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会不会学阿布扎比?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2009年12月18日07:39
CBN记者 徐以升
阿布扎比投资局针对花旗投资提起的仲裁申请,不禁让我们产生联想,中国投资公司(下称“中投”)会不会提起类似仲裁呢?
阿布扎比投资局对花旗可转换债券的投资是在2007年11月,出资75亿美元。这些可转换债券必须于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间,以每股31.83至37.24美元的价格,转换成花旗普通股。转换之前的债券付息率为11%。目前花旗股价徘徊在每股3.50美元左右,是协议转换价格的10%左右。
相类似的是,中投于2007年12月对摩根士丹利强制转换债券投资,出资50亿美元,并要在2010年7月(期限两年七个月)强制转换,转换价格区间为48.07~57.68美元/股,目前摩根士丹利股价在30美元左右,是协议转让价格的60%左右。债券持有期间利息率为9%。
比较一下,阿布扎比的投资显然亏的要惨得多。花旗和摩根士丹利近几年的股价高位都出现在2007年6月左右,这之后,花旗从55美元跌落到今年3月5日的最低不足1美元。目前反弹到3.5美元左右;摩根士丹利也是从2007年6月约73美元的最高价跌落,到2008年11月最低达到10.25美元,之后反弹到目前的约30美元。
回到阿布扎比的仲裁申请,核心是指控花旗“欺诈性虚假陈述”,从而诱使其对花旗进行了投资。阿布扎比要求废除投资协议,或取得逾40亿美元的赔偿金。对此,花旗认为指控毫无依据,并打算对此进行抗辩。
综合来看,相信阿布扎比的最终目标并不是收回投资,而应是重订投资条款,比如重新敲定一个入股价格。罗奇代尔证券公司分析师Dick Bove表示,花旗应是更希望将原定的价格降至每股10美元左右,从而使这一问题获得圆满解决。
但只要阿布扎比尝试减少投资损失的努力得偿所愿,就将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一个“危险”案例。中投会否跟进、提起仲裁呢?
估计不会。从目前的公开表态来看,中投对在摩根士丹利和黑石上的投资失败,目前是归因于自己的经验不足以及严重危机的不可预期等因素,并没有认为自己“被欺诈性虚假陈述诱使”。
关于对黑石集团的投资,中投是在2007年5月以30亿美元入股。
今年4月,美国律师事务所Coughlin Stoia Geller Rudman &Robbins LLP(CSGR&R)曾代表购买了黑石普通股的投资者,向纽约南区地方法院提出联合诉讼,指控黑石集团、部分管理人员和董事违反证券管理条例,在其IPO融资文件中违反美国联邦证券法,存在两项隐瞒行为。指控说,黑石集团在IPO融资前已清楚地知道,债券保险商已将重点从保守的市政债券转向由次级抵押支持的抵押债务债券(CDO),此后他们对债券保险商的投资已遭到重大损失。此外,黑石集团还清楚地知道,他们对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的投资也陷入麻烦,黑石投资的部分企业市值正在下降,因此黑石的股权投资已遭减损。但在有价证券申请上市登记表中,黑石并没有如实表明上述投资问题。
而今年4月黑石部分投资者发起这起诉讼后,中投并没有跟进。
美国法院最终没有支持投资者的诉讼,在9月的宣判中,法官指出“原告提供的资料不充足,而且存在偏见”。法官还列出了另外一个重要理由:“原告本可以要求把投资的钱退回,但他们没有这么做,所以损失是原告自己造成的。”
但在这个地方,对中投是不成立的,中投的投资被锁定了四年。说不定,如果中投跟进对黑石诉讼的话,能在结果上有些改变。
但中投似乎对这笔亏损认命了。中投官方的说法是要等待四年锁定期之后再见分晓(到2011年5月)。而且,战略合作嘛,似乎关系也不能搞僵。
(作者系本报评论部主任)
上网从搜狗开始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