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液化气涨价——天然气价格普涨 > 液化气涨价新闻

气荒引爆质疑潮中石油喊冤 发改委为中石油正名

来源:南方日报
2009年11月24日09:31
   11月中旬,随着全国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天气,令本已紧张的国内天然气供应雪上加霜。据息旺能源提供的数据,南京的用气缺口达40万立方米,占计划用气的40%。

  几乎与这场暴雪同时来临的,还有天然气即将大幅度提价的传闻。不少专家措辞激烈地表示,所谓的“气荒”,只是人为制造,其真正动机是迫使天然气提价。这场争议在昨天惊动了国家发改委。

  发改委为中石油正名

  昨日下午,一则消息出现在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上,消息强调“加强运行调节全力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

  针对外界对中石油、中石化保障天然气供应“出工不出力”的批评,消息中也给出了回应:“天然气生产企业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保持高负荷生产,千方百计挖掘潜力,合理安排检修,科学调用储气资源,积极组织进口,努力增加天然气资源供应。11月1日—20日,中石油日均供气1.8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2%。”

  中石油在中国天然气市场的供应份额约占全国总供应量的70%,面对外界的质疑,中石油觉得“很冤枉”。

  记者昨日从中石油内部获悉,进入11月以来,由于全国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造成华北地区、两湖地区、西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用气量增长迅速,导致天然气供需矛盾突出。其中,华北地区11月1日—16日日均销售天然气量是4161万立方,日均超计划768万立方,较去年同期增56%,是今年夏季的2.6倍。其中北京市的冬季供暖提前近半个月,日均用气较去年同期增57%,是今年夏季的3.3倍,目前用气量已达到夏季的5.3倍。

  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密集和猛烈的批评声,让中石油感觉到压力。在其官方新闻网站上,特辟一个专栏,介绍中石油如何全力保供,助各地御寒。“日供天然气近两亿立方米,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天然气价格仍然太低

  既然油气巨头们这么卖力保障供应,为什么仍会出现如此罕见的“气荒”?

  中石油规划总院油气管道工程规划研究所副所长杨建红对记者表示,此次天然气供给的巨大缺口,并非天然气资源不足,也不是保障乏力,而是天然气峰值供应能力跟不上。

  “与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相比,中国地层结构不稳定,寻找可以建设大型地下储气库的理想地点非常不容易。建议城市可以尝试控制高峰用气量,让工业、发电用户参与高峰用气调峰。冬季高峰期可按照城市居民—社会公服—工业用气的顺序分级调减气量,优先确保城市居民用气。”

  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中心主任林伯强教授看来,尽管有各种客观原因存在,但是“气荒”背后最大的问题是天然气定价机制没有理顺。

  林伯强认为,“政府对气价的控制不仅影响了天然气企业获利,也助长了天然气消费增长。”林伯强表示,由于天然气价格过低且本身是清洁能源,带动了天然气下游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缺口在200亿立方米左右,2020年缺口将达到900亿立方米。

  杨建红对此也持相同观点。“政府目前对于天然气的重视仍然不够,天然气的价格与价值严重偏离,价格杠杆没有发挥调控供需平衡的作用。”

  -分析

  谁制造了气荒?

  南方日报记者苏稻香

  与2005年台风引发的“油荒”闹剧一样,自然气候因素引发的“气荒”,再度袭击了南方多个城市人们的生活。天然气进入家庭已有多年,大面积的“气荒”早不发生晚不发生,为何偏偏在天然气涨价的关口发生?导致“气荒”的原因是什么?产能不足?还是垄断造成的供给缺口?还是气价改革?不管是哪个原因,业内资深人士透露,热议多时的天然气价格改革已进入进行时。

  当年台风引发的“油荒”直接促使了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出台,如今寒冷天气引发的“气荒”再次将天然气价格改革向前推进,这种由自然因素推进的涨价进程耐人寻味,也难怪引人质疑。

  垄断加剧气荒现象?

