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拉金德拉·帕乔里(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博埃尔(中)与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出席开幕式。新华社/路透
焦点 发达国家能否就具体减排目标达成可操作协议?发展中
国家又将如何参与到这场地球保卫战中去?
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5次缔约方会议正式开幕。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是当今国际社会最重要的多边外交谈判之一,集中体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南北矛盾。
哥本哈根会议的目标,在于制定2012~2020年各国的中期减排目标,其能否达成一个有力的协议,取决于各方能否在三大焦点问题上达成妥协。
焦点1:
发达国家能否达成协议? 哥本哈根会议能否就发达国家的具体减排目标达成实质性的可操作的协议,是会议成功的一个关键。
目前,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开始试探性地抛出了各自的国家减排目标。在减排问题上,欧盟一向最积极,其较早就抛出了2020年的减排目标。美国方面,奥巴马政府虽然比前任政府积极一些,但由于国内气候变化法案仍在讨论中,美国能否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作出具体的承诺,也引人关注。
早在9月,日本新上任的鸠山由纪夫政府也提出了25%的减排目标,不过,这是以哥本哈根达成一个综合有效的协议为前提。
荷兰代表团团长克雷默部长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气候峰会将就国家减排目标、资金支持、创新技术转让等方面达成框架性协议,在此之后,可以在数月后形成一个具约束性和可操作性的法律框架。
焦点2:
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底线? “哥本哈根会议的重点应该放在实现一个坚定和实用的建议上,发展中国家需要采取立即、具体的行动。”在昨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开幕式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UNFCC)执行秘书德波尔如是表示。而在此前的发布会上,德波尔也表示,明晰发展中国家的参与范围和程度是哥本哈根大会的重要一环。
会前,发展中国家已表现出积极参与减排的意向。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宣布,将使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巴西计划到2020年在预期基础上减排36.1%至38.9%。
不过,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承诺是有底线的。“中国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国家,都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中国和印度没有承担约束性减排指标的义务。”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秦刚表示。
1992年,联合国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的核心内容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发达国家率先减排,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在得到发达国家技术和资金支持下,采取措施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
1997年,公约第三次缔约
方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区别的责任”在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美国因不愿承认“有区别的责任”,一直未批准这份法律文件。过去几年的谈判中,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试图抛开议定书,另起炉灶,以达到让发展中国家也参与强制减排的目的。
基于此原则,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前,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大国拒绝了丹麦草案所提出的在2050年把世界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至一半的要求。
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拉金德拉·帕乔里(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博埃尔(中)与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出席开幕式。新华社/路透
焦点3:
发达国家能否提供支持? 发展中国家参与减排,与发达国家能否提供有力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直接相关,此前,发达国家一直不愿在此问题上松口。目前,发展中国家要求从发达国家每年获得40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在此基础上实现减排,发达国家却一直不愿作出承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波尔表示,100多个不发达国家的减排和适应气候变化完全依赖于资金支持,因此,发达国家必须明确对发展中国家的长期和短期资金支持。
议题 会议的目标是讨论一项协定,以取代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并针对下述几个问题加以澄清:
1.发达国家的废气减排目标;
2.发展中国家对减少废气排放的承诺;
3.对发展中国家的财政与技术支援,以鼓励它们减少废气排放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冲击;
4.成立有治理能力的有效体制架构,以处理发展中国家对气候变化的财政需要。
声音 “在哥本哈根签署一项公平、有雄心和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是对全球民众要求的响应;谈判失败则意味着忽视他们,而这样的忽视将使整个世界付出巨大的代价。”
“达成气候协议的绿灯就在眼前,现在领导人们必须采取行动。我们需要每天提醒自己,我们讨论的不仅仅是资金、文字和方案,而是我们和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命。”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行动项目负责人Kim arstensen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