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江西土地管理在保障科学发展上勇探新路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09年11月26日11:31

  ■陈佳丽

  近年来,江西坚持科学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紧抓项目建设不放松、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大力度招商引资等一系列决策部署都很好地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今年上半年,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好于预期、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成绩。

  大工业发展需要土地,粮食供给也需要土地。面对日益紧缺的土地资源,江西没有选择畏首畏尾,被动应付,而是积极主动出击,改革创新,再创江西国土资源发展新局面。

  保发展

  落实重大项目用地

  项目是发展后劲,项目是财源。江西省委、省政府始终强调,保增长要牢牢抓住重大项目建设这一中心,充分发挥其“经济引擎”作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江西争取国家更多支持的有效载体和平台。江西省、市、县三级政府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发展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引进重大项目。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大飞机制造基地、LED产业、精深铜加工等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纷纷落户江西。

  为了保障重大项目用地,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积极出台各项政策文件,大力提高用地审批效率。出台了《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实施省级重大项目行政服务快速通道的意见》,对进入“快速通道”的国家级或省级重大项目,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的前提下,优先安排专家评审,优先组织实地踏勘和论证,优先组织审查,及时保障合理的用地需求。

  按照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的要求,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建立了“项目单位申请——事务中心服务——组织专家认证——项目用地优化”的重大项目建设用地计划优化机制,聘请国土资源部及省内专家进行实地踏勘论证、优化项目设计方案、核减项目用地定额指标,促进了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用地规模特别是占用耕地的数量,达到了既保护资源又保障发展的“双赢”效果。据初步统计,彭泽至湖口、德兴至南昌、永修至武宁(庐山西海旅游高速)等三条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设计总用地面积33524亩,通过专家论证、项目设计优化,总用地面积减少3470亩,节约用地率达10.35%;占用耕地面积减少2520亩,节约率达17.7%;占用基本农田面积减少2110亩,节约率达18.75%。其中,仅彭湖高速建设项目一项就为项目单位节约资金2000多万元。通过项目设计优化,节约了用地,保护了耕地,实现了保发展、保资源的双赢目标。

  针对土地规划、指标难题,省国土资源厅采取做大总量、挤入重点、机动调剂、盘活存量、增减置换、节约集约、扣除多余、调改规划八个举措调整土地供给,尤其是加强土地批后监管,大力盘活批而未供、供而未建、建而未用、用而未尽的存量土地,限制囤积土地。如泰和县为突破土地制约园区、城区发展的“瓶颈”,依法清理收回国有改制企业停产后闲置的500多亩土地,依法收回盘活垦殖场工业园区闲置土地300多亩,通过租赁厂房在“同一屋檐下”生产,今年新上项目8个,6个项目没有新增工业用地。

  通过开辟重大项目建设用地行政审批快速通道、创新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全程代理服务机制、建立重大项目建设用地计划优化机制三项举措,较好地确保了全省重大项目及时落地。今年以来,已审批审核建设用地556宗,面积33.9万亩,其中国家审批的重大项目用地35宗,面积17.3万亩;已安排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的省级重大项目53个,面积3.61万亩。全省没有因为批地不及时而影响重大项目落地。

  保红线

  合理开发整理土地

  江西省人均耕地面积0.98亩,仅为全国人均占耕地面积的71%。江西要保住耕地底线不动摇,同时也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实施。江西省委、省政府的用地思路是:多造地、造好地,先造地、后用地,先做加法、再做减法。以“六增”为目标,即增加良田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增加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森林覆盖率、增加发展后劲,用5年时间在全省大力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规划造地30万亩,整理耕地350万亩,建成高产、稳产良田245万亩,新增有效耕地面积40.5万亩。这一浩大的工程,预计总投资人民币82.6亿元。工程实施两年多来,全省累计开发整理新增耕地26.21万亩,其中已验收23.15万亩,已竣工尚待验收3.06万亩。工程的顺利实施,为全省粮食产量连续五年创新高提供了坚实的耕地支撑。

  “我们既要积极防守,也要积极进攻。”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刘积福对中国经济时报说。“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开展工作,一个是开源,一个是节流。开源,就是要多造地;节流,就是要节约集约用地。”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老百姓的生命线。省国土资源厅充分认识严格土地管理的重要性,把好土地的“闸门”,严格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坚决做到“四不”:一是总量不减少。基本农田要落实到地块和农户,一经划定就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任何地方和单位都不得随意调整和占用;二是用途不改变。基本农田必须用于农作物生产,严禁在基本农田挖鱼塘、种树以及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活动;三是质量不降低。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占用耕地必须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四是责任不含糊。江西省政府将耕地保护责任列为市、县政府考核评价指标,并给各市、县下发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状。

  江西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整理土地实现了生态经济共进双赢。对废弃土地进行开发整理,大力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农民积极性,统筹突出“三农”发展,在这方面江西吉安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永和镇周家村、锦源村,通过项目的统筹实施,新增通村路1500米、机耕道5700米,新增耕地面积230亩,都种上了木薯和水稻,预计可为农民人均增收280余元。在农业发展上,吉安县注重“三个引导”:一是引导发展粮食生产,将新增耕地由当地乡镇政府组织落实耕种,明确不得出现抛荒弃耕现象。二是引导发展特色产业。在横江土地整理项目区已建成葡萄基地3000多亩,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一村一品”的示范点,按近两年葡萄亩均收入5000元计算,可产生效益1695万元。永和镇土地整理锦源片区,规划集中连片的蔬菜、油菜基地近千亩,永和土地开发项目周家村也集中连片种植木薯200余亩。三是引导推进土地流转。鼓励土地承办权以转包、租赁、转让、互换、入股、合作等方式进行流转,推进土地集约、规模经营。