  与前几年发生的“油荒”一样,这次多城的天然气紧缺再一次挑起了老生常谈的垄断话题。人们纷纷质疑:正是中石油、中石化对天然气经营的垄断导致了天然“气荒”。质疑者从民众直至国内媒体的老大央视。

  央视《新闻1+1》以《天然气荒,不天然》为题对石油巨头进行质疑,认为这次“气荒”是两大石油公司人为制造,能源专家韩晓平在节目中直指,天气原因不是“气荒”的主要原因,“天然气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勘探开发和后继的这些管道建设,地下储气库这些方面投资不足是主要原因。”

  央视《东方时空》紧接着直指“气荒”问题是中石油、中石化在与公众“躲猫猫”。公众非常担心,这一次的“气荒”会不会是下一轮天然气涨价的开始———会不会有人利用公众利益作为砝码,来形成“价格逼宫”的态势。

  说两大石油集团人为制造的背景,就在于国内天然气经营确实存在中石油、中石化两家基本垄断的局面。目前中石油在国内天然气上占有7—8成份额,是名副其实的老大,剩下的基本上为中石化经营。

  “这次的天然气利益博弈,无论是权力极大的国家发改委还是各地民众、企业都是输家,赢家则是占据全国天然气产量70%的中石油。”一位能源界专家分析,在天然气的生产和供应上,发改委也是被牵着鼻子走,基本上都由它们说了算。“现在国内气价较低,在天然气经营商无法获得暴利,所以生产以及投入积极性不强,不提价就停供或少供,这种做法在"油荒"时代就已经很明显。虽然中石油和中石化表示,它们都在全力生产,但产量及供应量对公众来说都不透明。”

  价改预期是主要“元凶”

  除去垄断,天然气价格改革也是这次“气荒”的“元凶”之一。

  “预期天然气价格要上涨,气源供应方当然是手中资源拿得越多越好,一旦气价上涨,就可套利。”在广东石化界一位人士看来,气价涨价预期是导致这波“气荒”更主要的原因,“这已经不是垄断不垄断的问题,即使天然气为民营资本运营,他们也毫不犹豫地这样做。”

  “2009年是国内资源价格改革之年,成品油价格改革已迈出了重要一步,从电到水,从油到气,资源产品的价格改革牵动着各方神经,也是大势所趋。天然气价格改革也在推进中。”一位中石油内部人士说。

  关于天然气价格改革问题,国内讨论已有时日。无论是中石油、中石化还是发改委有关人士都在各种场合不断吹风。

  去年底,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项目在新疆启动,当时中石油规划设计院有关专家已透露,随着西气东输二线西段的投产,西气定价之时,很可能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也将随之启动,鉴于目前国内气价偏低,天然气价格上涨是早晚的事情。

  在10月30日召开的中石化全球投资者电话会议上,中石化财务总监也透露,目前国家有关部门要求进一步加快研究天然气价改方案,价改方向是建立天然气和替代能源—如燃油、成品油—合理的比价关系。他表示,按照新的定价机制,目前天然气价格将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最新的消息则透露,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已经于本月18日结束,尽管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表示,天然气价格改革不会在今年内出台,但业内人士依然认为,天然气价改不会拖得太久。

  气荒将加速天然气改革进程

  “2005年"油荒"之后,国内讨论出台了成品油价格改革,由于油气都直接影响到民生问题,这次"气荒"的发生或是一个颇具杀伤力的招数,很可能加速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出台。”广东石化界人士表示。

  天然气价格一旦改革,会怎样改?由于国际油气能源价格近年的不断上涨,而国内资源价格偏低,专家认为,从与国际接轨和节能增效的角度,气价上涨不可避免,国内的“高油价”政策也似乎为天然气价格的向上还是向下定了一个调子。

  另一方面,资源价格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经济民生影响极大,有专家认为,天然气总体上价格会逐步国际化,在当前面临通胀预期的格局下,天然气涨价应该比较谨慎,将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不会一步到位,一次性涨得太高。

