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2009最佳企业公众形象评价年会 > 企业公众形象最新

第一场专题论坛:低碳经济的挑战与机遇(实录)

来源:搜狐财经
2010年02月04日18:57

  第一场专题论坛:低碳经济的挑战与机遇

  特邀主持人:包月阳 中国经济时报社长、总编辑

  对话嘉宾:吕学都、梅凤乔、戴宪生、吴永新、杨景林、梅德文

  包月阳(主持):大家知道,地球毫无疑问的在变暖,人类的活动是引起这一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企

业是人类活动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排放,挽救地球日益变暖的趋势。刚才子恢说到企业要把不作恶作为一个基本共识,我很赞同。

  吕学都:感谢搜狐邀请我来参加这个会议,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低碳经济正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开展,这个概念是在国外产生的,但是在中国实践。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低碳经济是用最低的能耗创造更大的经济成果。并不是说绝对的低碳,低到什么程度算低?因为低碳经济跟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环境有关系,因为你所处在很热或很冷的国家都需要空调或者其它方式来调节温度,所以低碳经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确切的来说是一个以最低的低碳排放、最小的物耗来获取最大的价值。

  学者们也在讨论这件事情,我们正在讨论低碳经济的指标体系,我觉得这个指标体系建立起来以后才能指导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我觉得低碳经济应该是企业和国家今后重大的发展方向,因为去年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虽然说对它的成果有各方面的解读,但是无论如何今年会继续把这个话题延续下去,发展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只有以最少的排放才能持续发展,这需要我们企业不断的革新、创造,引领这样的发展,最后才可能赢得市场的先机,占领一席之地。我觉得这是企业今后发展的一个重大方向,谢谢大家!

  梅凤乔:非常高兴能够利用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我自己对低碳经济方面的看法,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讲几点内容。

  第一,经常有人问我,因为低碳经济这个概念是西方人首先提出来的,这个概念提出来是不是西方人在利用?大家对气侯变化问题的关注都在进行炒作?我个人认为并不是炒作,从全球范围来看这是我们未来必须选择的道路。为什么这样讲?有两个论据可以支持这一观点:

  一、从全球范围来看现在的经济都是建立在以不可再生原料为基础上的,大家都知道到这些原料,比如说石油、煤炭,它终归是要匮乏的,因为它的储量是有限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必须找到一条发展道路来实现整个社会包括经济的转型,也就是说未来社会的能源基础不应该是以不可再生的原料作为基础的,这个过程必然会带来碳排放的问题,因为现在碳排放主要限于不可再生的能源方面。

  二、从现实来讲气侯变化的问题,尽管现在科学界还有一定的争议,但是普遍科学家的观点都认为气侯变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两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选择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第二,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对我们中国来讲,低碳经济应该怎么看?我个人认为,可能现在社会上对低碳经济的一些观点,使得人们认为低碳经济好象是目前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所设定的目标,但我认为为了解决目前环境的问题所采取的低碳经济措施是正确的,比如说节能减排,节能减排就是很好的跟低碳经济结合在一起的做法。所以,不要把低碳经济看的很神秘。

  第三,目前来讲,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在碳的方面有很多新的机制出现,比如说碳市场,对于这样一些机制的未来发展应该怎么发展?我自己有这样一些看法,碳交易的过程在国际层面的发展,从中国政府这个角度来讲,可能需要持一种相对谨慎的态度,因为我们知道市场最基本的特点是嫌贫爱富,也就是说市场经济是会向处在经济和技术优势的一方、有利于它的发展,从我们国内市场来讲,我们可能有一些相应的政策来解决市场经济带来的一些问题,但是在国际层面上是缺乏这样一种机制的。我认为在碳交易市场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需要相对谨慎的态度。

  戴宪生:我来自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今天对话的环节是在“责任竞争力”主题下进行的对话,所以我分享两个观点。

  第一,排放权交易所可以给这些具有责任的企业提供把他们的责任感转化为竞争力的平台,因为大家对排放权交易所并不了解,交易排放权过程中传递的实际上是一种理念,减少排放可以获得回报,增加排放需要付出代价,这对有责任的企业在经济上可以获得回报,而如果增加排放的话在经济上要付出一定代价,所以这是在以市场化的方式推动节能减排的承诺。

  像我们交易所完成的碳排放交易,福建一家企业经过努力他的减排确实实现了,他把他的减排量拿到交易所挂牌,这样的话就提升了他们的竞争力,福建这家企业由于它实现了节能减排经济上获得了回报,同时也形成了非常好的形象。上海一家造纸企业实现了碳的抵消和零排除,这对它在国内和国际上的销售都产生了非常正面的影响,而且这家企业是持续的做这件事情,他们老总有一句话,说我们一定要持续的做这件事,把它变成一种习惯。相当于一个文明人一样,我们不能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如果企业在生存过程中肯定要产生一些排放,我们要把这些排放处理好。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发现一些机构在做一种业务,这些业务会把经核证的碳排放量实现一个碳综合,这在欧洲不仅是社会组织的行为,有一些自然人也有这样的需求,我想以后我们交易所不仅可以为社会组织服务,也可以为自然人提供服务。

