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政府全面救楼 房市走向调整? > 各地救楼市

2009,楼市在矛盾和争议中前行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2009年12月17日18:10

  2009,楼市在矛盾和争议中前行

  本报财经评论员 苗凡卒

  2009年就要过去,回首今年的房地产业,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视角,但是,大家会有一个共同的印象,今年是房地产业的大年。从政策层面上看,今年是政策空前利好,银根异常宽松的一年;从地产行业来看,今年是行业增长迅速,对宏观经济贡献可观的一年;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是一部分人享受资产盛宴的一年,也是一部分人被抛离感最强的一年;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是保障性住房建设遭遇多种挑战的一年,也是总结经验重新上路的一年。

  政策大利好

  楼市“不差钱”

  先说说政策,今年是地产政策空前宽松的一年,宽松的政策为地产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但也有人认为,正是宽松的政策让房价有如野马脱缰。

  去年年底,中央政府一次性出台了一批房地产的利好政策,包括房贷打折、税费减免等等,利好政策数量之多、力度之大,自改革开放有房地产市场以来,不说绝后,也算空前。与此同时,今年也是房地产业不差钱的一年,中央的4万亿投资以及各地的配套资金有些流向了房地产,银行的十万亿新增信贷相当部分流向了房地产,行踪诡秘的国际游资拐弯抹角地流向了房地产,最后的结果就是房企买地不差钱,炒家购房不差钱。

  中国的地产政策,从来就是一首促进发展和行业调控的二重唱。所以,在房价持续上涨的局面产生以后,调控的呼声就开始不绝于耳。是继续保持宽松政策以保增长,还是出台调控政策以缓解一些公众的不满和焦虑,相信在最高决策层面也会有过考量。这种考量终于在这个月的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有了两个重要结果:一是优惠政策局部调整,二手房营业税优惠政策明年取消,其它优惠政策保持不变。二是提出要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从这个政策基调来看,国家希望房地产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但不希望房价涨得过快过猛让公众心态失衡。

  “保八”贡献大

  涨价惹争议

  说完政策,再来说说房地产行业。今年是这个行业赚大钱的一年,也是为国家的“保八”立下大功的一年,但因为房价涨得多了点,这也是行业受到指责甚至诅咒最多的一年。

  今年房地产业对“保八”的贡献有多大?我们不妨先看一组数字。今年头11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3.59万亿元,同比增长86.8%。从数字来看,房地产在今年GDP中的占比铁定超过了10%,拉动GDP增长铁定超过5%,这是房地产业的第一大贡献。第二大贡献,是房地产会带动一系列的相关产业,这一部分的数据,至少也和商品房销售额相当。同时,还有第三大贡献,就是对国家经济景气的贡献,楼市兴旺,带动国家经济景气回升,带动国民消费意愿加强。所以,今年的楼市对经济的贡献是全方位的,不仅对保增长有贡献,对促消费、调结构同样作出了巨大贡献。温总理说过,信心比黄金更宝贵。而经济学家则认为,最能给人带来信心的经济指标有三个:就业率、股指、楼价。

  但是,贡献巨大的另一面,是房价的快速上涨。全国七十个大中城市房价连续九个月上涨,而京、沪、深等中心城市的房价涨幅更是惊人,在上海,大家已经用新词“跳涨”来取代上涨,在北京,“X环房价步入X万时代”的新闻标题不时见诸报端。正如大连万达老板王健林在全国两会时所言:房地产业面临的社会环境很矛盾,行业对社会的贡献很大,但社会评价却很低。有了房价急涨的催化,这个矛盾在今年几乎发展到了极致,虽然房价并非地产商所能够操控,但是公众对地产商的指责甚至诅咒一直不绝于耳。

  投资客享升值

  无房者很失落

  接下来,再说说老百姓。老百姓在这一年里对房地产的感受是分化的,一部分人在这一年里大啖资产盛宴,另一部分人则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被抛离感。

  作为商品的房子,它天生具备两重商品属性,一重是作为安身立命之所的消费品,一重是为了增值获利的投资品。今年,凡是把它当作投资品的百姓,都或多或少享受到了资产升值的收益,即使没兑现,那种资产升值的富裕感也是让人非常受用。今年,中国的消费全面飘红,特别是以汽车为代表的大宗消费品热销整年,就是这种富裕感的充分流露。

  可是,这终究不是一场多数人的狂欢。对许多工薪族来说,原以为可以借金融危机的光,在今年找个低点入市,圆一回住房梦。没有想到,房价不跌反涨,且头也不回,这种期待和现实的强烈反差形成的被抛离感,对中低收入购房者形成的打击,比起同是高房价的2007年更甚。

  那么,我们该怎样弥合这条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客观地说,高房价反而让我们更加看清前行的方向。在房价涨幅不大时,很多人希望房价能降一点,降到自己能买起的程度。可是,当房价从几千涨到几万时,大多数人都接受了这样的现实,房价是不可能回到自己的“射程”之内了。虽然大家嘴里都在大骂任志强的种种言论,但很多人已经在心里认同了他的说法,“只有高收入者才有资格购买商品房,而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应靠经济适用房或者廉租房来解决。”也就是说,解决住房问题,高收入者找市场,低收入者找市长,找市长干什么?去要保障房。

  安居希望在“保障”

  各级政府责任重

  最后,再来说说各地政府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保障性住房本应成为高房价的减压阀,如果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科学合理,不仅可以把大量低收入者从高商品房价的抛离感中解放出来,让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实现居者有其屋,同时也会促进商品房市场的发展回归理性。以香港为例,虽然香港的商品房价比深圳高出很多,由于其保障性住房政策比较有力、有效,高房价引起的社会矛盾反而相对较少。

  在国务院去年年底出台的“扩内需促增长”十项措施中,保障性安居工程位列首位。国家计划在三年当中,总共投入9000亿,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可是,时近年底,许多大中城市传出了保障性住房建设没完成任务的消息,有的城市,成绩单还相当难看。当老百姓发现,商品房买不起,保障房等不到,难免会有不满,甚至骂娘。

  而各地的政府也很头痛,大家发现,保障性住房建设远不是想像的那样,舍得砸钱就能办好。比如说,为什么有的保障房卖不掉也租不掉。为什么总有些人能够开着名车混进享受保障性住房的队伍。为什么总有些保障房会被保障对象转租。为什么穷人也想买房而不愿意租房。为什么大家宁肯租市内的商品房也不愿去享受市郊的保障房。那些既买不起房又享受不到福利的夹心阶层怎么办。那些在城市里暂住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外来务工人员怎么办。客观地说,这么多问题之所以集中凸现,是因为我们在推进房改的过程中,一厢情愿地相信市场的作用,保障房政策没有与商品房发展同步推进。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以最大的决心尽快解决,给低收入群体以希望。

  就在刚刚结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家提出了一个更为宏大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到2012年末,要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这个数字,已经远超国家去年提出的三年建设8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目标。同时,许多城市也提出了有地方特色的保障性住房解决方案。以深圳为例,不仅提出了明年将建设2.23万套保障性住房,还提出了许多创新思路,像回购小产权房增加保障房供应,为夹心阶层发放住房券等措施,都有助于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渠道、操作性强的保障性住房体系。

  当然,不仅是政府要调整思路,改变观念,作为消费者,也应改变观念,与时俱进,不要总以为只有买房才叫居者有其屋,不要总觉得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就生活无根,心生惶恐,要学会享受廉租房中的幸福生活。只有大家一起调整观念,一起寻找方向,保障性住房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创造更大的福利。

 

  

责任编辑:李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