  -相关

  广东瓶装液化气连涨18周

  深圳气价已突破百元

  南方日报讯(记者/苏稻香)记者从广东省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获悉,上周我省瓶装液化气零售价格继续加速上涨,比上上周涨2.88%,已连续上涨18周,再创年内新高。这是继今年上半年我省瓶装气均价连跌18周后的再次连续上涨。预计未来我省瓶装液化气价格仍可能继续盘升。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17日,广东省瓶装气零售均价为每瓶92.26元,较前一周上涨了2.58元,涨幅达2.88%。其中,广州市区气价达到97元,比前一周涨4.8元,涨幅达5.21%;气价最高的深圳市区已连续五周站在百元关口上,每瓶涨至108.5元,比前一周涨幅达4.83%。

  业内人士表示,每年到了年底左右,气价都会出现上升,但似乎今年的涨价来得特别早。上游气价上涨、冬季传统用气高峰到来等是令液化气价高涨的重要推手。广东省物价局有关人士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里,瓶装气均价还将有望进一步攀升。

  广东油气商会燃气部部长庄荣金表示,考虑到用气高峰期的到来,从往年的经验看,广东液化气仍有上涨空间,但由于广东气源相对稳定,冬季用气需求量不像北方那么明显,预计广东闹气荒的可能性不大。

  来自广州燃气集团的数据表明,近期广州气温骤降,用气量也大幅度飙升,11月1日至11月18日总共消耗天然气1310.27万立方米,日平均用气量为72.8万立方米,其中11月18日达到最高用气量90.8万立方米,而10月份日均用气量只有60多万立方米。

  -动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气改方案正在酝酿

  针对当前部分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23日回应说,根本原因是天然气供需失衡,国家正在采取应急措施。

  张国宝在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关键设备国产化研制工作启动暨签约仪式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冬天来得早,天然气需求量上得快。目前,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年供气量达到170亿立方米,但与需求相比,今年冬天的缺口仍有十几亿立方米。

  “天然气的需求量非常旺盛,特别是今年冬天来得要早,雪比往年大,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张国宝说,现在天然气需求出现爆发(比如过去大家习惯烧蜂窝煤,现在都用天然气),而供应仍然存在差距。

  张国宝分析,缺气也有价格原因。在相同热值情况下,天然气比汽油便宜,使得社会各界更愿意使用天然气。对于垄断造成缺气的说法,他表示不能轻易苟同。

  张国宝透露,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当前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比如,采取利用上海新建成的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增加供气等临时应急措施,缓解今年的供气紧张。此外,中亚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段年底即将投产,中石油还在积极考虑建设陕京三线和中亚天然气管道二期工程。

  对于天然气价格问题,张国宝说,目前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还在研究中。据新华社电

  -破局

  化解气荒矛盾需多管齐下

  面对现实无法回避的天然气供需矛盾,专家建议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从短期和长期,境内和境外多个环节着手,多管齐下方能有效化解不断上演的“气荒”。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董秀成认为,“气荒”的关键在于供应能力和天然气需求的增长不匹配,我国缺乏相应的天然气储备机制,还没有建立大的天然气应急库存;加之国内的天然气管道布局比较分散,生产和运输局限在个别石油公司,各石油公司之间的管网又缺乏联系,资源调配很难做到灵活机动。

  “储备机制固然重要,缺乏足够的气源依然是难为无米之炊。”林伯强强调,“国家同时还必须加快拓展新的气源,在国内气源有限的情况下扩大进口,以从根本上保证气源充足。”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天然气产量今年预计为890亿立方米,而需求增至1000亿立方米以上,供需缺口达110亿立方米左右,未来天然气需求将有相当部分依赖进口。

  广东省当下天然气的供应现状印证了专家观点。与国内多个地区陷入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相反,目前广东地区供气稳定,尚未影响到居民正常生活。其中的重要因素就在于其天然气主要来自澳大利亚的长期协议气。专家建议,经济实力强的省份可以考虑去境外购气,这对缓解“气荒”也将起到积极作用。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克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