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财经记者成长之路座谈会 > 财经记者成长之路座谈会发言

独立胡舒立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廖卫华
2010年01月29日16:31

  廖卫华

  作者按:本文撰写于2009年5月,半年后,胡舒立女士率领《财经》团队离开了她一手创立的并坚守11年的《财经》。现在,她正沿着自己的新闻专业主义的道路前进。人们都在期待,她所领衔的《财新》杂志将会以什么面目呈现并继续她的新闻理想。

  她被美国《商业周刊》称为中国证券界“最危险的女人”;而国内媒体又公认她是最具影响力和最有个性的媒体女性。

  在新闻界,有人将她和中国经营报总编辑李佩钰、《英才》杂志社长宋立新、中央电视台王利芬并称中国四大美女财经主编,可她自己更喜欢这个称谓:中国最具价值财经记者。

  当有人说谁是中国最好的记者云云时,她的眉头会一皱。她说过,自己其实就是想当一个好记者。可时势造英雄,命运赋予了她更多的责任、使命和荣誉。

  她既是一个大女人,又是一个小女人。说她大,因为她胸怀世界,报道全球;说她小不仅因为她身材瘦小,和

  身高1米85、玉树临风的周小川站一起时,特别显小,更在于虽年届知天命,性格却依然像个大孩子。

  在员工和同事眼里,她是一个双面的女人,有时会像个小妇人,固执地坚持自己的主张,非常强势,说话大声,批评起编辑记者来毫不顾忌。但是,对于新闻的把握又非常专业,决断力强。难能可贵的是,很多重大选题她亲历亲为,甚至和记者一起采访。在新闻专业主义方面,她被公认是全国最好的。

  关于她的传奇在传媒江湖上一直被津津乐道。西方经济学界和新闻界以研究她所在媒体每期的观察文章和封面主题来观察中国的市场改革,一如西方以《新闻联播》的变化作为观察中国政治改革的风向标。

  被外界广为传播的是,她在中国的政、商、学界拥有一批铁杆人脉。

  为此,当“基金黑幕”、“‘银广厦’事件”等一篇篇重磅报道独家披露后,依然安然无恙,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外界的猜测仅仅是“雾里看花”。

  舒立对此明确表示,“那是瞎猜,有些人总是自己吓自己。”敢于刊发这样的报道,“没什么秘密。一是发现事实,二是审时度势”,只要你做到了新闻的客观公正,并且掌握好了政策底线,秉承的原则又是“推动社会进步”就没什么好怕的。

  她就是胡舒立。

  曾任华尔街日报中国代表处主任James McGregor这样评价,在中国,胡舒立是一个有着远大的理想、强烈的正义感,以及发现并公布真相的决心的记者。

  一、舒立的独立种子

  今天的舒立绝对算个大人物。今年刚把办公室从泛利大厦的11楼搬到19楼,办公面积大了一倍。平时驾乘一辆银灰色的高级凌志轿车,一年大概有一半时间在国外。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她作为中国唯一的发言嘉宾应邀在迪拜参加阿拉伯传媒论坛。

  按照国人的习惯,一个人成功后,往往要追溯家学,我一凡夫俗子,自然难以免俗。从百度上键入胡舒立,用时0.033秒,76100篇。

  百度排名第一的一篇文章交代了舒立渊源的家学背景:胡舒立1953年出生在北京,祖籍浙江上虞丰惠。她的大外公是著名乡贤、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愈之老先生,是我国新闻出版界的开拓者;她的外公胡仲持,也是我国新闻出版界的老前辈。无独有偶,胡舒立的母亲曾任《工人日报》编辑、编委。可以说,在胡舒立的血液里,流淌着新闻工作者特有的遗传基因。

  在她年轻的时候,舒立的父母在她心中埋下了正直和独立的种子。还在十几岁的时候,她就听从毛主席的指示,离开首都,走向广阔农村。

  而舒立少女时代曾在山西农村插过队,舒立属于被“文革”耽误的一代,和她同时代的很多人都有过插队的经历,包括我们熟悉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

