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价改应以民生为重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1月27日09:45
日前,随着天然气供求矛盾日益严重,天然气提价问题也浮出水面,气价提价已如箭在弦。其实,近期“涨价”一词屡屡见诸媒体。在经济重新进入上升轨道之后,一度被搁置的基础能源价格调整问题重新被提了出来,从7、8月份不少城市酝酿水价调整,到近期的工业用电价格平均上调0.028 元,更不用说成品油涨价了。
在2007 年的经济高成长期,通货膨胀压力大,基础能源价格调整因此而小心翼翼,而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危机对于人们生活所造成的严重影响,相关调整又不得不再度搁置。而在经济重新走入上升轨道,通货膨胀现实压力并不十分明显的现在,进行价格调整可以说进入了一个看起来非常适当的时点,于是借助于保护资源、缓解供需压力等借口,基础能源价格的上调也就显得顺理成章。
我们能理解调整基础能源价格的必要性,但借助于气荒这种借口进行价格调整未免显得过于荒谬。因为这次气荒的形成并不是由价格不合理导致的,而是由于恶劣的天气因素所引发的短期供给不足,这种状况是需要时间加以解决,而绝非是上调价格就可以达到目的。当然,有人会认为价格偏低是导致供给方不愿意增加气源的重要因素,但试问如果供给方真的可以以供给为要挟手段,那么什么样的价格会是合理的呢,现在的调价方案能满足他们的胃口么?如果达不到其攫取高额利润这一目的的话,即便气价向上调整,未来的气荒依旧会出现,而一旦这一次的要挟获得成功,今后人们恐怕看到的只会是更多的气荒和更快的价格上涨速度。
理顺基础能源价格体制是保护资源的应有之义,这一点大家的心里都很清楚,也赞同建立反映真实供需关系的能源定价机制。但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太多的资源型企业以保护环境的借口,不注意自身的成本控制,反倒以成本倒逼为原因要求提价,比如前期的外资水企就是如此,而借助于公共灾难性事件进行政策的倒逼,则是一种新的提价要挟手段,如此的提价,最终的结果并不会形成对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只会成为有关资源垄断性企业分享蛋糕的一种途径。
遗憾的是,在理顺基础能源价格的幌子之下,未来一段时间,基础能源价格的上涨已经是大势所趋,尽管上周调整的只是工业用电价格,但有关部门已经明确表示居民电价的调整将会接踵而来,而一度被耽搁的水价调整也在紧锣密鼓的大范围铺开,加上气价的调整,普通居民生活消费支出自明年开始出现大幅度增长恐怕将会是城市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我们无力阻止这种现象,惟愿在这种现象大面积铺开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能够考虑到普通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所面临的消费支出占比急剧增加的情况,相应采取一些扶持措施,使这种密集调价所形成的副作用减至最低的限度,也唯有如此,才能使基础能源价格体系的调整顺利进行。(姜山) (来源:证券时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