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汽车

零部件增长还看新车“脸色”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0年01月08日03:17
  在经历2009年政策推动的汽车消费高峰后,市场普遍预计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将依然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按照一般的思路,新车销售增多将使汽车保有量增加,未来将会存在庞大的汽车修理需求,这种逻辑是否会让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顺理成章?市场的答案似乎并非如 此。

  有分析师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的业绩,更多的要取决于新车销售的内需增长和零部件出口的复苏程度,庞大的汽车修理产生的零部件需求并非像新车一样由零部件上市公司提供,相比之下,良莠不齐的零部件厂商才是汽车修理市场的主体。

  两条成长主线

  汽车振兴计划带动了汽车销量提升,汽车股立竿见影地上扬,同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的业绩也水涨船高。如华域汽车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8亿元,净利润9.83亿元,每股收益0.47元,同比增长异常显著。

  分析师指出,2009年零部件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得益于汽车销售的火爆,未来零部件上市公司实现增长,主要还是要依赖中国新车消费的火热。一旦内需不能有效释放,零部件上市公司增长将会面临考验。

  从目前的汽车销售预期来看,在“2009年汽车热销是否透支未来车市”的争论停歇后,市场普遍预计2010年汽车销售仍将有不错的增长幅度,这将对未来的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构成业绩支撑。但其后的汽车销售走势市场人士并不乐观,因此对其后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期也并不乐观。

  在中国汽车振兴政策退出后,汽车内需增长将会存在困难,彼时出口复苏将成为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另外一条增长的主线。在金融危机时刻,欧美的汽车消费不振,汽车巨头公司濒临破产,导致部分大型的汽车零部件厂商破产倒闭。

  随着欧美经济的逐步复苏,汽车消费热情再次点燃,中国零部件公司将迎来机遇。由于欧美部分零部件公司破产,部分市场份额被让出,中国零部件公司将填补空出的市场份额。

  但是,这种市场空间也面临着来自欧美国家时不时推出反倾销举措的压力,诸如轮胎特保案等反倾销措施,给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出口造成不小的困境。

  专家解释,伴随着中国汽车的迅猛增长,汽车零部件市场也蓬勃发展起来,但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时间短,重复建设、规模小、技术落后、产品更新换代慢等一些问题还是普遍存在。汽车零部件产品中,科技含量大、效益高的电子类产品的比例较低,而低附加值产品的海外销售将很容易遭到反倾销调查。

  售后市场存争议

  在新车销售创下历史新高和汽车保有量猛增后,按照正常的逻辑,接下来应该是汽车零部件市场迎来增长,市场人士都积极认同汽车零部件市场在中国增长空间较大。

  但上市公司能否分享未来广阔的售后市场,市场则存在着争议。南京证券章琪认为,汽车销售火爆将延伸到零部件上市公司,零部件市场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未来零部件上市公司的增长性比较明确。

  渤海证券张立平则认为,汽车销售火爆肯定会带动零部件市场的发展,但零部件上市公司能够分得多少羹则具有不确定性。一方面,汽车售后市场大小厂商混杂,主要是打价格战,上市公司零部件在售后方面并不具有价格优势。另一方面,2010年零部件上市公司将面临原材料成本提高的压力。

  专家指出,在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大的零部件企业存在着“重配套轻售后”的观念,只重视给整车做配套,但对售后的零部件市场则不够重视,这导致规模大的企业在售后市场上并不占有优势,给众多小型零部件企业提供了低价竞争的机会。如果规模大的零部件企业更加重视售后零部件市场,有望将配套领域里面的优势扩大。

  细分龙头值得关注

  尽管规模大的企业在售后市场的零部件价格战上并不占优,但并不能掩盖部分零部件上市公司在零部件细分市场上的龙头地位。众多分析师表示,在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中,部分零部件细分龙头公司值得关注。

  平安证券认为,零部件企业通常专注于某一配件领域,易于在细分领域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轻资产特点明显,产出单位利润需要的投入较少,利润较整车更为稳定,资产报酬率相对更高。此外,不少零部件公司为民营资本控股,企业进取精神更强,成本费用控制较好,该类公司的中长期投资价值值得看好。

  从零部件企业参与整车配件的模式上看,一般零部件企业在将零部件供应给整车企业后,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和运行,在产品获得认可后,零部件企业的供应关系将得到巩固,零部件企业将步入批量供应阶段,逐渐确立自身在细分领域的龙头地位。

  从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发展时间短,成长空间大,目前部分零部件企业已经步入国际市场并确立了一定的地位,同时未来有望得到产业政策的扶持。平安证券就认为,未来零部件企业中将出现较多的隐形冠军。

  从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众多分析师来看,分析师均有自己看好的零部件细分龙头上市公司。例如,福耀玻璃目前在全球汽车玻璃市场的份额约10%,位居第四,公司出口内销比例约为3:7,目前公司在国内OEM配套市场的占有率接近60%,在国际OEM配套市场的占有率约2%,取得了世界八大汽车厂商的认证。

  在1月6日股价接近涨停的潍柴动力也被分析师看好。渤海证券分析师张立平认为,公司凭借在重卡发动机和变速器行业的霸主地位,享受了较高的毛利率水平,盈利能力突出,未来3-5年公司在重卡发动机和重型变速器领域仍将保持竞争优势。重点零部件上市公司点评

  中鼎股份(000887)

  出口回暖提升业绩


  中鼎股份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性的橡胶零件生产企业,具有从配料、密炼、翻炼、出片到冷却包装的完整的生产流程体系,具有炼胶、制模、硫化一体化的产业结构。

