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民生杂谈

强化健康人力资本 支撑经济长期增长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09年12月07日11:35

  强化健康人力资本 支撑经济长期增长

  ■吴奇修

  近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成为紧随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最近2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在1.4%—3.9%,而中国是少

数几个能在30多年间保持4%—14%的高速增长的国家之一。经济学家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奇迹提出了很多解释,探讨了各种促进经济增长的传统经济动力机制与作用,如金融资本、价格体制、劳动市场、货币政策、财税政策、国际贸易以及科学技术等。

  Becker的人力资本理论与Grossman的健康生产函数理论则系统论证了个人健康与个人生产力之间的理论关系,将人力资本投资划分为教育和健康等不同形式,用以分析人力资本的投资结构,更为微观地研究经济增长的深层原因。本文利用人力资本理论,分析探讨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改进问题。

  一、我国劳动力供给演变

  当前,我国的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在从所谓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演变为区域性和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已经大幅下降

  改革之前的1978年,农村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高达76.3%,随着非农产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2008年这个比重下降到61.0%。难道经历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和快速的城市化,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比重仅仅减少了15.3%?事实上,这由于统计数据是依据劳动者的户籍所在地做出的,并没有反映真实的劳动力城乡分布。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08年农村就业人员为4.73亿人。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2008年末农村外出就业人员超过1.40亿,加上在本地企业的从业人员0.85亿,在非农部门就业的农民工总量已经达到2.25亿,也就是说农村劳动力的40%以上已经实现了就地或外出转移就业。按照目前的农业劳动生产水平,农业生产尚需要近1.8亿劳动力。因此,从2008年农村就业人员4.73亿中,依次扣除转移就业的2.25亿和农业生产所需要的1.8亿,实际剩余劳动力仅为6800万人,40岁以下的只有5000万左右,大大低于通常认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人口的三分之一或者有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的说法。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已经大幅下降,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4%,易于转移就业的40岁以下人员仅占10%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不再无限供给。

  (二)区域性和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显现

  2003年末,我国沿海地区已经开始出现农民工短缺现象,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民工输入集中地先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招工难’,用工企业以过去长期支付的工资水平,无法完成预定的招工目标,民工缺口高达10%—20%,这一问题至今仍然存在。甚至在许多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地区,如四川、河南的一些城市劳动力市场也陆续发出劳动力短缺的信号。

  在计划生育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在过去30多年中完成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人口转变过程,已经进入低出生、低死亡和低增长的人口再生产类型阶段。根据联合国的人口预测:从2015年开始,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在达到10亿之后,绝对数量就从提高的趋势转而逐年减少。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的快速下降则已经开始。今后二三十年间,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会逐渐降低。2005—2030年,中国50—64岁之间的年老劳动人口比例将增加67.1%,而15—29岁的年轻劳动人口比例则减少18.8%。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劳动力短缺尚未全面发生,但区域性和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三)劳动力数量因素将制约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无论是区域性、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还是全面的劳动力短缺,都是绝对意义上的普通劳动者无法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成为一种要素瓶颈。中国经济学家对我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分解研究表明,年均9.5%的GDP增长率中,物质资本增长的贡献份额为29.2%,而劳动力数量增长的贡献为23.7%,合计可以占全部增长的53%。尽管生产要素之间特别是资本和劳动之间具有替代性,在出现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情况下,资本替代劳动的现象会相应发生,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逐渐转向资本密集型。但是,充足的劳动力供给是避免资本报酬递减规律作用的良好机制,一旦发生资本报酬递减,就会相应放慢经济增长速度。劳动力短缺也意味着人力资本短缺。

  二、从教育和健康角度加强人力资本投入

  人力资本是由凝聚在劳动者身上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健康等素质所构成,是劳动者质量的反映。Becker首次将人力资本投资划分为教育、在职培训、健康、迁移等不同形式,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构问题。Schultz以生理特征、发病率和营养状况来度量健康指标,表明健康会影响劳动者的收入和生产效率。根据经济学家的研究结果、我国的劳动力现状以及经济增长需要,目前,必须增加教育和健康两个方面的投入,改善我国的人力资本水平,维护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局面。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这是把我国劳动力数量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的重大举措。同时,要在提高劳动知识层次的基础上,提高劳动者的健康水平。

  对健康人力资本的投资也是人力资本投资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提高人口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确保了高质量人力资本的实现。从微观角度看,健康的经济效应体现为对个人的影响。从宏观角度看,健康的经济效应体现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国有研究表明,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至少有20%是由于居民的健康状况改善而获得的。在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我国健康人力资本的投入,构建支撑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人力资本基础。

  三、强化健康人力资本的政策取向

  当前,迫切需要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健康人力资本的建设方向。强化健康人力资本需要加大卫生事业的投入。发展卫生事业一方面可以增强人力资本,另一方面也要消耗大量的经济资源。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七大,党中央把人民的身心健康问题,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总体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提到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健康是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基础。”

  一是加大健康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使用中国近三次人口普查以及对应时点的其他社会经济指标的省级水平数据,对我国人口健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研究发现,我国健康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正向关联,预期寿命每延长1岁,GDP增长率相应提高1.06%—1.22%。中国用于卫生保健开支占GDP的比重一直较低,过去几年中虽然也在上升,2008年的绝对数额升至12218亿元,占GDP的份额已由1980年的3.17%增至4.06%,但仍然低于合理水平。因此,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劳动力素质的公共医疗卫生产品,在由市场提供存在效率缺失的情况下,公共财政应该发挥其公共提供的支持职能和重要作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增加对卫生的投入,要加大财政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比例,增加公共医疗卫生支出规模,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努力消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二是合理配置公共卫生资源。从政府公共卫生支出的构成看,各项目配置不尽合理,城乡之间配置不均。受市场利益导向的影响,财政投入到效益回报快的医院体系的较多,对于卫生防疫这种难以看到短期成效的事业投入较少,而且公共卫生支出用于农村基层卫生组织的比重很小。本应由政府承担的纯粹公共卫生服务和具有较强的公共服务性质的卫生服务项目供给严重不足。在治疗服务项目的配置上,国家对医疗服务财政拨款的80%用于城市医疗机构,而城市的80%的拨款用于城市的大医院。由于城市大医院对弱势群体的不可及性,使得对这些医疗机构的财政补贴,实际上已偏离了在治疗服务中公共支出为解决公平的目标。因此,必须落实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着力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尤其是要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使得基本医疗保障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要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建成相对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为城乡群众提供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健康就是生产力。我国的劳动力供求已经从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演变为区域性和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要想保持我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就必须加大健康人力资本的投入,建立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必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新体制,提高劳动力的健康人力资本,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湖南省粮食局局长)

  

责任编辑:侯力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