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旧换新”比“卖旧换新”多开支数千元
老王的换车账
消费专家们总是略带讥讽地指出:“大部分消费者是非理性的。”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事实。然而,这个所谓的事实大约不适用于打算为爱车更新换代的消费者。他们算起账来异常精明,一个“以旧换新”政策吃得比专家还透,甚至连时间成本都核算在内。
笔者就认识这样一个消费者老王。老王有一辆开了近10年的普桑轿车,听说这辆车不久以后将因为环保标准不达标不能再开进市区,老王计划买一辆新车。
衡量了一番,一直把爱车称为“老婆”的老王迅速把“糟糠”普桑以1万元的价格脱手给二手车收购公司,又贴了7万多元,“迎娶”了一辆1.6L排量的新捷达。
换了新车,老王第一时间与众好友分享购车心得。笔者好奇,追问他,何以不享受国家以旧换新的政策,随随便便就把“糟糠之妻”转手了?他一番分析,让笔者不得不叹服,消费者即便不是上帝,却绝对不是傻瓜。
老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原本那辆车龄超过8年的桑塔纳在二手车市场上的价格在万元左右。如果把这辆车送进报废场,申领国家的以旧换新补贴,再领了地方上的额外补贴,总共只不过也就领到1万元。但是,申领了以旧换新补贴后,购买新车不能享受数千元的购置税减半,一来二去,“以旧换新”要比把车卖给二手车商再购新车多花销几千元。
“虽然‘娶个老婆’回家总要出点‘血’,但怎么也不能做赔本买卖不是?”老王戏言,“而且,你不知道以旧换新有多麻烦,表格就要填好几张,材料也要准备好几份,真的比领个结婚证都麻烦。”
和老王闲聊了一番,笔者不禁感慨,如果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像老王这般精打细算,也就难怪以旧换新政策在各地普遍遇冷了。消费者不买账,以旧换新政策想不忧也难。刘洋 《 国际金融报 》( 2009年11月24日 第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