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国土局1日公告称,由于大龙公司逾期未签订顺义天竺地块的土地出让合同,将取消大龙公司的竞得资格,并没收其已经缴纳的2亿元竞买保证金。2009年11月20日,
大龙地产曾以50.5亿拍下顺义区天竺22号地 一 举 成 为北京
新“地王”。
按照大龙地产2009年预计销售
额超15亿元,净利润2.98亿元这样业绩最好的年份计算,50亿的地价款需要透支公司17年的净利润。质疑声潮涌而来:开发商以这么高的价格拿地,以后能挣到钱吗?有网友一语道破背后的真相———所谓“地王”,都是虚假成交,其实是一场地方政府和国企开发商设的局,这也就是为什么地王的背后都是国企开发商。
“土地财政”左右手推高地价 网易博主马光远列举了大龙地产卫冕地王时的重重“疑点”。有别于其他“地王”开发商,大龙公司对荣升地王显得颇为高调:首先,公司负责人主动向媒体爆料,他们隶属于顺义区政府,彰显其国企身份;二是该公司高调宣布,竞得的土地将用于建联排别墅,意味着该住宅的价格预计将高达每平方米5万元;三是该块土地采用了容易产生高价的拍卖方式,通过190轮的竞价,最终花落顺义本地国企,当地土地部门渴求高地价的用意跃然。
对于部分国企的拿地,不少网民认为是“土地财政”的结果。新浪博主贾卧龙犀利指出,国企拿地,对于依靠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来说,不过是把钱从左兜放到右兜,而国企高价拿地则成为该区域今后土地出让的标杆。“这片地方已经这么贵了,再拿地都得参照着来,以致高价地成为今后土地出让的"参照物",整个区域的土地都跟着鸡犬升天,而另一方面,高地价又直接影响着周边房价的一路上涨。”贾卧龙表示,一场虚晃的地王秀,让双方都赚了个盆满钵满。
马光远认为,让房价继续陷入疯狂的“地王”,显然是各方利益相关者合力推出的结果。“国土管理部门在土地执法上绥靖政策的纵容,地方政府在土地财政模式下的拥地自肥,国企在4万亿的盛宴下"流动性过剩"的自然冲动,这三重力量的"合谋"制造了2009年全球房地产市场一枝独秀的奇迹。”
网友爆料土地招拍挂潜规则 “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潜规则。金钱是巨大的磁铁,决定着潜规则的方向。”百度网友“DAH
AKA”如是写道。有网友指出,在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房地产行业,潜规则如“病毒”般控制着整个行业,拿地黑幕不过是其中之一。
新浪博主赵猛详细列举了土地出让过程中的几种“潜规则”形式:其一,设门槛出让。即地区主管部门事先与特定开发商达成出让意向,为了达到该地块顺利出让给对方的目的,为其“量身定做”竞买资格,如必须具有一级开发资质,或该地块资源的开采权,如地热探矿权证等,从而让其他竞买者知难而退;其二,先建后出让。在有些地方的土地市场,某些项目在土地还未经国土部门正式挂牌出让的情况下,已“大张旗鼓”地开工建设,这无疑是得到某些部门承诺的。而深谙潜规则的其他开发商,也不会去做半路杀出的“黑马”。其三,竞价走过场。有些地方的土地价格在出让之前就已内定。如一块土地起价为200万元/亩,但某开发商其实已和相关部门商定总价,并签定合约。如果走竞价程序,拍到了商定价以上,哪怕是价格再高也照样举牌,因为实际支付仍按商定总价。所以其他开发商不过是陪标而已,无论如何都拍不过他。
网民呼吁土地市场“打黑” 面对土地市场中说不明、道不尽的黑幕,网民强烈要求对政府的权力进行有效约束和监督。
一些网友表示,土地招拍挂制度给黑幕披上合法外衣,应予以废除。网易博主“chann”指出,美国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曾讨论过采用土地招拍挂制度以防止土地转让过程中的内幕交易和腐败,当时,一批制度经济学家积极建言,分析利弊,让政府经充分认识到如果采用这一制度,私人利益将难以得到保障,而政府必将追逐利润走入到恶性循环的境地。
赵猛表示,土地市场之所以出现各种“潜规则”,地方有关主管部门难以推脱干系。因此,国土资源部对地方土地市场的监督、打击力度应进
一 步 加 大。国 十 一
条提出“各地要综合考虑土地价格、价款缴纳、合同约定开发时限及企业闲置地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方式和内容,探索土地出让综合评标方法”,也正是看到了目前土地出让制度存在的一些弊端。但各地在探索中,能否真正解决土地市场现有的潜规则,能否降低土地出让价格,仍对地方政府是个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