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振兴引爆受益板块投机 业内称防“见光死”
自去年起,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国家共批准12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所涉及的地区范围几乎囊括了大半个中国,而发展规划在2010年仍有愈演愈烈之势。值得深思的是,遍地开花的政策是否能实现全面发展,经济刺激的效果究
竟如何才能扬长避短?在资本市场上,相关板块已经在股市中暗流涌动,海南、西藏、新疆等三大区域经济振兴规划引发的板块投资主题更是势不可挡。12个区域规划“轮番上阵”
1月21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这也延续了2009年11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陆续出台的节奏,而批复的区域经济规划数量已经超过过去三四年的总和。
从已经获批的12个区域经济规划看,范围从东部、南部延伸到中部、西部、东北等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仍然是“崛起”主角。从《横琴总体发展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到《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和《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再加上长三角、北部湾经济区、环渤海区域,以及最近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有人很形象地对这些区域做了个比喻,全国沿海地区将连成一条流畅的“金项链”,而海南岛正是“项坠”。
对于国家如此密集出台区域规划的原因,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刘维新认为,今年开始制订“十二五”规划,在这个之前,搞些区域规划的目的是,在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必须提前搞大的区域规划,在这些规划下,再制订“十二五”规划,才有可行性。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陈秀山表示,国务院采取这种方式的深层意义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培育更多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尽管这些措施的出台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不是直接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加快了规划批复的步伐,客观上对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稳定性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从长期战略的角度来看,更是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变区域发展失衡带来的消极影响。
遍地开花能否朵朵红?
随着12个区域发展规划的全面铺开,很多人开始对这种遍地开花的政策能够收到什么样的效果产生了质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专家指出,“现在的区域规划是各个地方竞争的结果,某种意义上成了中央与地方博弈的筹码。往往是甲地有了,乙地不平衡,各地也都有能拿到台面上的理由,结果是大家都有了,也等于大家都没有”。
此外,在已发布的区域发展规划中,多数都停留在文字的定位上,而能明确获得金融、财税等实质性配套政策支持的屈指可数。而失去了国家财政等配套政策的支持,区域发展规划的实际意义也就停留在愿景的层面上。
尽管如此,各地对区域规划的热情很高,并希望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数据显示,国家在一定时间段针对区域的振兴计划,将有效拉动该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拉动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增长。以东北振兴计划为例,在2004年-2007年期间,东北地区GDP年平均增速为13.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比实施振兴计划前四年增速提高了3.42个百分点。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指出,首先,上升到国家层面的规划所选择的地区,体现了国家战略指向,国家一定会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其次,体现了地区的比较优势。在政策、资金和区位优势的带动下,这样的地区自然在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
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一位人士对密集出台众多的区域发展规划表示担忧,他认为,这种缺乏通盘考虑、零敲碎打的区域规划太多未必是一件好事。
市场专家指出,虽然目前的诸多规划形式大于内容,但这毕竟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上的棋子。如果将这些区域的点连接成线来看,那么就会发现国家在各个规划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不是仅仅为了平衡地方之间的竞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十指各有长短,即便是同时发展,进展也会有快有慢。所以,期待政策遍地开花后还要朵朵都红的想法不太现实。
一个规划带来一波行情
从资本市场来看,每个区域发展规划一出台,都会掀起一波炒作该区域内相关股票的行情。
今年以来,海南国际旅游岛、安徽皖江城市带连续出台的区域发展规划,成为了2010年开年以来资本市场最受追捧的题材,板块之间的轮动之势给市场带来了新的生机和亮点。
其中,走势最为强劲的要数海南板块。在“海南国际旅游岛”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后,海南板块投资热潮的序幕也正式拉开。随着海南旅游岛建设的推进,相关公司也会因此受惠,并持续受到市场资金关注。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海南板块日均换手率6.57%,为所有区域板块之首。
