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遵循了市场化原则 本报编辑:日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与知名企业家对话会时直面人民币汇率问题,表示中国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稳定人民币汇率本身就是为世界经济做出贡献。在场企业家纷纷表示赞同。透过这次对话,人们看到西方一些国家正
试图掀起关于人民币汇率话题的新一轮热议。
方明(
中国银行金融市场总部高级分析员):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至2010年1月,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21.2%,人民币兑欧元升值了4.6%。据美联储发布的数据,其间名义广义美元指数贬值了8.7%,名义美元主要货币贸易加权指数贬值了12.5%。从以上数据可以得知,其间人民币几乎是全面大幅升值,而真正贬值的是美元。
从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来看,自2007年2月次贷危机爆发到2010年1月,人民币名义和实质广义有效汇率分别升值7.6%和10.7%,欧元名义和实质广义有效汇率分别升值9.4%和5.7%,日元名义和实质广义有效汇率分别升值28.8%和17.4%,澳元名义和实质广义有效汇率分别升值7.1%和8.2%,加元名义和实质广义有效汇率分别升值8.6%和5.8%,英镑名义和实质广义有效汇率分别贬值24.2%和23.9%,美元名义和实质广义有效汇率分别贬值6.8%和8.1%。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币也在升值之中,而真正贬值的只有美元和英镑而已。
因此,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人民币都在稳定中有较大幅度的升值。但即便如此,一些国家领导人和所谓知名学者竟然异口同声地要求人民币升值,未免有些滑稽。而部分发达国家货币的升值,根源在于美元的过度贬值。而且,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日益完善,中国政府遵循了市场化原则,并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在基本稳定中的升值。
盖保德(美国
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著名中国经济问题专家):中国目前的贸易盈余并不能说明人民币的币值被严重低估。事实上,经济学家并没有真正有效的方法来判定一种货币是否被低估。中国自2005年以来的贸易盈余主要是由于美国的过度消费造成的,人民币的汇率不是问题。
简单地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多少个百分点这种方法没有意义。因为从2005年开始,中国已经放弃了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转而采用一篮子贸易加权货币战略。因此,当欧元升值时,人民币对美元也相应升值。但自2008年6月欧元开始大幅贬值起,人民币并没有追随一篮子货币的走势,对美元相应贬值。相反,中国保持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稳定。也就是说,自2008年6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幅度比一篮子加权货币战略所认为应该升值的幅度要大得多。
中国汇率政策促进世界经济复苏 本报编辑:众所周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为防止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轮番贬值使危机深化,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主动收窄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有效地帮助亚洲战胜危机、实现重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沉着应对挑战,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回升向好,“中国动力”为世界经济走向复苏做出重要贡献。
方明:西方国家某些官员和学者常拿购买力平价说事,认为美元兑人民币应该达到其购买力平价水平,也就是1∶3附近,这显然是没有搞清楚购买力平价与汇率的关系。第一,购买力平价的基准单位是美元的购买力平价,因此我们看到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购买力平价转换率中美元是1,而其他国家相对于美元购买力而变化。如果美元购买力平价发生变化,其他货币的购买力平价也会发生变化,但事实上从兑换率上是看不到这一变化的。第二,对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而言,其货币兑美元的汇率有时会低于其货币购买力平价转换率。但如果如日本、冰岛等国家一样购买力平价转换率远低于美元兑自身货币的汇率,也会出现危机。第三,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自身市场化改革并未完成的国家而言,当其货币兑美元的汇率与购买力平价转换率比值低于2倍时,已经接近风险区域,当低于1.5倍时极易发生危机,如亚洲金融危机和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的韩国。
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就是对世界经济稳定的重大贡献,具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和刺激内需政策以及相应的全球采购,帮助主要国家恢复信心,并推动了自身经济的稳定发展;二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稳定中有一定幅度的升值,起到了相当好的示范作用,使全球未陷入货币竞相贬值的恶性竞争,推动了世界经济从危机中复苏。这一点使我们再次回想起在亚洲金融危机时,面对人民币大幅贬值的预期,中国政府坚定地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使本已脆弱的亚洲和经济形势得到了稳定。
汪镇全(加拿大信桥集团和信桥资本创办人兼总裁):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是目前确保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的最佳选择。不仅可以帮助中国出口企业扩大出口和扩大利用外资,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稳定器和发动机作用;也可以减少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稳定国际外汇和资本市场,进而加快世界经济复苏。
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西方国家的经济问题 本报编辑:西方一些国家政界、学界和媒体人士不负责任地将其贸易赤字、制造业岗位流失、全球经济失衡等问题都简单地归结为人民币币值被严重低估。更有甚者,竟然将欧元升值的“责任”推向人民币。有消息称,2月5日至6日将在加拿大召开的七国集团财长会议也可能将人民币汇率问题作为议题之一。值得思考的是,西方一些国家出现的经济问题,是人民币升值就可以解决的吗?
奥利弗·布兰查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币升值本身并不能解决美国和全球其他地区的经济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估显示,人民币和其他主要亚洲货币升值20%,最多只能帮助美国出口实现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1%的增长。亚洲货币的重估将帮助全球其他地区,但并不是维持美国或其他发达国家经济成长的灵丹妙药。我认为不要拿人民币来抨击中国,这点很重要。中国正在做的,是降低储蓄率,以此来提升内需,并调整生产方向以满足内需的增长。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才有意义,才会对重新配置资源和避免经济过热有好处。这对中国有利,对全球其他地区也有利。
盖保德: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全球贸易失衡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美国挥金如土,消费支出巨大,金融业监管的松弛使建立在过度杠杆化上的债务扩张成为可能。而北欧、日本等国家是全球性的节俭者,没有从发展中国家大量进口,提振全球需求,反而极力保持与美国的巨大贸易顺差。在美国改变它过度依赖家庭消费支出的总体增长战略前,美国仍将是它自身贸易赤字问题的根源。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