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随着国家4万亿投资政策的刺激,中国钢铁产业迅速从困境中走出并节节攀升,产销量和价格都达到了历史的峰值。但随着产能过剩和节能减排压力的增大,国家关停落后产能和推进兼并重组的意志愈发坚决。2009年市场力量没能达到的目标,2010年将主要依
靠行政力量攻坚,大批中小企业面临生死考验。先抑后扬登临高峰
“一会儿赚,一会儿赔,一会儿囤货,一会儿又大把地撤单”。在“我的钢铁”网举行的年会上,一位小型钢铁贸易商如是感慨去年的行情。
2009年,国内钢铁行业在跌宕起伏的惊险中登上了历史高峰:一方面,产销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预计粗钢生产和表观消费量均将超过5.65亿吨;另一方面,钢材价格和生产供应犹如过山车,经历了两跌两涨、反复震荡的过程,总体呈现出“W”型走势:
2009年年初,延续自去年10月开始的下跌趋势,最低谷时达到1994年的水平;不过,随着国家4万亿投资逐渐展开,基础设施建设、住宅建设和汽车生产迎来高潮,钢价从到4月中旬开始企稳回升,一直到9月份恢复历史高位。其后调整性下跌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到10月下旬又稳步回升起来,且一直持续到年终。产量则从首次价格回升后一路增加。
许多人士预言此轮上涨将一直延伸到今年,但不会涨得太多:一是不会再有类似4万亿投资这样大的刺激,二是现有产能扩张程度已经比较大,今年市场总供给或将大于实际需求。
宝钢股份总经理马国强则认为,去年5.7亿吨的钢铁产能在很大程度得益于4万亿投资计划对房地产和基建的刺激,但今年国家提出以扩大消费为主,投资力度可能小于去年,很多产品特别是建筑用钢材可能会比去年差一些。
国信证券分析师秦波预测,2009年钢材价格走势,将与2008年相反,将呈倒W型的震荡状态。
但也有人士看涨后市。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日前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第四轮上涨周期,对于钢铁的需求将明显上升,并且会比前三轮经济增长对钢铁需求量更大。
行政强力压产汰劣
从2008年下半年起,因市场萧条,钢铁业意外地加快了兼并重组步伐,进入2009年后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悲喜剧。悲者如民企建龙重组国企通钢遭遇强阻、派去的总经理陈国军遭群殴而惨死;喜的是国企之间的联合体相继出世,国企民营跨体制的重组不乏成功案例,尤其民营企业之间的联合更值得称道:小钢厂云集的唐山,在积聚了10多家小钢厂的基础上重整诞生了两家股份制企业,等等。
然而,随着市场的回暖和步步升温,中小企业日子突然好转,重组的内在需求随之减缓,抓紧时机多产多销,重组能拖则拖,成为小企业普遍的心态。市场的繁荣暂时掩盖了钢铁业的痼疾。
但国家的意志并没有放松,国务院已经将钢铁业定位在“过剩产业”之首,降温减产之意坚决。工业和信息化部去年12月9日向社会公布了《现有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准入条件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以更加强化的行政手段推进重组
较之以往的以规模和环保为存废标准,这次用来征求意见的“办法”,增加了产品质量、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工艺与装备、生产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等标准,虽然是“征求意见稿”,但业界人士都明白最终定稿不会大变,毫无疑问门槛将进一步抬高。
仅规模一项指标,在现有300-400家企业中,符合“普钢百万吨、特钢50万吨”的企业,据说只有80家左右,其余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可以预见,以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为主要目标的重整,势必将在2010年掀起更大的波澜,更大的推力将来自行政手段。但由于国情的复杂,钢铁产能已经与地方政府的区位利益结合在了一起,根据以往多年的压产经验,今年淘汰落后产能不会一帆风顺。
伤心矿石艰难突围
从2003年起,一年一度的进口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国方面一次次地失意,到了2009年则蒙受前所未有的挫折,原本希望在全球经济萧条背景下谋取更大价格折扣的愿望落空,谈判对手甚至干脆退出谈判,自说自话的“中国模式”更是无人理会,令中方进退失据、尴尬不已。
至于2010年的价格,形势已经逆转,不再是降低多少的问题了,而是涨多少的悬疑:三大矿商已经放出了“至少涨价30%”的风声,而且撇开中国先与日韩谈判。由于三大矿山高度垄断了铁矿石市场,即使中国成为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也没有给自己带来大客户的优势地位。
痛定思痛,中方将眼光投向内部的整顿上,今年将着力行业集中度过低、多头对外利益分散的状态。预计将进一步压缩进口厂商的数量;加快投资海外矿山步伐、在三大矿山之外进一步增加进口来源。此外,从根本上解决集中度过低的现状,更将促使兼并重组步伐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