  事实上,也正是那段颠沛流离的插队生活,在这位既是农民又是战士的少女心中埋下了独立的种子。培养了她独立的生活能力和独立看世界的角度。

  今天我们看到的《财经》杂志以“独立、独家、独到”为宗旨。正所谓“刊如其人”。舒立说,办刊人的个性决定了杂志的个性,人的个性之“独”,滋养了杂志的特色之“独”。

  1978年,她报考北大中文系,正逢重建中国人民大学,学校特别从考入北大中文系的学生中挑选出一批优秀生,而舒立正是其中一位。命运弄人,如此,她被阴差阳错地从中文调入新闻。至此,中国少了一个观察社会的作家,却多了一个洞察社会的舒立。

  1982年,舒立从人大新闻系毕业后进入了《工人日报》,投入调查报道工作,并开始撰写有关腐败的文章。这一干就到了1992年。这10年的体制内工作培养了她对官方媒体的运作思路,同时也奠定了她此后新闻人生中对舆论监督类调查报道的偏爱。1992年,舒立加入了《中华工商时报》。《中华工商时报》是她非常敬重的老领导,《人民日报》经济部主任丁旺退休后创办的,也是我国第一批商业性的经济报纸。在该报中,胡舒立以其中国金融家专访系列,奠定了首席财经记者的地位。

  1994年,她获得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新闻学院奈特奖学金,攻读发展经济学。一年学完后,许多投行、跨国公司向她伸出“橄榄枝”,但她毅然放弃了高薪、高职,立志新闻。1998年,在和王波明商谈后,联办同意投资创办《财经》杂志。

  二、舒立之独立

  时势造英雄。在舒立的领导下,《财经》杂志一出生就锋芒毕露。在上市公司公信力极低,资本市场骗子多如牛毛的20世纪90年代后期,《财经》杂志以“基金黑幕”一夜成名,该篇报道经刚刚兴起的互联网的传播,大大提高了《财经》的影响力,也引发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大地震。

  凭借“基金黑幕”起家,在2003年的“非典”报道中,又以及时、准确地披露疫情和发出预警而奠定其江湖地位。《财经》开始当仁不让地承担中国政经报道的重任。上海社保案、汶川大地震校舍安全的追问、央视大火背后的腐败,无论是贪官落马,还是“银广厦”作假,《财经》都在第一时间推出了“独到、独立、独家”的报道。

  “非典”、禽流感、汶川大地震、最近的猪流感,舒立率领《财经》毫不犹豫地第一时间奔走在最危险的区域。

  2001年,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50位“亚洲之星”中舒立入选,这项定位为改革前沿领导者的称号第一次授予了一位财经记者。这也是我国首位获此殊荣的记者。

  舒立说,“我一生的追求,就是在一家好媒体里当记者。因为没有好编辑,所以我才做部主任;因为没有好主编,所以我才自己做主编;因为没有一个满意的平台,所以我才出来办《财经》。”

  今天,人们会问,到底是舒立成就了《财经》,还是《财经》成就了舒立?事实上,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无论是曾经跟随舒立打天下的《财经》的老人,还是后来因为新闻理想而投靠过来的全国优秀新闻人,都一致认为,《财经》是舒立的《财经》,舒立的个性和风格已经在《财经》身上,在每一个财经人身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如果没有舒立,《财经》就不能叫做《财经》。中国传媒界和企业界的不少人士都这样认为。

  舒立说自己有点孤傲但很直率,这个性格也基本吻合《财经》杂志在中国媒体的性格。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财经》成就了舒立,在这个平台上,她被公认为中国最具价值的财经记者、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女性。

  在中国,很多时候行业媒体是所报道行业的利益代言人,一些综合媒体的跑口记者往往成为所跑口子的利益代言人,但舒立领导《财经》打破了这种格局。舒立和《财经》杂志在做财经分析报道、揭黑幕报道时尽量保持自身的独立,同时它也保持了《财经》的独立。

   在刚刚结束的阿拉伯传媒论坛上,舒立作为中国唯一受邀嘉宾就“危机之前,财经媒体去哪儿了?”这一话题发表言说,财经媒体应当独立思考,敢说真话,不能迎合读者,光说读者想听的,而应当说读者需要听的。我们这样想并这样实践。