招商证券有关人士认为,在国家投资4万亿元之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将再次成为拉动基础建设的契机。而包括整个基础建设上下游的建材、房地产、物流、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面临较大的投资机会。
银河证券研究所所长滕泰表示,要想取得比较好的收益,一方面要深挖不同经济区域的内在特点和潜力,做到提前布局;另一方面是对已出台规划的区域政策相互比较,着眼于长远。
在市场资金追逐区域发展规划热点的时候,对三种类型上市公司的选择成为投资者获利的“法宝”。业内人士介绍,考虑到开发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受益的首先是当地基建类企业;其次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区开发后将带动其土地价格升值,具有土地储备尤其是两江地区土地储备的公司将会受益;第三是新区在建成运营后,其主要产业将会受益于政府扶持而所给的优惠政策。
据观察,基础建设都是各个区域发展规划中重点提到的。包括机场、港口、公路、铁路等交通路网建设将率先启动。其中《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到,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使之成为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综合通道。
市场人士表示,上市公司能否在区域发展的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要综合考虑上市公司的管理能力、运营能力等等。不过,一些规划中提到的重点发展产业则有望获得快速发展,比如《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中重点提到发展科教研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对主营业务为计算机软件的开发销售等的企业构成实质利好。
四大待定规划提振相关板块
股市资金的嗅觉一向非常灵敏,在区域发展规划出台前经常出现提前升温的现象。
Wind数据显示,最近两周以来,受区域振兴规划消息的刺激,西藏、新疆、四川和重庆板块涨幅在所有地域板块中最为明显。其中,西藏板块两周内累计涨幅已达12.57%.
与此同时市场也有传闻,未来一段时间内,西藏、新疆、四川和重庆四个地区的国家级区域振兴规划有望出台。
迹象显示,在四个地区中,四川似乎已经成竹在胸。
早在2009年12月16日,四川省常务副省长魏宏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四川省建设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2010年肯定出来,并已经由(地方)政府层面的合作上升为国家制度层面的设计。
2009年12月初,国家发改委证实,正在组织编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将从国家层面明确成渝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并提出促进成渝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区域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重庆则紧随其后。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号文件),提出了认真研究设立“两江新区”问题。这是中国首个内陆保税港区。
重庆市政府网站称,国家发改委已完成《重庆“两江新区”总体规划方案》的修改工作,目前正准备上报。
市场判断西藏将出台区域发展规划的理由是,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新形势下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
新疆则被市场普遍看好。去年9月底,国务院出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被视为西部二次创业启动的标志,其中新疆将成为重点。
在中原证券研究所李俊看来,新疆区域独有的地理、资源优势以及比较复杂的民族问题,政府可能会出台更多的政策来加以扶持。
如果这四个地区的区域发展规划出台,必将会在市场中形成新的热点。
分析师:投资相关股票谨防“见光死”
尽管市场资金普遍看好区域发展规划,并有着较强的炒作预期,但是在投资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大的交易风险。
在已经发布的12个区域发展规划中,除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出台后,海南板块股票出现持续的上涨行情外,其余地域板块的股票均是“昙花一现”没有持续性。
值得注意的是,每当一个区域发展规划正式出台前,市场总会有相关风声传出,以至于该区域板块的股票开始被资金追捧,股价连续上涨。可是一旦规划正式出台,这些股票往往出现冲高回落的走势。随后开始逐级回调,有的甚至“一蹶不振”还不如政策出台前的走势。
大同证券分析师胡晓辉指出,从政策层面上看,多个区域发展规划陆续出台,孰优孰劣并不能马上分出高低。由于目前还无法评估哪个区域能产生多大能量,所以上市公司的受益程度也有差别。在此情况下,市场对这些热点板块的炒作仅停留在政策出台的预期上,并没有进行深入挖掘相关题材。
另外,市场资金往往不会趋同于普通投资者的观点,经常根据市场普遍看法而逆向操作。区域发展规划在很多股民看来是项大利好,因此买入相关股票以求实现短线的价差,获取一定比例的收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机构投资者与普通股民之间还存在信息不对称这一巨大的差异,也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机构资金可以提前建仓并拉抬股价,而当政策公布后普通投资者缓过味来,突然明白某区域板块的股票近期为什么上涨,从而大举买入。然而,此时正是机构资金套现利润的大好时机。
“由于有了股民的承接资金,因此机构资金就可以非常从容地套现离场。这也就是多数区域政策出台后相关股票‘见光死’的原因。”胡晓辉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