  公司已经顺利通过保密资格认证和国军标质量体系认证。军工质量体系认证较民品质量体系认证的要求严格许多,需要满足许多特殊工艺的要求。认证的通过标志着公司的研发实力和规模优势显著,产品质量水平较高,对提升公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有帮助,对公司将来顺利进入船舶、铁路、航天航空等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公司出口回暖明显。2009年9月份后,海外销售同比增幅由负转正,据估计出口同比增幅已达两位数。2010年海外订单充分,预计其同比增幅将达30%以上。

  毛利率稳步回升。公司2009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为34.47%,同比提高7.6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单季度的毛利率分别为33.20%、34.07%和35.58%,呈稳步上升态势。边角料循环使用的新技术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致使毛利稳步回升。

  预测公司2009年-2010年的EPS分别为0.50元和0.59元,考虑到公司在非轮胎橡胶行业的龙头地位和进入军工领域和其他领域的良好成长性,维持“推荐”的投资评级。

  华域汽车(600741)

  多地布局扩展市场份额


  资产重组将华域汽车打造成国内最大的独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通过股权无偿划转、出售资产和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三步骤,上汽集团23块独立供应汽车零部件业务的资产将置入上市公司。重组后,上汽集团持有其股本的60.1%,成为其最大控股股东。

  注入公司多为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盈利能力较强。本次拟注入的资产分为内外饰件类、功能性总成件类和热加工类,前两类相关业务资产盈利能力强,背靠外资方股东,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公司多为细分市场龙头,盈利能力较强。

  上汽集团实施“中性化、零级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将拓展公司的发展空间。公司已在全国主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上海、吉林、湖北、山东等地布局,便于给整车厂配套,依靠其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为中性化发展打下基础,提升在国内的市场份额。

  预测公司2009-2011年实现EPS分别为0.54元、0.66元和0.78元。综合考虑到公司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龙头地位和良好的股东背景,维持“推荐”的投资评级。

  潍柴动力(HK2338)

  完整产业链优势明显


  潍柴动力的产品涵盖从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箱、车桥)到重卡整车,拥有重卡行业完整的产业链,有利于协同效应的发挥。公司全面涉足重卡、装载机、挖掘机、大中客、船舶和工业发电等领域,积极扩大配套领域,打造通用动力供应商龙头地位。

  公司发动机的成本构成主要是钢材、外协件,外协件的采购成本也与钢材价格有高相关性。2009年钢材价格低位运行,产能利用率较高,第三季度的毛利率已达27%,预计高毛利率在2010年仍有望维持。

  预测公司2009年、2010年的EPS分别为4.26元和4.48元,维持“推荐”的投资评级。(国元证券 闻祥) 中证汽车评论

  打造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

  本报记者 顾鑫

  金融危机重创海外汽车巨头,2009年中国汽车业却一枝独秀。北美、西欧和日本三大汽车市场均出现多年未见的下跌,而中国跃入千万级汽车产销大国,在全球汽车市场所占的比重由2008年的13.3%提高到2009年的20%以上。

  随着汽车产销量的不断攀升,零部件产销量也节节高升,中国汽车行业似乎正在经历一个“暖冬”。然而,越是“热市场”,越要“冷思考”。在为国内汽车业欢呼的同时,也要看到行业存在的不足。量的提升并不意味着质的提高,汽车大国并不意味着汽车强国,何时才能出现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民族品牌,看起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整车如此,零部件更是如此。

  一位业内人士说,如果给我国整车企业打60分的话,我国零部件企业只能得40分。国内零部件企业在技术和工艺上与国外差距很大,尤其是一些核心零部件。以北京现代为例,公司的利润大部分转移到了与之配套的外资零部件企业现代摩比斯。给北京现代供货的中方零部件都是随着主机厂整车价格的下降而调低价格,而摩比斯却不是。由此可见国内零部件企业的短板。

  当然,国内的零部件企业并非均无可圈可点之处,比如福耀玻璃、中鼎股份、潍柴动力等公司在各自的领域做得风生水起,有的公司甚至还得到了海外客户的认可。可必须看到的现实是,福耀玻璃等公司的产品并非汽车的关键零部件,还容易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受到冲击。

  在动力总成等关键领域,并没有国内汽车企业的身影。虽然我们也有发动机做得比较好的公司,如潍柴动力,但是跟海外重卡发动机巨头相比仍差距悬殊,其核心配件仍需要从海外进口,并承受昂贵的报价。

  打造提升国内汽车零部件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迫在眉睫。分析人士表示,要缩短这种差距,必须首先要在研发方面花大力气、下硬功夫,其次还要有市场。越来越严格的节能、环保、全球法规与标准,增加了零部件产业技术进步的迫切性。可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国内零部件企业不愿意投入,仅仅满足于粗放式的增长。

  平心而论,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发达国家的公司相比,起步要晚很多,而已经领先的国外企业并未放松研发,此外还有人才队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靠自己埋头苦干、奋力追赶并实现超越,企业确实有难处。可是,这并不能成为自甘落后的理由。诚然,大部分零部件企业不具备赶超条件,但是更应当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抓紧研发,锻炼内功,否则差距会越来越大。

  我们看到,有的企业抓住了金融危机提供的机会,弯道超车、抓紧海外收购,如北汽成功收购萨博技术,吉利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达成框架协议。且不论最终的效果如何,至少这种做法表明了企业不甘落后的雄心,也为零部件企业提供了一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思路。

  当然,海外并购做起来并不容易,北汽、吉利都是实力非常雄厚的企业,具有这方面条件的企业并不多。就连北汽控股的董事长徐和谊也感慨,如果没有金融危机,公司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其实最终能够脱颖而出的企业本来就是凤毛麟角。我们希望,早日在中国看到世界级汽车零部件巨头。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责任编辑:侯力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