  她坚定地认为,只有独立才会产生公正,而公正才会获得认同。正是保持了这样一种独立精神,舒立和《财经》赢得了广泛的声誉,无论是在她的支持和拥护者中间,还是在她的批评对象身上。舒立带领她的团队改变了很多媒体“只打苍蝇不打老虎”的传统,以新闻人的独立姿态向外界传递:苍蝇和老虎只要是坏的就要一起打。

  说到舒立,不能不提到王波明。他是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联办”掌门人,也就是舒立的老板。对于舒立的独立个性理解最深。“舒立最大个性就是独立。”这位从小长在外交部大院的高干子弟,和王岐山、周小川是美国留学期间的同学好友。在《财经》之前,他创办了《证券市场周刊》,依靠中国证监会的独家授权,日子一直过得很好。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志高存远的王波明坚定认识到,市场已经准备好迎接一本勇敢、正直的杂志,而舒立是他所看到的中国最优秀、最进取的编辑。

  在他的合作之初,舒立列出了严格的条件。第一,确保采编人员的预算,这样她就可以确保记者的诚实。第二,她负责所有的编辑工作。“你不能干预,在编辑和广告之间需要建立一道防火墙。”

  对老板不退缩,在原则面前不妥协,坚持采编和广告分离,这就是独立的舒立。舒立后来也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这样解释过《财经》的“独立”。

  所谓“独立”,就是在讨论《财经》杂志言论立场的时候,确定选题机制、策划具体的每一篇报道的时候,都要时时注意自己是推动现代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的代言人,要非常强调防止出现依附或者关联于个别利益集团的倾向。

  舒立一直强调,作为追求职业道德操守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在新闻采编业务的规范上,不断建立和完善“防火墙”机制,来保证新闻操作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

  三、舒立之性情

  身材不高的舒立说话语速极快,走路也像奔跑,但无论是她的嘴还是她的脚都没她的脑子快。和她说话,你的哪怕一丁点客套都显得多余和啰唆,直入主题,有一说一,干脆利索,雷厉风行,一个词,快人快语。

  舒立的快人快语,说话利索,让同样能说会道的著名出版人洪晃女士深有感触。

  两人初次见面,洪晃怀着非常崇拜的心情说:“久仰,久仰!”

  “你就是洪晃啊?”舒立回答道,“你还瞎弄什么时尚杂志,到《财经》来给我拉广告吧。”

  在洪晃的博客里,她描述了自己和舒立初次见面的感受:

  《财经》很牛吧?那是因为胡舒立是非常牛的主编。我其实是个爱说话也能说话的人,但是看见胡主编我就全瞎菜了。

  不过,洪晃也不是盏省油的灯,在舒立面前没得到便宜,便不忘在博客里“玩笑”了一把《财经》。

  她说,《财经》杂志是金融界最好的八卦杂志,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他要是想看看谁出事了、怎么出的、还牵涉到什么人,他是肯定要买《财经》才看得到那么好的报告文学,也就是外国人说的“investigative reporting”。

  “我最尊重胡舒立的地方是她所有八卦都是有出处的,而且是证实过的,她可能是中国唯一去证实自己信息源的主编。”

  舒立的性情还体现在给朋友打电话求助从来没觉得不好意思。她的很多朋友都已经习惯接到她的电话,吩咐他们为她做这做那,而她提出要求的口吻非常确凿,没有一点不好意思,甚至都没有人敢向她提出疑问。

  有人这样写,她简单地认为全世界都是为她服务的,但只是为了让这个世界更美好。经常接到她电话的《财经》学术顾问汪丁丁说,其实,舒立每次都会在电话里就一些学术问题进行请教,是为了确保刊发文章的专业性,也就是为读者负责。如此当然没有什么不好意思了。

  而舒立的性情也体现在一些细节上。今年4月20日,当舒立在《财经》会议室给我们讲《财经》的网络化转型时,直接把腿盘到了座位上,自然地讲课和提问,其不拘小节的性情可见一斑。而每年12月的财经年会,对王岐山、周小川、刘明康等人的介绍,她从来都是“欢迎岐山市长(2006年《财经》年会时,王岐山时任北京市长)、小川行长”。这样豪放的介绍,从她的嘴里蹦出来,显得非常自如和自信。

