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9时02分报道,近段时间,我
国农a>产品价格上涨态势明显,但农民获利有限,惜售心理增强。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们连线中央台资深农业记者记者白中华。
主持人:对近期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人们分析了很多原因,有的说是通胀预期,有的认为
是元旦春节临近的节日效应,还有说是输入性通胀。你了解的情况是怎样的?
记者:昨天我去了一趟超市,今天早晨我去了一趟早市,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和蔬菜、水果、肉蛋奶等确实都在上涨,具体的原因不太一样。但是总体分析的原因大概就是你说的情况,大背景就是通胀的预期,第二个就是节日临近,消费旺季到来,第三是输入性通胀的存在。
这主要指的是我们国家对国外市场依赖性比较强的产品比如说大豆、棉花、糖尤其是食用油价格的上涨,今年应该说美国、巴西的大豆是丰产的,价格应该下跌才对,但是它却上涨,说明我们在这个品种上已经失去的定价权。
我们国家的进口量很大,大约是我们产量的两倍多,8成的榨油企业又被外资控股,但是我采访的专家官员有三个基本的判断,对于这次价格的上涨。
第一个就是说我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总体的格局没有变化,尤其是粮食等大宗农产品,我们六年丰产,库存是充裕的,供求总体又是平衡的。有一些农产品,现货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也属于正常。
比如大蒜、大豆、棉花、糖这些的价格上涨,直接的原因是去年价格下跌的比较多,导致农民的种植意愿不强,产量下降。
第二个是说受国际市场涨价的影响,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不排除热钱的炒作。
第二个观点就是涨价给农民带来了多大的好处,现在要打一个问号。我采访的情况是,不管是蒜农、豆农、棉农还是生猪养殖户,今年并没有怎么赚钱,现在应该说粮价也不错,可是粮农惜售心里也比较强。
用农民的话来说,东西在我手里的时候它不涨,我一放手它就涨,涨了就干着急。农民也学聪明了,买一部分留一部分,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有一些农民会赚钱。
对此专家分析认为,我国的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流通通道不畅环节太多,信息传递滞后,不管是肉蛋奶还是蔬菜水果,从生产到消费,要经过5、6道加工、运输、仓储的环节,一些信息的不对称极容易引发价格的波动,也容易被融资或热钱操作。
还有第三个基本判断对来年的农业生产的影响,专家认为不可低估比如说像大蒜、棉花、糖这些上涨的农产品,很多专家现在就表示担心,农民明年会不会大面积的扩中。
如果种植面积过大,产量上升的比较快,就会造成价格的暴跌,使我们部分的农产品的生产进入了一种恶性的循环。所以专家特别建议要进行及时地信息服务和及时的产销预警,引导生产。
主持人:价格一涨,人们担心会不会通货膨胀,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稳定价格,抑制价格的上涨呢?
记者:我们调控的办法还是很多的,有政策调节、市场调节、生产调节还是进出口贸易的调节,政策调节我们积极可能为保证农民增收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我们要把价格稳定在一个较高较合理的水平。
主要是两个政策,一个是最低收购价政策,还有一个临时收储政策,它一跌跌破这个就托市了,如果涨上来以后,如果涨的过高我们就会动用库存来平抑粮价,粮价是百价之基。
它稳定了其他农产品也就会稳定。不仅是粮食,鲜活农产品也是一样,包括肉蛋奶我们也有储备,蔬菜水果也有储备,各个批发市场都有储备,来进行调节。
第三个调节是生产的调节,农产品虽然生产有一个周期,短的速成菜20天,肉鸡40天,周期长一点的不过半年。这次物价的上涨不必过于恐慌,价格高了,农民就会生产,产量上来了,价格也就会下去。 (来源: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