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单忠东 |
国进民退究竟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创伤?国企、民企,他们究竟该以怎样的一种方式相处?11月26日,新视角搜狐经济学人月度论坛之“国企、民企能否共赢?”齐聚各方嘉宾,进行深入讨论和剖析。以下是搜狐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的现场报道: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单忠东:第一,国进民退是不是一个伪命题,我个人认为肯定不是,国进民退的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其一,我们四万亿拉动计划中很明显的体现出了经济学中的挤出效应,政府公共投资挤出了私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四万亿基本上是在国有企业内部循环,据说电网一家就拿到上万亿。当然,它的设计也不是为了民营企业。其二,过去一些垄断性的行业,本来民营企业很难进入垄断行业,一些已经进入的都纷纷在退出。四万亿的支持自然的就贬低了民营企业。其三,很多民营企业由于经营的困难,又得不到资源上的支持,倒闭现象很多,而且很多还是被国有企业兼并。例如,山东钢铁公司本身是一个据说经营不太好,甚至亏本的企业,但是反而兼并了经营好的山东日照钢铁公司,这显然就是一种讽刺。从这几个方面,国进民退我个人认为不是一个伪命题。
第二,国进民退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创伤呢?很明显。其一,民营资本的发展空间被进一步的挤压,在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国务院三号文件,也就是非公经济36条刚出台的时候,那两年民营资本比较好的发展态势现在有所恶化,民营资本的发展空间受到了挤压。
其二,就业问题,国进民退对经济影响的负面创伤就是就业问题。城镇就业差不多70%是民营企业提供的,如果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可以想像中国的就业状况是怎么样的。中国的失业率还是挺高的,不同的口径有不同的说法,但是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美国的杂志,对中国的失业统计都是在8%到9%左右,甚至高于9%。因此,不管数字如何,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的问题,如果民营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遏制,显然中国的就业问题就会加重。
其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创伤将体现在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资产重组上。两三年以前,民营经济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势头,在资产重组上、促进国有企业发展效率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其四,最重要的创伤恐怕就是如何更好的建立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央现在也提出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发展非公经济,这是中央的精神。换句话说,从过去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多种经济并存、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格局。如果是这样的话,前面的创伤很明显,如果挤压了民营资本,显然不利于市场化的发展。民营资本受到了比较大的创伤,中国如何能够更合理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三,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共同发展这个话题。我最近发表过一篇文章《启动经济不能阻碍市场化发展》,现在大家印象中民营经济就是小煤矿主、专门坑害老百姓,应该就会存在一些问题,这成为媒体宣传、官员、地方领导的脑子里的一种概念,现在国进民退的现象不是伪命题,是存在的。关键点就落在如何看待改革上,如何更好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个人认为,如果这样发展下去的话,会不会有一些领导人的脑海里总是希望不自觉的似乎要走回到过去像苏联那种模式似的,建立大型骨干企业,国家的托拉斯,是不是有这种感觉?所以我个人认为这种国进民退的现象是过去老的发展模式新形式的体现。又是一种另外形式的走回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为辅,国有企业大垄断。
接着这个话题有一个问题,很多人会问,国企怎么了?他不是有很大的资本吗?它的钱从哪来?很多国有企业上万亿、上千亿的利润怎么来的?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自然垄断的地位,它有一种地位优势、或者是行政上的垄断优势。大家稍微学一点经济学都有这个概念,有一个自然垄断地位、行政垄断地位的优势。比如说钢材、石油、电器,很容易找到利润,具有地位优势。民营企业具有市场优势,这就是为什么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有市场优势,所谓市场优势就是民营企业有很大的竞争力。我不是说所有的国有企业没有竞争力,而是说国有企业很大的竞争力来源于刚才说的这些优势。问题就来了,中国到最后要不要还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说在一定程度上翻版式的退回到国家托拉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吗?我个人认为显然是不行的。大家可以思考这个问题。
所以我还是比较担忧国退民进的现象,谢谢!
搜狐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7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