  2007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我第一次见识了性情的舒立。她担任银行业改革那场分论坛的主持。在论坛上,她用流利的英语在会场中来回穿梭。将现场嘉宾,台下嘉宾和观众进行了非常好的互动。现场气氛被她调动得异常活跃。而对现场嘉宾的发言时间也把控精准,她的点评到位。往往一两句话的总结能点出发言嘉宾的精髓。

  她主持时从容不迫,胸有成竹,面带微笑,提问既有记者般咄咄逼人的智慧,更有精雕细琢般的深度,那种气势来自于她的思想,学识,更来自于她自信开放的心态。

  有她在场,人们就有理由相信没有白来。她是最好的财经记者,现场提问角度独特,大胆犀利,既问出了媒体和公众特别想知道的东西,又不会让政府背景的嘉宾感到无从回答。

  从新闻人的角度看,舒立是我见过的媒体女性中特别佩服和喜欢的。说佩服,很多人都能理解。说喜欢,倒是需要多说两句。第一,喜欢她的性格,敢说敢做,有担当。第二,喜欢她豪爽的情怀,不拘小节,大开大合。第三,喜欢她的笑,和她那份从容和自信。无论是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还是在《财经》年会上,她总能自如穿梭在众多政界、商界、学界名流中间,以她标志性的笑感染身边的人,她的魅力正在于她的自信和性情。最喜欢的是她的为人。她经常会和记者一起探讨选题,并且亲自参与采访和写作,如果记者遇到一些采访上的困难,她会帮助记者解决。试问,忙碌如舒立,声名如舒立者,有几人还能做到这点?

  四、舒立之严厉

  她喜欢别人叫她舒立,即便是刚刚入职的新大学毕业生。在《财经》杂志大平台上,“胡主编、胡老师”这样在其他新闻单位常用的对领导的尊称,全被“舒立”取代。

  舒立的员工对她充满敬意,尽管一年之中,她有多于一半的时间不会在办公室,但是在财经办公大平台的空气里,无时无刻不弥漫着舒立的气味。

  无论是讨论选题,还是新员工请教老员工,每个人挂在嘴上的几乎都有“舒立这么认为”“舒立曾经提出。”

  可是,她对员工却异常苛刻,甚至有时还有些粗暴。曾经有人在文章中这样描述,“她没有管理天赋。她不喜欢管理一个组织。她是一名记者。她总是想要抓住新闻。”一名《财经》记者说。“她设定了很高的标准,有时候她简直就是折磨自己的下属。她总是在推了又推。她永远不会停止,直到你抱怨。然后她会后退一点。我们和新来的记者说,如果她推你推得太远,而你又不抱怨,那就是你的问题了。”

  林北方在“胡舒立和她的新闻专业主义”一文中曾经表述过舒立的严厉。“对于她认为没有分量或者不专业的报道,她会用‘瞎说乱写’来评价记者和编辑。‘你不明白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什么,你当然就不敢写,或者写不好’。”

  记者说,舒立会定期请同事到她家吃饭。很多人都曾受邀过。

  她凡事亲历亲为,现在没有老总这样。比如我采访一个事情,想请她帮忙——当然是特别大的案件,她会过两天有消息,然后说给我汇报,写MEMO。不过,她也确实特别强势,说话大声,对于自己坚持的意见非常执著,有时也会非常严厉地批评记者。

  所谓严师出高徒。舒立的严格、犀利正是她独立个性的自然展现。她追求完美,因此会对员工高标准要求。

  不过,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大源教授的眼里,舒立的严厉不仅是对记者,同样更是对她自己。

  从1998年开始创设财经奖学金班,舒立和胡大源认识了11年。2003年,在北京对“非典”信息进行封锁时,舒立克服困难,带着记者直接进入山西,调查病毒根源。“也正是‘非典’报道,进一步确立了《财经》在中国政经报道的领先地位。”胡大源说。

  而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教授看来,舒立虽然没有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功底,但是她非常勤奋好学,懂得将专家观点融入自己的主张,因此,每期《财经》杂志的财经观察,总是入木三分,对时局的把握和提醒非常到位,让他心生佩服。

  五、舒立之未来: 触网

   4月20日,我们第11届财经奖学金班学员走进《财经》杂志,听舒立讲座。快人快语的舒立毫不隐讳自己犀利而尖锐的观点:将来,报纸肯定没戏,杂志还能生存,网络是大势所趋!

