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2009年已经过去了,但是最坏的结果却可能是在2010年出现。业内有关专家提示,2010年,中国轮胎行业面临更大的考验。出口锐减、破产倒闭、行业整合、经营方向转向、寻找新出口,都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巨大难题。
⊙记者 宦璐 ○编辑 王晓华
昨天,中国橡
胶协会秘书长范仁德向记者表示,2010年将是“轮胎特保案”对我国轮胎产业损害最严重的一年,而世界轮胎等橡胶产品市场没有明显回暖,更增加了我国橡胶工业运行的困难,今年可能成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橡胶行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特保案转机渺茫
1月19日,面向中国轮胎特保案的世界贸易组织专家组成立,就美国对中国轮胎征收的高额关税展开调查。
这项调查将聚焦于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9月批准的对中国轮胎征收为期3年的高额关税。其中,第一年关税高达35%,大大高于以往正常征收的4%。奥巴马此举旨在减缓中国轮胎对美国出口的增长速度,并保护美国轮胎业。
对此,中国商务部贸研院专家梅新育对上海证券报表示,专家组的调查意义不大,只是例行程序而已,调查结果何时出台,也取决于美方。“如果要扯皮反复,可以折腾两年。”
熟悉WTO法律的专家则直接认为,调查结果对中方有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中方获得转机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很明显,轮胎特保案已成为中国轮胎企业由盛夏进入寒冬的重要转折点。
在本报记者的调查中,山东永泰橡胶有限公司总经理尤晓明反映,截至目前,公司的美国订单急剧下降,基本上利润空间就非常低,非常小了。山东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市场服务处处长孙树民则表示,特保案后,三角轮胎公司对美国的轮胎出口量已经从此前的月均30多万条降到了10多万条。
大陆集团电子制动系统中国事业部研发总监胡国亮告诉记者,自美国对中国轮胎实施特保案后,真正遭受伤害的是中美两国人民。“中国的很多轮胎生产工人失业;而美国低端收入的家庭面对中国轮胎加价,只得选择每两年更换轮胎一次,不再像以前那样,每年更换一次,他们的驾驶安全性也得不到保证。”
事实上,在经济危机的侵袭下,美国市场早已不再“安全”。中国橡胶协会秘书长范仁德向记者表示,几十年来引领世界消费的美国正在改变大量进口的局面。美国原本是全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国,现在汽车产量连续下滑,汽车消费大幅度减少。我国前几年超过1/3的轮胎出口到美国,看来过多依靠出口美国的路子已经走不通,出口欧盟等也将困难重重。
据统计,目前中国以5亿套轮胎产量超过美国居于世界第一,年出口量达2.5亿至3亿套。而由金融危机导致的欧美发达国家汽车需求减弱,直接致使轮胎市场需求萎靡,实际上中国企业自去年上半年起接获得订单已明显减少。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挥动“反倾销大棒”引发了国际连锁效应。截至1月20日,包括印度、阿根廷,对我国轮胎进行特保调查的国家数量突破了10个。我国轮胎出口市场面临有史以来最严峻的局面。
行业结构调整在即
在美对华轮胎特保案后,中国轮胎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已经不得不加快了。
首先,中国橡胶工业发展面临着调整、转型、重组,以促进我国橡胶工业走出逆境,平稳健康地发展。中橡协秘书长范仁德这样指出,“从增长方式结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增加节能、环保等橡胶产品的比例,同时加大对市场结构的调整:从单一市场调整为市场多元化。开发国内新市场,重视农村市场需求。”
其次,轮胎行业的整合动作也有望拉开帷幕。据中像协技术经济委员会主任赵文权介绍,目前轮胎行业准入条件已经编制完成,正在等候工信部的批复。“自去年3月份开始着手制定产业振兴规划后,工信部就多次提到准入问题,明确提出要制定轮胎行业准入条件,原本希望是在2009年年底前出台。”
他指出,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轮胎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约为400多家,中国虽然是轮胎生产大国,却绝非轮胎生产强国,除了总产量在世界占优外,中国轮胎的档次、质量、企业生产规模与美、日、韩等轮胎强国相比,均相距较远。
中投证券分析师李胜茂也指出,国内轮胎生产和技术标准都相对落后,行业里以中小企业为主,比较散乱,造成市场无序竞争,盲目降价,不利于与国外轮胎巨头抗争。中国轮胎企业应该走集团化发展道路,大企业应兼并小型落后或破产企业,提高轮胎企业的整体水平。
据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在招商引资扩大国内轮胎产量的同时,要对小企业进行限制,这些企业盲目生产,重复建设,轮胎行业产能过剩风险已经加剧了。“盲目重复建设,比方说在一个地区扎堆儿上全钢子午胎,将直接引发本来就不规范的市场更加失衡。” 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轮胎产量达到3.5亿条,其中子午胎2.6亿条,子午化率达75%。产业集中度偏低,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高附加值产品少,效益受到影响。
对此,橡胶工业协会邓雅俐认为,全球金融危机让轮胎行业更清楚地看到了自身的问题,只有合理地制定行业准入条件、产业调整意见和规划,才能保证轮胎行业健康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