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房地产 > 政策风向渐转 楼市又到调整时? > 楼市政策调整评论

房价拽着我们十年狂奔 一套房十年间价格涨4倍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18日14:23
  陶渊明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时候,中国还谈不上城市化,城郊近山之地不是富人区,而是农地。陶先生是地主,有产、食禄,他有条件把生活提升成哲学和美学。

  现如今,杭州城郊近山多是排屋、别墅,动则千万,能“悠然见南山”的房子,估计陶先生若死而复生 未必买得起。

  这十年,我们改变世界,房子改变我们。

  12月16日早上10点多,姚颖悄悄跟要好的同事打了声招呼,溜出了办公室。

  她打算趁午休去把明年的房租收一收。

  那套房子离她单位不远,乘两站K290路,穿一条马路,最多再走500米——这条线路姚颖再熟悉不过。

  从2002年12月她买云河大厦14层那套单身公寓交付到现在,同样的路线她每年少说要来回两趟收房租。

  被冷风一吹,她有些后悔,天似乎更冷了,居然飘起雨来,姚颖缩了缩脖子,习惯性地往右边看去:

  文一路和湖墅南路交界的这一段开着好多家二手房中介。

  凡是有点名气的品牌都在这里设了门店,一套套房源信息被放大、塑封,贴在临街的玻璃门上,很是惹眼。

  姚颖每次路过都要找一找有没有云河大厦的房子,卖什么价。

  “我也就是看看,高兴高兴。”姚颖笑着说,她没想过把那套房子卖掉,

  “存现金还不如存房子,现在每个月租金两千多,还了按揭还有剩,挺好。”

  她不想卖,但的确有很多人想买。

  一套房:十年换了七个房东,价格涨了4倍

  事实上,位于杭州文一路18号的云河大厦的房子简直太好卖了!

  记者得到的云河大厦最早一单成交信息是2003年8月初。当时,这个楼盘交付还不满8个月。

  到这个月,同样位于云河大厦14楼的一套42平方米小户型,至少换了7个房东:2000年第一位业主从开发商手里买入的时候,价格是4050元/平方米,2003年换手时卖了6786元/平方米,赚了近10万元;2005年年底再换手,价格涨到了9500元/平方米;2006年换手时,正逢楼市调控,价格反而跌了差不多700元/平方米。

  交易最频繁的还是今年,一年里换手3次,价格几乎翻了一倍。

  “今年5月份吧,反正天气已经有点热了,一天晚上一对五六十岁的老夫妇来我们店里,说要卖房子。”房产中介公司住商不动产云河店店长对这套房子印象非常深刻,当时她建议挂15000元/平方米,留一些还价余地。“结果第二天再联系他们,说已经成交了,我记得总价不到50万。早知道是这个价格,当天我们店里就有客户要的。”

  买家姓陶,他“淘”到的这套房子价格约11900元/平方米,还以为自己是第三任房东。“难道不是吗?”他说买到这套房子纯粹“机缘巧合”,所以赚一点就走了。这“一点”,有点多。6月底,当这套房子办完过户、又一次出现在二手房交易记录上时,前后不到30天,价格涨了近2000元/平方米。新房东是个30来岁的年轻人,一次性付款,他拒绝了采访。

  几乎是刚刚签完字,小陶就后悔了,因为此时云河大厦已经找不到15000元/平方米以下的房子,比他挂牌时又高了1000元/平方米。

  比他更悔的还有前几任房东。“卖亏了,卖亏了!你看看,现在是什么价!”他们说。

  云河大厦14楼,42平方米户型,最新的成交价是18750元/平方米。

  十年,房子还是那房子,价格已经涨了4倍有余。

  一个楼盘:70%以上的房子都转过两三手

  云河大厦2000年开工,2002年12月底交付。自那以后,这个楼盘540套中的绝大多数房子就开始“打工”——从一个“老板”手里流转给另一个“老板”,以不断增值来证明自身价值,为“老板”创造财富。

  从记者统计的信息看,云河大厦同套房源的转手交易间隔时间多是6~12个月,很少有持有两三年才转手的。而像姚颖这样买进8年没动过的,几乎凤毛麟角。

  “70%以上的房子都转过两三手了,我们通知业主交物业费,经常一个电话号码没隔几个月就联系不上了。有时新业主来登记,一问,卖房子给他的还不是最后那个登记的房东,中间转了几手,我们就不知道了。”现任云河大厦物业管理处主任的孔先生说,这还是他们2006年接管以后的统计,更早一些就不清楚了。

  不只是云河大厦,其实,文一路、湖墅南路这一带几乎没有不好卖的房子。“常常是今天刚挂牌,明后天就有人看中了。”一位房产经纪人说,因为房源紧俏,这一带中介公司的竞争也特别激烈,“互相挖房源的事情特别多,我们手里都有一份黑名单,一看号码就知道是不是同行又来撬墙脚了。”

  因为生意好,云河大厦周边500米范围内,开着13家房产中介公司,甚至连大厦物业管理处的墙上都挂着中介资质证书,为业主提供中介服务。

  一家中介:兜兜转转,当年的好些品牌都不见了

  2000年2月14日,对裕兴不动产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裕兴来说绝对是值得纪念的日子。那一天“裕兴房产”第一家连锁店开张。

  “我开第一家店的时候,哪会想到杭州也有一年卖出几万套房子的日子?那时候,杭州二手房一年的成交量也才400多套!”他笑着说,他也会永远记得2002年3月,那个月他5个门店加起来一共卖了134套房子,排杭州第一,比公众房网多一套。“知道这个消息的那天,我们放了鞭炮!”

