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媒体关于“今年1-8月份国内成品油平均出口价为2.4元/升”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时间,国内成品油价与“出口价”为何相去甚远、
中石化有没有“海外贱卖”成品油的质疑声四起。对此,中石化分析师作出回应:2.4元/升的出口价不含税价,与国内成品油价格不
具可比性。但这并没有平息公众的质疑,反而引发更多疑问。
2.4元/升的出口价从何而来?海关总署网站的数据显示,1-8月出口成品油1496万吨,出口额66.5亿美元,平均每吨444.5美元,按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8和1吨成品油约等于1258升计算,出口成品油每升的价格为2.41元/升。据分析,该媒体可能根据海关总署的出口统计数字计算得出2.4元/升的“出口价”,仅为国内油价的36%。中石化分析师指出,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不客观的,严重误导了舆论和消费者。因为按海关统计的金额和数量计算的价格为不含税价,而国内销售成品油价格包含了增值税、消费税以及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两者不具有可比性。
事实上,如此计算成品油的出口价确实存在问题。一方面,海关统计的出口油包含很多不同品种,十分复杂。不仅包括汽油、柴油,还包括航空煤油和价格比较低的燃料油,这些油种之间的价格相差非常大,不能简单地相加平均计算;另一方面,海关统计的出口金额为不含税价,与国内的含税油价是不同的。
问题是,中石化的解释为何没能消除公众的质疑。其实,中石化是不是“海外贱卖”成品油很好证明,只要拿出具体的数据就行,比如汽油的出口价是多少、柴油的出口价是多少等。而关于出口的“裸油价”与国内“含税价”也可以通过具体税价来计算比较,因为出口油完全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含税价。
今年以来,关于石油价格的纷争已有不少。但为何每每涉及到石油价格问题,矛头就总指向石油巨头?问题的关键在于垄断行业的不透明性,这恐怕才是引起公众高度关注此事的真正原因。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敢于在公众面前透明,恰恰说明自身是有底气的。更为重要的是,透明经营使企业在被公众监督的同时,能激励其更加规范经营和高效经营。现在,一些国有企业可以躺在国家的“温床”上,坐享丰富的垄断资源和政府的保护。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垄断不能保证企业有持续的竞争力,正在兴起的民营石油企业已显示出经营灵活、对市场敏锐等优势。而反观那些跨国公司,成功的秘诀绝不是一味提高销售价格来获得利润,更多是改善经营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改进服务质量,来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这一点,值得引起石油巨头的深思。(李蕾)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