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展江:当下是调查性报道的“黄金期”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9年12月31日16:06
  CBN记者 陈汉辞

  从舆论监督和公众参与的角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展江认为,眼下的舆论监督可以用公民社会的理论来解释“中国转型时期的公众参与热潮”。

  舆论监督升温

  无论是用“W”形还是“波浪形”来形容中国舆论监督近些年的发展状态,在展江看来,从2008年至今,都是舆论监督发展的时期。

  这位致力于舆论监督和新闻立法的研究者认为,近些年来,中国舆论监督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1~2002年,这个时期互联网泡沫刚刚破灭,电视还是中国最强大的媒体。央视的《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是最有影响力的媒体栏目,尤其是《焦点访谈》,被称为“焦青天”。与此同时,都市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开始发挥作用。

  第二个阶段是2003~2004年9 月,舆论监督全面推进。

  2003年最突出的事件就是孙志刚案和“非典”事件。《南方都市报》是国内最早把报道和评论分开的媒体之一,孙志刚案的新闻报道没带感情色彩,题目叫“一位大学生之死”,而在评论版刊登了相关评论。“中国的媒体传统是以意见为主,但受国外新闻理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新闻操作按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把事实和评论加以区分。”展江表示。

  “比较艰难的时候是2004年9 月到2007年,调查性报道几乎陷于停顿。”展江认为。

  到了2007年,形势大有好转。同时,互联网的影响越来越大。

  展江认为,首先是政府也认识到,舆论监督不是万能的,但是离开舆论监督也非常不利。其次是,互联网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各种意见、相当多的信息可以得到披露、表达,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流量较大的博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另外就是政府公务方面的进步,国务院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正在改变我们的政治生态,从保密转向尽可能公开。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特别提到了"四权"(即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报告里面再次提到加强舆论监督。”展江告诉CBN。

  “进入2009年以来,我们发现互联网的作用正越来越强。”展江认为。

  舆论监督前景

  展江认为,舆论监督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媒体报道海量的信息,让公众知道权力被如何运用,使之透明化,这种监督是最好的,它可以起到预防权力滥用的作用;第二种就是调查性报道,媒体对事件做深度报道,这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监督,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监督。第三种监督形式是媒体发表意见,刊登各种评论,对权力滥用以及相关的现象做抨击、揭露,依托报道从个案有所升华。

  展江表示,中国目前可以说是调查性报道的“黄金期”。

  首先是因为舆论监督的空间很大。2009年揭露出了不少贪腐的大案要案,而反腐需要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毕竟还是比较省钱的,一般不需要纳税人掏钱,而且起效快,覆盖范围广,和其他监督形式相比优势明显,作用巨大。”展江表示。

  而进行调查性报道的记者只要选题得当、调查扎实、信息平衡、持之以恒,就能大量生产优秀的调查性报道。

  其次,随着政府信息的公开,有了一定的法律和技术保障,舆论监督进步特别大。

  展江认为,处在一个复杂的转型期的中国,当舆论监督起到了好的效果,媒体吸引了很多人参与的热情时,尤其是有了互联网之后,人们参与进来的互动性特别强。
责任编辑:刘玉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