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新视角2009搜狐经济学人年会--玫琳凯特约 > 2009搜狐经济学人年会最新报道

高尚全:金融危机实质上冲击了不合理的经济方式

来源:搜狐财经
2009年12月19日10:07

  搜狐财经讯 2009年,对中国经济来说是充满考验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让世界瞩目;这一年,政府的刺激政策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埋下很多隐患,市场化改革的使命再一次引起众多经济学人的深思。12月19日,搜狐新视角经济学人论坛2009年会在北京举行,以下是搜狐财经的现场报道:

高尚全
高尚全

  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著名经济学家高尚全:

  我们60年反复探索得出的结论计划行政的手段配置资源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市场化,通过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基础性作用,这就是60年我们得出的结论,有了这个目标、有了这个方向很重要,但是各方面的干扰、障碍也是很多的,所以我们在不断的探索当中也不断地排除干扰,才能使得我们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体制的目标实现。我今天的题目是“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改革的主线”。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当中,我国率先实现了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国内外的评价都很高。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巩固,经济回升的内在动力还不足,结构性的矛盾很突出,农业的基础还不稳固,就业的形势强依然很严峻。中央工作会议强调,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个问题更加突出,综合国际国内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了,我们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的一点。

  为什么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长期滞后?我们大家记得在90年代,中央九五计划里提出来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十几年来也不说进步,但是总体上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是粗放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建国60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4倍,但是我们的矿产资源消耗增加了40多倍,资源的消耗大大多于GDP的增长,而且几倍的增长。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表面上是经济增长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不合理的经济方式的冲击。当前我国面临的许多困难和矛盾,根源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因此主要靠物质投入、外延扩张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就难以维系了。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关键是要加快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和机制,中央研究室准备23号就这个题目要召开座谈会。

  第一,从资源配置来看,生产要素市场化还不完善,市场机制还不能充分发挥问题。突出的问题是,资本、土地等要素这个市场发育滞后,价格改革形成机制过多的受到行政干预,价格杠杆很难有效发挥作用,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大部分掌握在政府手中,在当前的政绩考核制度下,土地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和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一些地区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不惜人为的压低土地出让价,往往是一届政府把几十年的土地都批出去了,土地价格不能反映它的价值,结果就是鼓励企业扩张规模,使得我国这么一个土地资源稀缺的大国,还有大量的土地利用率非常低,浪费严重。比如说水价形成机制不健全,用水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的浪费现象并存,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此外,煤、电、油等能源的价格也没有放开,总体价格水平偏低,不能反映稀缺程度。在我国目前的矿产资源开采体制下,获得开采权的成本很低,也使得价格和成本严重脱离,这种扭曲的价格机制不能反映我国资源的稀缺情况,造成了使用当中的大量浪费。从社会资源配置来看,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完善,目前企业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的贷款,信贷资金的配置往往受到行政的干预,信贷资金的低成本,也使得企业扩大规模、上项目。

  第二,从市场当中的主体看,政府对经济起着主导的作用,并且经常的直接干预经济活动。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企业投资制度还没有真正的落实,投资实际上政府主导,其主要原因是政府投资决策机制还不规范,政府投资制度还不健全,决策者不对决策的后果负责。在当前的考核体制下,造成了政府追求政绩,政府官员忙于招商引资,并且由于官员的任期比较短,投资者往往关注在短期见效的项目上,主要是市政建设和基础投资,甚至不惜引入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项目,而真正需要政府关注的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却投资不足。这使得我们投资力居高不下,并且投资结构扭曲,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第三,目前的财税政策制度安排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目前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实行分税制,由于对本地财政收入、就业的考虑,地方政府会容忍甚至鼓励高污染的项目。比如说我们钢铁行业过剩,6亿6,大概过剩2亿多,在建的项目还有5千7百万吨,而且还没有经过政府批准就上了项目,为什么?因为有税收的关系,因为有就业的问题,所以尽管政府三令五申要压缩,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比如说我国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有偿使用,国家通过收取资源税和资源外补偿费体现矿产资源所有者的权益,但是计算的方式不合理,拿煤炭资源来说,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是以煤炭的产量和煤炭销售收入为基础计增的,与煤炭资源和资源补偿费没有能够与矿井动用的资源储量挂钩,不利于企业生产的珍惜和节约资源,甚至一定程度上容忍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征收的资源税和补偿费标准过低,相对于资源价格几乎是微不足道。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能力、补偿费用平均为1.18%,外国一般是2%-8%,黄金、油气补偿费用在我国是1%,在美国是2.5%,澳大利亚是10%,此外相当一部分煤炭生产企业占有的资源储量是在矿业权制度确立之前无偿获得的,按照矿业权管理的有关规定,只要不发生矿业权的转让就不需要来补交矿业权价款,这些因素使得矿产开采企业实际上资源补偿近乎无偿的占用,结果造成了开采中的浪费,只开采容易开采的部分,回收很低,而且容易产生一批暴发户和腐败现象。

