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国进民退,中国“国有化”高调疾行 > 国进民退媒体报道

芮成钢:让民营企业家看到信心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09年12月12日10:17

  采访芮成钢的当天,芮成钢刚刚读到一条书评——《当中国统治世界的时候》,芮成钢无奈地说这是 “捧杀”,世界对中国的判断总是不太准确,要不然是高估中国,要不然是低估中国。现在是严重高估,这个时候中国对自己要有特别清醒的认识,特别是中国企业,不要做那种不自量力的海外收购行为。

  作为一个新闻人,芮成钢对数百名国际商业界、经济学术界及政界的领袖人物进行过专访,在一次次语言交锋和思维碰撞中,芮成钢用纯粹、简单的语言“冷眼”看中国,“中国正在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但是我们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他说。

  经济观察报:回看改革开放以来,目前比较成功的中国企业大多是什么类型的企业?

  芮成钢: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应该是制造类的企业,另外就是互联网企业还可以。中国企业现在更多的是得益于中国市场,13亿中国人的先天优势给中国企业生存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对于国企来说就更是容易了,因为国家给你的垄断地位,说白了是奉献给你。所以我每次都强调一个观点就是世界500强是翻译错了,应该是世界500大。第一,上了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都是世界500大企业,都是只大不强。

  中国的企业只是达到了世界的尺寸,没有达到世界的级别,也就是说规模一样,但是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呢?

  经济观察报:有报道称,中国经济崛起被评为十年来全球最大的新闻,您怎么来解读这一观点?

  芮成钢:我对这种说法持保留态度,因为中国经济首先不是一个崛起的过程,中国经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最近30年或者最近10年的发展。崛起感觉中国特别突然,这个是30年的努力,而且已经犯过很多错误。中国经济应该说是过去10年来世界最大的一个变化,中国经济的体量在世界上更大。

  我对这个事情的看法完全是制度创新的结果,中国的经济成就是新古典制度经济学理论的最好印证,一切皆因制度,中国靠制度创新,制度变革有了今天的成果。所以要想再有30年的好日子,唯一选择就是继续更多更系统地做社会创新,否则未来30年不会重复过去30年的高增长。

  经济观察报:改革开放以来制度革新诞生了很多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但是我们也看到这种制度可能不完善,您认为中国在政策制度上应该有哪些创新?

  芮成钢:首先当然是要进一步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对私有部门的成长要给予更多的关注,更多的领域要向私有部门开放。中国自己要把竞争格局给做平了,世界是平的这个意思,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

  第二就是中国企业要用世界的标准来检阅自己,而不要老是说阶段论,说现在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中国企业这样就可以了,满足于这种用各种阶段论来给自己找借口。所以企业社会责任、环保,包括企业发展各方面重视不够,不要老拿阶段论来原谅自己。

  第三就是对企业的追求,对于终极目标的设定要想清楚。中国今天更多的企业都还是单纯的以普通价值最大化为终极目标,对社会价值的考量其实是非常非常少的。中国今天不缺大企业,不缺有钱的企业,缺世界级的企业,缺受人尊敬的企业。

  经济观察报:您说需要民营企业更多地进入市场竞争,那么您怎么看待现在出现的国进民退?

  芮成钢:这有一些战略的调整,目前看到很多是在能源等资源行业。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种调整,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变化。我觉得这里面还有一些其他的考虑,我不认为这是一个永远的事情。

  我觉得现在很多国企要么是垄断或者是分置出一定比例的市场,应该要退出给更多的民营企业,中国民营企业对经济的贡献是非常非常大的,关键还是制度的问题,新劳动法就让很多民营企业叫苦连天。制度创新上怎么能让民营企业更好地吃饱,飞得更高,这是非常具体的。

  经济观察报:第一代企业家是靠艰苦创业打拼出来的,那么如今的商业环境,新一代的创业家和守业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

  芮成钢:首先是国家要给予他竞争的空间,我觉得制度创新要给予更多的空间,更好的管理。中国原来有很多争议,都是因为最开始制度上跟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这个都没关系。

  中国现在这两年资本逃逸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很多民营企业家成功以后都要换身份,转移到海外,到海外投资。因此必须让民营企业家看到希望,看到信心,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和踏实。资本逃逸对中国经济后期的发展会是一个潜在的危险。跟人口老龄化一样,我觉得这会是一个瓶颈吧。

  经济观察报:未来中美关系发展会如何?

  芮成钢:中美关系的发展我觉得没有问题的,我刚刚跟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一块做过一个论坛,他说中美关系比美国的本土政治还重要,这是奥巴马总统跟他的共识。

  我觉得未来美国肯定是要储蓄多一些,中国肯定是要消费多一点。另外中美在清洁能源里的合作肯定会是非常大,中国企业肯定是有机会的。中美之间我觉得没有什么太大问题,有太多共同的利益了。

  中国企业到美国去投资我觉得这个可能以后越来越多,但是我觉得第一批可能更会是先烈,失败什么的。以后慢慢地可能有一些成功者,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刚刚开始,国外怎么回事还不是太清楚,对美国的了解也是非常缺少。中国人以为自己很了解美国,其实很多时候对美国的判断和了解是非常少的。所以这点上我倒觉得慎之又慎,但是总的来说这个频率会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跟美国之间的财务上的资本运作上的案例会越来越多,但是失败的多于成功的,这可能是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必须走过的一条路吧。

  我还有一个观点就是说世界不好,中国很难独好,中国应该参与到世界的游戏规则制定当中去,扮演更大的角色。这样的话在很多方面可以更容易有一些先知先觉,更容易在游戏规则当中给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总的来说这是一个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经济舞台重新争夺话语权的时候。

  (本报记者 王然 采访整理 芮成钢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持人)

  

责任编辑:克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