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间,中国最大的稀土冶炼加工企业
包钢稀土公告称,其通过下属子公司内蒙古包钢稀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贸公司”)实施的稀土原料收储方案获得了内蒙古政府的批准。这是历史上首次由企业自发产生的稀土收储行为将获得政府1000万元的贴息支持。
昨日,
包钢稀土大涨9.71%收于24.51元/股,领涨有色板块。
收储为控制定价权 公告显示,这一稀土原料收储方案所需要的储备资金主要将由企业自行承担,自治区、包头市以及包钢稀土的控股股东包钢(集团)公司(下称:集团公司)将共同给予贴息支持,其中自治区、包头市各贴息1000万元,其余由集团公司贴息。
在国家建立收储制度的呼喊不绝于耳之际,已经受过一轮金融危机洗礼的包钢稀土曾深刻的体会过建储的必要性。
2008年正是金融危机爆发的一年,那年包钢稀土实现营业收入32.25亿元,比2007年增长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9亿元,同比下降45.11%。而2009年,包钢稀土仍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将下降60%—70%。
伴随包钢稀接连两年业绩下降的正是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稀土产品价格与需求量的双双下跌。
“我们产品50%以上最终是出口国外的。世界金融危机对美国和日本高精尖的领域带来了较大的打击。稀土需求就减少了,为了规避风险,我们不得不大量抛售。”谈到前两年的情况,包钢稀土一名内部人士曾对记者感叹说。
据介绍,在统一销售以前,包钢稀土的众多子公司、以及更多的稀土公司,生产产品类型相同,却独立对外,造成了外方可以随意询价,中国的稀土企业却没有定价话语权。
正是感受到了建立收储制度以稳定价格、抵御风险的必要性,而国家建储却迟迟没有提到议程,包钢稀土才决定带头组织企业自发收储。
中投或投资稀土收储 2008年底,包钢稀土联合部分子公司及其它企业组建了包钢稀土国贸公司,对白云鄂博矿为原料的稀土氧化物和稀土金属统一收购、定向销售,目的就是提高对稀土价格的话语权。
正如包头的稀土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安四虎所说“现在日本已经有四、五十年的稀土资源储备了,我们建立了国贸公司就是为统一收储做好准备”,在自治区和包头市政府的支持下,国贸公司被逐渐打造成了北方稀土资源的收储平台。
然而国贸公司的注册金仅7亿,而2008年包钢稀土的主营收入已经达到了32个亿,其目前的资产负债率也达到了62.8%,经管得到了贴息支持,筹集收储资金仍并非易事。
包钢稀土在去年9月25日的公告显示,9月中旬,中投公司及旗下建银投资的有关人士曾到包钢稀土考察,在考察期间,双方就稀土产业发展前景及可能的合作进行了一些探讨。
尽管包钢稀土强调“双方均未提出明确的合作模式,也未达成任何合作方案的框架或签署任何合作意向及协议。”但仍有媒体报道“双方就联合收储稀土达成一致,初步意向共同出资上百亿组建公司,专门进行稀土矿石及氧化物收储,实行统一收购,定向销售”。
中国稀土储备制度正在商讨中 事实上,发达国家早就开始对稀土进行了收储。日本早在1983年就出台了稀有矿产战略储备制度,有统计显示,日本稀土的大约83%都来自中国。在获得大量稀土后,日本并不急于用,而是将这些足够使用20年的资源贮存在海底,显示其对未来能源战略的规划。
目前,中国国家层面的稀土收储也在商讨中。2009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曾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内蒙古正在和国家有关部门协商请示建立稀土储备制度,从而使稀土价格能够更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