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协议II的两个漏洞

来源:
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年12月01日00:07
金融危机后,我们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认为有必要做出新的信贷规定,而巴塞尔Ⅱ也需要在一些方面进行调整。
巴塞尔Ⅱ是为了让银行系统具有对风险更高的敏感性而出台的,但也遗留下两个重要的漏洞。
第一个是银行的交易账户和贷款账户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计算资本金。这样的机制激励了银行,在流动性较高的资产上持有大量的头寸,比如债券、外汇,2000年以后也渐渐增持了结构性产品。但是这种账务处理方法在金融危机的时候爆发出问题了,例如高盛。
其二,巴塞尔Ⅱ对资产流动性也缺少关注。对于过分依赖于短期融资商业模型所产生的风险没有充分充实。尽管巴塞尔Ⅱ中要求银行以资本充足率、政府监管和市场约束为三大支柱的监管框架,但这些方式并没有充分强调银行自身对于风险的控制。因而,巴塞尔Ⅱ只强调了资本,没有强调流动性。这个模型导致银行市场上长期缺乏对于资产流动性的风险意识。
更重要在于意识层面,一些主要国家的银行监管层不愿意相信这种模型恰恰是给他们带来最大问题的始作俑者。但我也欣喜地发现,一些中等的发达国家,比如加拿大和西班牙的监管层开始质疑这个模型,此刻,这种质疑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下阶段我们需要做几件事情,其一,我们需要对于交易账户的资本金规定进行调整。弱化交易账户和贷款账户的差别,从一体化的角度对资本的定位重新进行审视。其二,我们需要增加一个尺度来衡量流动性。我们要限制银行间互相持有结构化产品,需要更改资本金使得巴塞尔资本曲线更加保守。最后,我们需要一种监管,这种监管是能够去质疑和审视银行监管层所采用的模型。
(以上为威廉先生在第四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的演讲内容,有删节)
本文源自21世纪网,文章地址: 复制到剪贴板

上网从搜狗开始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