  2002年那年杭州一共成交了2000多套二手房,而去年仅裕兴一家的成交量就超过了2000套,但裕兴在杭州的市场份额却比2002年的时候少了。

  “近两年一直稳定在12~15%。”到今天,张裕兴在杭州已经拥有130多家门店,要是算上在全国其他城市的量,这个数字要扩大到400多家,是杭州土生土长的房产中介公司中发展得最好的一个,他却有些郁闷。“2003年的时候我到杭州房地产协会开会,突然发现身边都是生面孔,1999年时跟我一起成为会员的人都不见了。”

  2007年,杭州中介公司从房地产行业中剥离,单独成立协会,张裕兴兴冲冲地去开会,结果身边的人又都不太认识了。几年前知名的杭州品牌,纷纷换成了我爱我家、中原地产等全国名牌。“这就是市场啊!”

  说起来,云河大厦也是“名牌”,开发商浙江广通房地产集团是上世纪末杭州老十八家房企之一。那时在房地产开发热潮之下,杭州市几乎每一个区政府都成立了房地产公司,广通(前身为拱墅区房屋开发建设公司)是杭州搞旧城改造最好的一个,开发项目如云河大厦、云河福邸、信义坊商街更是名声在外,经常被其他城区当作学习榜样。

  如今,云河大厦依然在二手房市场上流转,广通在2004年开始陷入财务烂账,拖了4年多最终成了杭州第一个倒下的房地产企业。

  这也是市场。 生活在楼下

  今天我问几个朋友

  要是有钱了,你第一件事做什么

  一个朋友问,多少钱

  一个朋友说,我赶紧买套房子

  一个朋友笑,我先买套房子,再买辆车子,还有剩吗

  我们都笑了

  那年夏天,我们离开学校

  两包行李,一摞书,走出那个叫宿舍的地方

  从此开始寻找

  一所

  叫做家的房子

  收入

  交足国家的

  留够集体的

  剩下才是自己的

  一屁股债务,三十年青春

  换

  一套28楼还没有女主人的房子

  楼里或许住着一些人

  我只看见

  许许多多的门

  从28楼往下

  看见的

  都变得滑稽

  一幢幢房子连成一条条带子

  在城市的脸上勒出一道道伤痕

  汽车像虫子一样爬行

  人太小

  看不见

  月光很近

  生活好远

  那些风花雪月的快乐苦日子

  竟再不曾入梦

  有人说

  这是提前消费,有什么不好

  有什么不好

  那是别人的房子

  没来由的忧郁

  没来由的生气

  为何十二月天气还不下雪

  想起早上收到的短信

  责怪今天的报纸

  将宋卫平写得过分美丽

  谁晓得人何时会走

  10年前哪知道会是今天 杭州楼市名词史记

  从分房到买房

  在杭州,公房出售的高潮在1999年达到谢幕前的顶峰。在那以前,福利分房和单位集资建房是解决住房的主要方式,“房子靠单位,大小看级别”是当时人们对住房的理解。2000年起,杭州真正进入了商品房时代,尽管失去了唾手可得的“福利”,但同时我们在居住问题上也获得了更多空间和自由。不过,由于过分强调“市场化”,造成了房价飙升,我们在享受从筒子楼搬到现代化社区的同时,也不得不背起高房价。

  房交会

  2000年10月20日,第一届最佳人居环境展览会在杭州浙江世贸中心举办,提出了“住在杭州”的口号,在杭60多家开发商和160多个楼盘参展。那是杭州第一届房交会,杭州人第一次如此直观地看到“商品房市场”,自此每年春、秋各一次的 房交会成为杭州传统,“房交会开一开,房价涨一涨”也几乎成为定律。

  炒号

  期房转让俗称“ 炒号”、“炒楼花”,是随着杭州楼市的复兴而兴起的。2002年前后,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炒号开始盛行,开发商在未领预售证时就收取各种定金。后来,有关部门进行查处,开发商不再收取款项,改为发号,购房者凭号按先后顺序选房。于是,号子变得很值钱,卖到5000~2万元,今年最贵的号子卖到了10万元。

  房闹

  “ 房闹”一词的盛行始于2008年9月。在此之前,各个楼盘的业主维权事件多是因为对楼盘品质不满或是房屋产权纠纷,而“房闹”们讨说法的理由则是“房价下跌”。发展到后来,甚至出现了职业“ 房闹”,同时在几个楼盘带队讨说法。

  捂盘

  一个楼盘分多次开盘,一点点“挤牙膏式”推盘,而房价随之一步步涨上去,2007年这种“捂盘”方式一度成为杭州房地产市场通行的潜规则。2007年11月杭州全面实施商品房预销售计划报送制度,剑锋直指囤房。但这并不代表推盘手们无计可施。互相妥协的结果是,杭州在实际操作时,将每一批次的最小预售量定为一个自然幢。

  民间验房师

  2005年起,杭州进入交付期的商品房越来越多,而新楼盘存在种种质量问题。一种替人验房的新行业——验房师应运而生,因为没有资质认证,他们被称为“民间验房师”。但很快,由于准入门槛低,政府又迟迟未能许可正式职业资质,市场陷入无序竞争,不到3年,“验房师”已淡出视线。

  透明售房网

  2004年底,杭州开始试行网上透明售房系统,商品房交易合同实行网上备案,目的是为了限制短期炒作,使市场环境更公平。尽管期房转让和炒号并没有因此绝迹,但这毕竟让杭州楼市步入了透明化时代。

  温州炒房团

  温州人炒房,最初从自家门口开始。1998年到2001年,温州的民间资本大量投入当地房地产,促使当地房地产价格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2001年8月18日,第一个温州购房团共157人浩浩荡荡开赴上海,3天买走了100多套房子。同时,另一支购房团前往杭州。随后几年一发不可收,温州炒房团所到之处,房价一路狂飙。 (来源:钱江晚报)
热点关注
责任编辑:李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