少。

  二、中国的石油等资源不允许像欧美那样,长途用飞机短途用汽车。中国的环境和能源都容纳不下。

  因此,在中国,在1000公里范围内,最高效、舒适、安全、节能的方式是用铁路。

  高铁建设不仅是拉动内需

  《21世纪》:高铁是目前整个基础设施中投资比例最大的,你怎么看待这种对经济拉动的影响和作用?

  王德荣:铁路是基础设施,加快铁路发展是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必然的,在这方面我们过去是欠账的。

  铁路的发展,需要大量投资,需要基础产业的支撑,带动钢铁、水泥等制造业和重工业发展,亦带动就业;而动车组则代表先进的装备制造业,也带动了皮革、纺织等传统行业。

  同时,这也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行业,需要大量的材料供应,这也就促进了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发;也带动了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

  高铁的发展是科学技术水平到了一定阶段的产物,带动了其他产业发展,这是互相促进的。因此,高速铁路不是单纯为了拉动内需而发展,而是早就应该如此。4万亿刺激计划只是提供了一个机遇。

  《21世纪》:铁路建设的投资量极大,因此也有地方政府、社会资本等加入,你怎么看待这种变化。

  王德荣:铁路建设全靠中央财政是不能支撑,因此多渠道融资是加快铁路发展的特色,加入者都是受益者。

  可以看到,直接的收益是解决运输问题,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投资环境改善。但这个利润的获得在短期内实现不太现实。据我的了解,一些参与铁路投资的投资者,他们的投资不光是为了赚钱,而着眼于未来。

责任编辑:单秀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