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际财经 > 中国与世界

中国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导致伦铜大跌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作者:熊元俊
2010年01月18日16:51

  中国金融话语权提升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引发全球资本市场震动。

  中国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导致伦铜大跌。

  如果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那么,金融话语权,则是大国博弈的焦点。上周三,中国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沪综指当日暴跌3.03%,全球股市和期货市场为之变色,美国标普500指数当晚亦下跌0.94%。一时之间,中国的金融话语权再度成为话题。

  危机提升央行话语权

  过去数十年,华尔街俨然成为全球经济的“晴雨表”。不过,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华尔街的突然崩塌,让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将目光聚集中国。

  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相比,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破坏力更强。按照大通证券分析师郭世涛的说法,“亚洲金融危机只让世界经济下滑了2个百分点。2009年,世界经济将从鼎盛时期的5%增长变为大约3%的负增长,为‘二战’以来最低,世界经济实际上下滑了8个百分点。”

  不过,中国经济却是风景这边独好。根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的研究,“去年第四季度,中国GDP增速有望超过10%,全年GDP增速将达到8.5%左右。”对此,中山证券分析师金少华认为,在去年全球经济增长的增量部分中,可能有五六成来自于中国,中国的金融话语权自然水涨船高。

  国际媒体开始聚集“中国声音”。美国《时代》杂志在评选2009年的年度人物时,年度话题转向“经济衰退”,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中国工人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一起当选。该杂志在社论中赞叹——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

  “中国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华林证券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宇认为,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弱化,而中国等新兴市场地位上升。不过,相对于美国的金融服务和技术创新能力,中国企业还有10年甚至20年的差距。

  退出政策成关注焦点

  正如中国救市政策给全球市场注入信心,对中国政策退出的预期,也让国际炒家恐慌。

  上周三,准备金率上调消息刚出,伦敦铜期货迅速“跳水”,显示“中国声音”在显示力量。伦铜三月电子盘价格上周因此下跌1.6%。多数专家认为,由于中国经济增量占全球比重较大,一旦经济刺激政策开始退出,势必影响全球资本市场趋势。

  准备金率上调,到底是啥信号呢?国信证券分析师林松立认为,这是央行对宏观经济通盘考虑后的决定,是货币政策正式开始退出的标志性事件。

  林松立称,在新年伊始即出台这样的政策,说明了政府并不担心这一政策给市场带来的消极影响。未来加息与否,将会视经济增长和物价而定。

  对于央行上调准备金率的影响力,中证投资首席分析师徐辉认为,这意味着央行开始控制货币增速,这将直接影响经济增速。由于中国进口大宗商品比重较大,澳大利亚等资源出口国受此影响将很明显。如果中国经济出现二次探底,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再次下滑。

  “在金融危机刚刚爆发时,中国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成世界经济复苏的第一道曙光。”

  中山证券分析师金少华直言,眼下,中国开始着手刺激政策的退出,这无疑对全球股市信心形成重大打击。

  定价权不等于资产泡沫

  通常来说,金融话语权需要定价权的支撑。眼下,管理层在推进资本市场建设步伐上明显加快,在去年推出创业板之后,股指期货和国际板则是推出在望,“中国声音”正在壮大。金少华认为,增加金融话语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与此相关的金融创新,应该是成熟一个,推出一个,不应急于求成。

  事实上,“中国声音”越来越成为国际炒家关注焦点。除了QFII纷纷进入中国股市外,一些国际大炒家开始在中国设点。

  据媒体报道,管理资产达250亿美元的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有意在香港成立研究部门,在北京设立代办处。去年10月,索罗斯曾表示出对中国的浓厚兴趣。理由是金融海啸显示全球经济重心已由美国转向中国,中国将成为危机的大赢家,甚至是未来的“金融帝国”。

  不过,多数本土专家认为,金融话语权不等于资产泡沫,央行应更着眼于经济增长本身。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胡宇认为,虚拟经济最终是实体经济的反映,央行与其过分强调金融话语权,不如更加重视产业创新,更加用货币政策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胡宇认为,“中国一定要吸取日本的教训,不能因为追求金融话语权,导致出现过大的资产泡沫,最终拖垮经济。”

  一些专家则认为现在强调金融话语权,对中国而言仍是为时过早。徐辉认为,央行上调准备金率,更多的是着眼于流动性的控制,防止资产泡沫过大,而不是为了谋求话语权。

  “金融话语权仍是个哗众取宠的话题。”徐辉认为,目前,中国的金融格局是人民币并非世界货币,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尚未实施,金融市场尚未完全开放。因此,中国现在更应做好自己的事情,实实在在地让货币政策为本国的宏观调控服务。

  

责任编辑:李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