  在《财经》杂志会议室,她给我们讲财经杂志的网络化转型时,毫不客气地揶揄自己:“如果好,我们就不用转型了!转型就是说明不好嘛!”

  不过,讲座五天后,《财经》杂志和财经网的汶川大地震系列报道,在首届中国灾难报道年度最佳作品评选中独揽“多媒体融合作品奖”。

  舒立说,2008年财经网正式发布,致力于重新定义财经新闻网站,相比竞争对手的区别在于:原创、权威和高质量。

  她认为,以新浪为代表的门户网站,以和讯为代表的财经类垂直门户网站,对中国新闻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特别是加速了传统媒体尤其是新生媒体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但是,唯点击论、擅改标题,形成迎合读者趣味的传播风格,直接影响了严肃媒体的成长。

  舒立批评现在的网站都有意无意地淡化、模糊出处,用密集的标题来表达主张,用海量的信息覆盖网民。而财经网和他们的最大不同在于,给网友提供财经记者的第一手原创新闻和信息。

  财经网会在每篇文章的标题边标注记者名字,以确保公信力。

  “未来10年,中国的新闻版图会是什么样?”在讲座最后,她把问题抛给了在座的每一个财经班学员。

  其实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舒立。

   新技术带来的冲击正在颠覆人们的阅读习惯。面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冲击,面对80后、90后的阅读习惯的改变,传统媒体的出路在哪里?未来10年,中国的新闻版图会是什么样子?舒立正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传媒人都一直在思考并求解的问题。

  2008年4月18日,时值《财经》创刊十周年,《财经》正式推出网络平台财经网,由《财经》采编团队24小时全方位提供原创新闻与专业分析文章。各网站链接或转载《财经》及财经网内容均需得到《财经》杂志编辑部的同意或特别授权。舒立说,去年以来《财经》的主要投入是财经网,已达数千万元,从社会上招聘了大量编辑记者和技术人员充实财经网。网刊合一的人员已经达到了160多人,月度覆盖用户达到了272万。

   从2009年年初开始,《财经》杂志已经停止对商业新闻门户的供稿,并加强了对商业门户的法律行动。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财经》的做法可能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传统纸媒、商业门户、搜索引擎的利益格局或许将重新划分。

   这些年,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都靠购买传统媒体的原创新闻来实现海量信息的发布。而最让王子恢感到头痛的议价对手就是舒立。

  王子恢是第六届财经班学员、现任搜狐网副总编辑、财经中心总监。为了谈《财经》的内容购买问题,他专程跑到舒立的办公室,谈了很久,最后还是没有谈成。“主要是舒立坚持要求实行国际惯例——导引。即搜狐可以用财经网稿件的链接,但是得通过门户点到财经网。”

  “不给你全部内容。你花多少钱也不行。”

  王子恢认为,财经网由于用户体验单一,其点击量不足与新闻门户网站抗衡,但是在舒立的强势推动下,财经网模式将会成为一种全新的新闻原创网站,在一定范围内体现其价值并获得成功。

  互联网人士评价舒立企图掌控自有数字内容销售通路。但是,自称并不懂互联网的舒立说,其实她觉得办好财经网并非是为了互联网,“本质还是你能给读者提供独立、独家、独到的报道,提供有价值的资讯。”这样,互联网只是一个载体,目的仅仅是怎么在互联网时代延续她的《财经》梦。

  “我不需要考虑赚钱的事,我只考虑怎么把《财经》办下去。”舒立说这话的时候,摘下了银色眼镜,远眺窗外。(本文经胡舒立女士审阅)

  

责任编辑:钟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