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李源祥:不应以产品形态论“保障”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年12月10日00:14
  中国保监会祭起的整顿保险中介行业和保险业回归保障的大旗,无疑将对寿险市场产生影响。

  平安人寿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源祥称,保险业整顿要结合市场态势、结合相关保险机构现状、结合相关产品的再认识,不能一蹴而就。目前的整顿整体是适时的、适当的。

  他称,经纪公司由于正在初始发展阶段,自然需要引导;银保代理主要是整顿手续费,短期内没有大的影响。事实上,平安人寿正是后者整顿的受益者之一。

  再则,李源祥持有不同意见的是保险业内对保障型、投资型险种的简单划分。他认为,投连、万能和分红都只是产品形态,关键要看能否给予客户保障、是否是属于长期期缴的业务。

  《自律公约》三赢原则

  《21世纪》:监管层从去年开始整顿保险中介,这对保险业务有何影响?

  李源祥:监管层整顿中介市场主要针对两块,一是经纪公司,一是银行代理。平安没有和经纪公司有任何合作,这块没有影响,主要是银保代理。监管层整顿银保主要针对手续费管理,平安在手续费上还比较规范,正因为此,去年银保代理保费才150亿元,份额不是很大,我们的银保业务排名远远落后于总保费收入排名,最近两者距离才开始拉近。此外,我们希望未来的银保保费增速保持在总保费增速之下,所以对银保没有特别高的要求。总之,整顿中介市场对银保代理短期不会有大的影响。长期来看,如果市场更加规范了,当然是好事。

  《21世纪》:平安为什么没和经纪公司合作?

  李源祥:首先,中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处在初级阶段,国内保险经纪公司的发展模式和国外并不相同。海外经纪模式是依据客户需要最合适他的产品,经纪公司进而在几家保险产品中推荐出最好的,这种模式才是专业中介存在的意义。不过,目前中国客户还没有主动找经纪公司咨询购买保险的习惯,所以很多经纪公司的业务模式跟寿险公司的是一样,不同的是它挂了经纪公司的头衔。

  再则,很多经代公司也是在市场上招聘业务员、代理员,那我会想,经纪公司管理代理人的能力比一般寿险公司代理人强吗?基于多种考虑,我们更倾向用自己的代理人队伍。当然,如果哪一天经纪公司可以演变成像海外的经营模式,我们会积极与他们合作。

  《21世纪》:中国保险协会最近正在调研,希望形成全国性的《银保自律公约》,规范中介市场。你如何看?

  李源祥:《自律公约》从去年就已经在部分地区出现,主要是规范手续费比例。这是整个行业的事情,需要整个行业共同探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条款。

  从引导市场公平竞争来看,公约是好事。比如过去不少新的竞争主体碍于业务压力,就提高银保渠道手续费,由此演化成恶性竞争,甚至出现只顾销售量而牺牲利润的极端情况。形成《自律公约》就必须从行业价值出发,把手续费维持在合理水平。什么才是合理呢?就是获得“三赢”,保险公司有利润,银行有中间业务收入,客户有合理回报。如何回归主业?

  《21世纪》:中国监管机构在调结构、回归保险保障主业,新加坡、中国香港的监管政策会不会也做这样的调整?

  李源祥:新加坡和香港的保险历史比较长,中国内地的保险则起步不久,相对而言,新加坡、香港的市场经营主体会成熟一些,监管部门更多会让市场自己去调整。因为你不去回归本业,你的保障价值得不到体现,你未来的收入各方面会有压力,就会被市场淘汰掉。

  中国保险应该说还是初始阶段,像近几年成立了很多新的公司,它们的股东、经营者,可能相对不那么成熟,作为监管部门引导行业正确发展也是很有必要的。

  《21世纪》:海外的保险监管机构与国内在监管上有何差异?

  李源祥:在很多方面他们与中国保监会的方向是一样的。首先,防范风险是它们重点需要关注的;其次是消费者保护,他们会要求保险公司在销售过程中,明白地把产品的解释给消费者,不要误导。还有就是的资产负债、期限匹配这方面的管理。当然,他们也会结合市场阶段,推动中介渠道的成长,比如经纪公司。

  《21世纪》:目前,保险公司在投资方面普遍遇到长期资金与短期投资错配的情况,你如何看?

  李源祥:这个问题在整个亚洲市场都存在,不是说只是中国。寿险负债期限确实比较长,不少是在十年以上。然而,亚洲还没有像美国、欧美那么发达的债券市场,而保险公司如何去解决长短期资产匹配问题,我想可以通过产品设计,比如尽量用分红、万能、投连险这种预定利率较低的险种,然后通过分红和万能定期的结算机制来把额外的收益返还给客户,可以解决期限不匹配的问题,降低操作风险。

  其次,亚洲地区包括中国在尝试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基础建设投资,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和房地产,投资这些可以形成与长期负债匹配的资产,也是解决方式之一。

  《21世纪》:现在保监会鼓励保险要回归到保障功能,这种回归对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有何影响?

  李源祥:我不认为回归会对保险行业未来成长空间有什么限制。首先,寿险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中长期保险和储蓄,回归保障型就是回归核心业务,这当然是正确的。第二,中国保险渗透率还非常低,很多人对子女教育、对未来的退休保障等方面的准备,做得还远远不够,这个成长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平安80%以上保费是中长期保险和储蓄业务,我们也一直坚持这样做。整个行业回到核心业务,短期会有一些调整,坚持下去未来增长潜力还是非常大的。

  另外,从险种来说,不能简单区分投资型和保障型。比如说万能险、投连险就是投资型,其实是一个误区。投连、万能和分红都只是产品形态,是不同的产品结构,假如把万能险、投连险设计成保障型的万能险、保障型的投连险,它就可以成为保障型产品。关键要看能否给予客户保障、是否是属于长期期缴的业务。
责任编辑:克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