  第二个问题,加快行政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

  明年,乃至未来更长的时间内,改革面临着重要而复杂的任务,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把发展方式作为改革的主线,这是一个大思路。由于以上体制方面的原因,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很难落到实处,而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从体制创新入手,加快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要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第一,加快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要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尽快建立反映资源要素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公平竞争的市场持续,产权便捷清晰的微观主体,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实现政府主导性的经济运行机制向市场主导的经济运行机制转变。加快推进市场要素市场化进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基础性作用。目前的资源型产品价格在很大程度上政府定价,价格只反映了劳动力开发的成本,而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要抑制对要素的过度需求引发的扩张性的增长,这有效的办法是改变资源的定价机制,加快建立资本、土地自然资源的生产要素市场,由市场来决定价格。同时要完善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和制度,政府应当积极利用财税政策,控制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比如说实行资源有价的开采使用,调动生产者开发和使用替代资源的积极性,实现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完善资源开发利用的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的补偿机制,做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产前、产后工作,另外,要完善财税政策,制定行业标准。补偿节约能源产品的开发,比如说低友好、低排量和新能源的汽车、节能的建筑,同时使用税收政策调整浪费资源的行为。

  第二,加快行政转型为主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改革的历程来看,我国发展方式转型的主要挑战不是经济社会本身,而是政府决策,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和责任转变,消除政府扩张投资的冲动,增强其提供公共服务的功能,经济发展方式难以转变,最大的障碍在政府职能存在着错位、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并且行为方式不规范,当前的干部考核体制和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的行为更取向于追随任期内的政绩,特别是经济增长的指标,侧重于考虑本届政府的利益,很少考虑下一届政府的事情。因此,就事论事,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投资过高的问题,根本的办法只有靠改革,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积极推进政府从全能型的政府、管制型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务政府、法制政府转变,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改革人事制度,把政府职能转到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的道路上来,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制度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后要落实到企业。为什么长期以来企业对发展新产品、新技术,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够热心?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企业转变发展方式面临着一些风险,以技术创新为重点的发展方式转变,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新产品,特别是战略性产品的研发,最关键的是创新的风险,这需要有序的市场,对技术产权有效的保护,或者可行的承诺的经济政策,更加透明开放的产业政策和信息等,这些都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公共产品。如果政府不实行公共政府的职能,企业就缺乏转变方式的约束条件。

  第三,加快以适应社会公共需求转型为主线的社会体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未来几年,社会体制改革要着眼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要努力扩大鼓励全民创业,要注重通过城乡基本和服务均等化开启农村市场,依靠结构性的改革,通过政策创新、体制改革、制度安排和机制建设逐步推进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保证城乡一体化不断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推进城乡一地化要以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重心。我国目前最重要的生产资源仍然是土地资源,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要在确保农民土地权益不受到侵犯的前提下加快健全农村集体建设土地流转市场,同时要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基础,尽快形成较为完善的统一城乡的国民教育服务制度、城乡统一的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一的公众就业制度、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统一的住房保障制度、城乡统一的公共交通服务制度、城乡统一的文化体制制度等等。

  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8973。

责任编辑:侯力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