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距离上海IPO两周年仅有两天,
中国太保(02601.HK,601601.SH)终于登陆香港。
开盘开得很“微妙”。当日,太保以28港元价格开盘,与招股价持平。但随后,股价开始走低,再现“破发”怪局,最低跌至27.5港元。所幸的是,尽管破发预期浓厚,但太保最终顽强
地以上涨报收,当日收报28.3港元,A股也在H股带动下,结束了此前的五连阴跌。
太保董事长高国富说,“顺利实现在港交所挂牌,标志着中国太保全面走向国内、国际资本市场。”大红的领带也隐约透露出,作为运作太保两年内在上海、香港两地IPO的决策者,高国富的欣喜与期望。
不出意外的话,这家今年在香港上市的第69家公司,也将成为今年最后一家在港上市的公司。按计划,中国太保在香港募集的资金总额约为240亿港元。以募集资金金额计算,太保是今年香港第二大新股。
开盘破发,虽让管理层多少有些尴尬与失望,不过,几分钟后,高国富在被问及如何看待跌破招股价时,他镇静的表示,当时定价是四家投行推荐的定价,自己也感到非常的合适。当然对未来的股价是充满信心的。
太保首日28.3港元的收盘价,较招股价微涨1.07%,最高至每股28.6港元。
破解低价之谜
尽管如此,多位机构分析师仍认为,太保H股的估价“保守谨慎”。
国泰君安保险分析师彭玉龙向本报记者表示,造成中国太保H股首日表现的主要原因,还是最近股市震荡,保险股整体表现欠佳。但本身业绩良好、28港元的H股定价泡沫不大,是太保能及时摆脱“破发”阴影的重要原因。
他认为,太保对于2009年H股利润估算比较保守,目前太保A股的整体估值水平仍低于同行,太保H股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然而,对于太保H股的定价,到底是精准测算还是低价保发呢?
计算发现,23日太保H股收盘价经汇率换算后,为人民币24.9元,较同日A股收盘价每股23.32元溢价6.8%。同日,
中国人寿和
中国平安的H股股价分别较A股溢价11.9%和15.4%。
A+H保险股普遍存在这一溢价,原因是两市对保险公司的不同估值法,H股按内含价值法估值,而A股则一般按市盈率法估值。太保在港路演时,一投行人士向记者如此表示。
另外,据TowersPerrin在中国太保招股书上出具的内含价值评估报告显示,按11.5%的贴现率,中国太保在2009年6月30日的内含价值为每股9.73元,而同期按同样的贴现率算,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内含价值分别为每股9.46元和19.62元。
按此内含价值计算,12月23日太保的H股收盘价相当于其内含价值的2.56倍,而同期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H股收盘价则相当于其内含价值的3.48倍和3.00倍。即,太保这家行业排名第三的保险公司估值明显低于行业龙头和行业第二。主业仍是“保险”
H股筹资240亿港元,太保亦明确表示,资金主要用于充实资本金,加强附属公司的资金,以扩展业务。
高国富对媒体表示,H股上市以后,中国太保仍然是坚持专注保险主业,短期内不会改变。
高还表示,太保今年的盈利超过去年,相信未来“一年比一年好”。但对于明年一月起实行的新会计准则对准备金的影响,他表示,“没有看到正式的文件,很难做出准确回答。”
按照国泰君安测算,在香港会计准则下,太保A股全年净利润可实现人民币88亿元,全面摊薄后每股收益1.04元,远高于太保自己的预测。
在平安近期风传“利差损800亿”之时,太保却表现了异常的平静。
万联证券研究员李双武分析,其实中国太保的风格介于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之间。其中,平安倾向于寿险中的万能险,中国人寿则倾向于寿险中的传统险,而太保的主要业务则倾向于寿险中的分红险,分红险大约占了其寿险类业务的90%。另外,据2009年中报显示,寿险类业务收入占了太保总收入的65%;该公司2009年上半年在寿险和财产险的市场份额分别为8%和11.8%。
彭玉龙亦认为,太保高利率保单较少,这使其受保险业即将发布的会计新政影响有限,而从长期来看,整个保险业处于较好发展时期,投资收益前景可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