  第二,在碳交易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有市场化的眼光,碳交易更是一个用市场的手段来推动节能减排的行为,因此它也是一个我们技术手段进步、金融产品进步的产物,所以它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事情,不是一个行政的市场,所以我们在碳交易、碳市场的构建上一定要以市场化的思维加以规划、加以设计,在这里面一定不要以碳交易的行为变成行政的行为,那样的话我们就完全丧失了用这只市场看不见的手进行节能减排,那就不需要碳交易了,仍然在行政范围内处理这件事情就好。所以我们要谈碳交易,一定要以市场的方式组织相关的活动。

  杨景林:各位嘉宾下午好!因为今天这个论坛主题是“责任竞争力”,我们现在谈的是低碳经济,那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点我的认识。

  我感觉到社会公众形象是企业价值观的表现,企业在责任和利益方面,责任要为利益让步。海空从93年成立至今,它追求的是利益和责任的一致性。企业文化理念是“为他人做的事、为别人做的事,大众做的事业要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共享”。所以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把责任和义务认识清楚。海航集团已经把它最大的组织转让给了一个慈善机构,叫慈航基金,企业要把自己的利益和价值链共享。

  第二,低碳经济,我觉得企业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因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大家都很关心,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已经承诺了,在未来10年,以05年为基数GDP单位量要减排40%,作为企业能承担什么责任呢?我认为我们企业应该承担起国家的责任和民族的责任。

  作为航空运输企业,大家也都知道是一个碳排放的大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退步,在需要的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比如优化航线结构上,一年大概也减少碳排放2.5万吨,他们有一个算法,说折算成节能减排9万吨。

  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但是还不够,作为企业应该更多的承担起我们共同关心的保护环境的责任。我认为,将来的经济是“绿色经济”,绿色的经济是一个在未来发展中必然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吴永新:首先代表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能够在这样一个平台上跟大家交流低碳经济的认识感到非常高兴,我想从三个角度来诠释西门子对低碳经济的看法。

  第一,我们认为低碳经济首先是公司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远见和战略。2007年的时候西门子就跟国际上知名的调研公司对人类发展的大趋势做了研究,我们认为人口面临城市化和老龄化的问题,城市化会有很多农村人口到城市生活、工作,电、交通、水、安全问题怎么解决?这些东西都跟低碳经济有联系,都跟我们的生活相关。

  那么作为跨国公司就面临着怎么面对这一远见趋势的问题,我们认为要通过低碳经济战略保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我们听的最多的除了低碳经济比较流行以外,还有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讲,西门子作为在中国注册的中国公司,我们会积极参与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建设、支持中去。

  第二,我们对低碳经济的理解是技术创新层面的,到底有没有可靠的技术手段能够实现降耗、节电?这可能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可比性,我们不能只做数字游戏,必须拿到可以信赖的、真刀真枪的技术,在这方面我相信大家也可以理解西门子坚持不懈的目标,技术的精细化、技术的高水准,在产品和解决方案上都能让客户信服。

  对满足低碳经济发展来讲有没有技术创新?我们调整了产品能力或者产业结构之后,深化打造了新能源这块,把风能、太阳能融合到我们的能源板块中来。比如说海上风场,西门子是全球最大的海上风场的供应商,在西北欧丹麦沿线大家看到最美丽的海上风场就是西门子的,一片叶片的风力达30公里,一片全方位的旋转起来每一个就相当于一个足球场那么大。自然界也赋予了我们一些资源,比如光源,这些东西西门子都做了非常前沿性的定位。

  第三,商业模式,在有了这些新的技术、商业手段之后,有没有商业模式使大家愿意做这个事?资金从何而来?回报怎么分成?西门子在实现节能减排过程中都给出了西门子的创新方案,去年年底我们跟朝阳区政府合作了一个绿色楼宇的节能减排项目,我们积极响应区政府的要求,西门子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给楼宇提供零投入、零风险的设备,这样一种商业模式,或者以技术嫁接的商业模式,比如说循环经济。

  在这里也顺便说一句,现在由于风能、太阳能多种能源资源制式的出现,目前西门子为下一步制定智能电网做了很好的铺垫。

  包月阳(主持):搜狐2010中国新视角高峰论坛是从2049年的角度来回望2010,如果说2049年地球消亡的话,那么我们今天就会非常在意这些问题。

  梅德文:非常感谢搜狐给北京环境交易所这样一个机会,刚才各位专家说的都非常好,从2049年看2010,我想讲三点:第一,我们认为低碳经济是一个大机会。第二,需要一个大机制。第三,也需要一些新机构。也就是所谓机会、机制与机构。