  解决“三个问题”

  用好“两个政策”

  地从哪里来?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作了调查、普查,全省国土面积是16.7万平方公里,有宜耕后备土地资源516万亩,其中单片面积100亩以上的荒滩、荒山资源加起来有380万亩左右。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工矿废弃地、闲置地。因此,江西造地的来源是“五法并上”:一是开发荒山、荒滩、荒坡;二是复垦废弃的矿山用地;三是复垦废弃宅基地;四是复垦灾毁耕地;五是整理农用地。用这五个办法来解决造地地源问题。

  最近的一个契机——“五河治理”工程,让江西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抓住了解决“地从哪来”的机遇。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提出“五河治理”工程,准备拉直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的河道,固化河堤。这是江西省“扩内需,保增长”的又一重要举措,同时,河道内滩涂地、灾毁地等土地肥沃,灌溉条件好,又有沿河的农民作为耕作主体,有利于造地,对解决全省耕地占补平衡难题作用重大。这项工程既固堤、防洪,又造地增粮富民,一举多得。

  钱由哪里筹?“四法筹措”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是地方自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地方分成的70%部分和耕地开垦费;二是部门统筹,将国土资源、农业开发、水利、农业、交通、财政等部门的涉农、涉地项目资金整合起来,用于工程建设;三是利用市场运作、经济运作的办法引进资金;四是农民投劳,积极引导农民群众采取农村“一事一议”的办法,组织投工投劳,努力降低建设成本。

  造出的地由谁来种?对此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实行了耕作主体“三方择优”:一是优先满足当地村民的耕作要求;二是扶持种粮大户;三是引进国内外的开发公司。

  政策是行动的保障,江西国土管理部门提出要用好两个政策。一是完善并加大实行造地与用地相挂钩的政策,鼓励“多造地、多用地”,即造地和用地挂钩,这项政策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认可,并得到鼓励继续进行探索;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在项目、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为了坚守江西的4300万亩耕地红线,除了开源还要节流,就是要节约集约用地。江西过去在招商引资时,只要企业投资达到50万/亩地就可能落户工业园区;现在则必须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前提下,投资程度成倍扩大的企业才能被引进。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耕地保护上既要保证量,也要保证质。4300万亩耕地要能够发挥4300万亩的效益,不断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的效益,以有限的耕地满足更多的需求。

  土地嬗变

  源自科学管理

  从荒土滩涂变成锦绣良田,土地的嬗变源自科学的管理方法。

  刘积福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用人民的血汗钱来造地,造出的地当然要达标,否则不予验收还要通报批评。因此,“我们设计和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以工业立项的做法,对这一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和评估。省里立项作示范,提供样板工程,促进各地造地工程顺利开展。”

  健全完善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制度,落实保护耕地的责任制,建立责任追究制,使耕地保护落到实处。严把用地审核、审批关,通过规划和计划的控制引导作用,尽量少占、不占耕地。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努力提高现有建设用地的承载能力和利用效率,从而努力减少占用耕地。切实依法做好建设占用耕地的平衡,通过土地的整理、复垦、开发来补充耕地。

  在土地开发项目立项时,对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预算编制、耕种主体落实、现场踏勘报告等材料由专家库中随机选取的专家进行严格评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力推行项目法人制、公告制、合同制、招投标制、监理制、资金管理制度等“六制”管理。所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发包严格实行工程招投标,从招投标公告到确定承建单位,不仅有国土资源部门纪检监察人员直接参与监督,还聘请当地纪检监察和公证人员进行全程监督。同时,每个项目区还聘请有一定威望的村干部、党员及群众代表组成工程义务监督组,对工程承建单位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在资金使用上,实行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在验收环节,建立了县局自验、市局初验、省级验收的验收管理体系,专家出具的验收报告、耕种主体是否落实到位是考核项目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

  农民支不支持、满不满意,是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检验工程成败的重要标准。为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要求把工作做细做实。一是在项目实施前。认真做好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查,对涉及土地的权属、界限、地类、面积等逐一进行核实、登记,并在村组张榜公布,群众无异议后再实施。二是在项目实施中。充分利用田闲、人闲的季节施工,以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同时,在田间路、生产道上种植树冠小、直立根的经济林树种或果树,由农民管养,不仅可增加农民收入,还能美化环境。对栽植苗木、搬运沙石和水泥预制件等简易零星工程,尽量通过竞标的形式让当地农民做,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三是在项目实施后。及时做好土地权属调整、变更登记等工作,防止土地权属纠纷发生。

  江西省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提高对国土资源工作的认识,加强土地管理执行力,并不断加强监督,规范管理。10月,省国土资源厅及相关人员专程调研鄱阳县造地现场。鄱阳县四十里街镇、华新等5个乡(镇)11个村土地开发项目于2008年12月30日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复立项,由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设计所规划设计,项目涉及鄱阳县四十里街镇、高家岭镇、鄱阳镇、古县渡镇、饶埠镇等5个镇11个村,建设规模为5914.2亩,预计可新增耕地4435.65亩。

  江西国土资源工作多次受到中央领导、国土资源部和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近年来,江西省国土资源厅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意识引导、观念修正,不断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结合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有针对性、计划性地开展业务培训,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外延不断扩大,内涵更加丰富。培养造就了一批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过得硬,肯干事、会干事、识大体、顾大局的人才队伍。队伍建设由重使用向重培训转变、廉政建设由重惩处向重预防转变,秉持住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保护权益、服务社会的理念。

  (本版图片由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提供)

责任编辑:田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