  第一,机会。为什么说是机会呢?我们从2049看2010,如果往更远的历史看,中国一直在探索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很多次改革、很多次进步都是开放的进步,中国的很多改革、很多发展、很多进步都是开放的结果,对于任何一件事情应该辩证着看,因为很多人讲低碳是个阴谋论,我认为这个事情应该深刻、系统的理解。我们觉得低碳经济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三高”:一、高技术;二、高制度,低碳经济对于制度环境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要求有更加市场化的经济体制、经济机制、经济智慧;三、高觉悟,要求每一位社会公民简约的生活方式,因为很多媒体报道咱们国人在国际上的形象不是太好,他们说在国外怎么区别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呢?老外有个办法,看嗓门、看音量,只要嗓门大、音量高的基本上就是中国人。

  工业革命的历程:第一次工业革命,拿坡仑说中国睡着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正在挨打;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是自己打自己,文化大革命;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鸦片战争现在是170周年,这个时机会促进我们的和谐建设建设,往大了讲能够实现我们的民族复兴。

  第二,机制。中国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碳项目供给国家,吕主任是咱们国家的CDM第一人,中国目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CDM项目供给国,中国的减排成本比较低,不管未来怎样中国作为减排成本比较低的国家,未来仍然是碳资源供给的国家。市场经济是配置社会资源最佳的手段,所以我们认为中国应该选择市场机制、市场体制去发展低碳经济。

  第三,机构。如何通过市场机制来发展低碳经济呢?我们和天津排放交易所一道做了三件事,节能减排有三个问题:1、如何确保减排是货真价实的?对于这些我们开发了几个标准,其一就是熊猫标准,确保减排是真实有效的。2、谁来买?我们推出了中国碳排放联盟,把像海航这样的企业拉进我们的联盟,让他们率先做减排,所以我们推出了这样一个买方市场联盟。3、怎么定价?我们推出了国际碳项目交易平台。所以我们非常希望跟在座的各位专家、代表合作,欢迎大家上我们的网站浏览,谢谢大家!

  包月阳(主持):谢谢,对中国这样的发展大国来说搞低碳经济是很大的挑战,因为我们还非常欠发达,压力也很大。

  现在还有几分钟时间,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戴先生,怎么参与碳排放的交易?

  戴宪生:也许在前面几次工业革命时期中国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可能在很多生产要素构建的时候中国没有发挥主导的作用,但我们有可能在碳市场构建方面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个市场是一个新的市场,我们手里有资源,因为我们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国,我们所形成的排放以前也在通过其它的机制把它转化为效益,比如说CDM机制,吕先生一直参与了它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买家和卖家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一对一的,如果是一个大的市场那就不仅仅是一对一的交易,也有可能一对多的交易,就是说一个卖家有可能对多个买家,也可能是一个生产要素流动性非常好的情况下才能构建的市场。什么情况下可以促成交易?一个是市场参与主体一起设计一个交易规则,买家、卖家都认可。以芝加哥交易所CCS为代表的,他们曾经也构建了很活跃的交易市场,前段时间我们发起了中国节能减排联合行动,将近有40家企业构成了大概5亿吨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企业类型包括航空公司、钢铁公司、电力公司以及建筑材料和各个方面的企业。另外我们的会员中还有一列,就是流动类的提供商,金融机构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购买者参与进来。这里面我们也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共同签署了低碳金融研究中心,也共同约定了这个中心所设定的碳金融产品在我们交易所内进行交易,这些人也可以是买家,他们不一定就是最终的使用者。实业企业既可以是买家也可以是卖家,如果到时候我实行了减排可以把它拿去进行交易,也是在这个共同约定的组织里买卖双方也可以同时形成。

  目前国内的市场,随着对外宣布我们在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要比2005年减少40-45%,虽然这个前段目标的宣布,我觉得我们碳交易市场交易的产品更多的是强调指标的交易,也就是相对量的交易,这个完全可以设计出一个产品合约来实现。

  这样一个新兴的交易市场在挑战我们的智慧,也在挑战我们金融产品的设计能力,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这个机会形成中国对碳交易方面的市场。

  包月阳(主持):梅总还有没有补充?

  梅德文: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且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如果适当的购买一些VER,它的投入和产出是非常非常合适的。最终中国碳市场怎么样?刚才戴总讲的非常好,我们认为中国的碳市场到VER的商品市场再到未来的金融市场,可能中国会长期处于VER的商品市场,这样的目的在于探索市场能力,缓解一定的国际压力,以提升自己的绿色实力。

  包月阳(主持):非常感谢各位的介绍,最后有请各位嘉宾每人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梅德文:低碳崛起。

  吴永新:切实落实我们的企业责任,打造绿色经济。

  杨景林:为了明天,共同行动。

  戴宪生:推动排放权交易,天津排放权交易与你同在。

  梅凤乔:把节能减排、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同发展低碳经济、走向美好的明天,结合在一起。

  吕学都:低碳经济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每个人都可以为低碳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包月阳(主持):谢谢各位,作为媒体的代表,我们非常愿意为低碳经济努力,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也想说一句话:节能减排,我能!

  

责任编辑:钟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