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这个词儿现在对老百姓来说,已经比较适应了。在今年的加息预期下,对不少保险产品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目前来看,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分红险、投资连结险等投资型产品。那么,加息对分红险的影响有多大?要不要等保费降下来之后再去购买?或者如何购买保险产
品坐享加息带来的收益?众说纷纭加息影响
“由于保险产品的回报率在很大程度上是参照银行存款利率设定的,因此,银行利率的高低对保费的影响非常大。”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太升南路支行的大堂经理告诉记者,同时,这位大堂经理还表示,“此前央行的数度降息,曾导致保险公司的多款产品停售,如今的保险费率也是经过重新设计后才再度销售的。这说明银行利率调低,则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要随之降低,其保费价格也会因此调高。”
在谈及加息对具体险种的影响,专家认为,最受冲击的当属银保产品。在目前银行代理销售的各类保险产品中,有60%-70%是固定收益类产品,而且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险种,都是在银行一度降息至负利率时代这一过程中设计出台的。加息之后这些险种的现金回报率肯定要低于银行利率。
据理解,由于我国对于保险产品仍然实行价格管制,规定寿险保单(包括含预定利率因素的长期健康险保单)的预定利率不得超过年复利2.5%,目前各家寿险公司推出的产品大多接近这一水平。而目前银行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为2.25%,中长期存款利率的上调幅度还要更大一些。这就促使持有资金的市场参与者不得不好好思量,买保险与储蓄到底哪个更划算。
专家认为,利率政策的变化,对理财型的保险产品影响较大,人们购买保险的热情可能有所降低,同时,使保险公司经营分红险和投资连结保险的压力增大。在低利率时代,客户购买理财型保险产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于银行利息的现金回报,保险公司在设计理财产品时虽然没有承诺最高利率,但是有一个预定分红率,而央行加息后这部分的差额下降了,对客户而言的吸引力自然也就小了。
细看分红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各家保险公司对红利的分配方式大致分为现金领取、累积生息、抵缴保险费和增额缴清四种。现金领取就是每个保单持有人在周年日领取当年分的红利,但因为前期红利并不会太多,所以不但没有实际的意义,反而错失了长期累积增值的机会。累积生息是把分得的红利一直保存在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公司每年确定的利率进行复利计息,这样可以积少成多,也是比较常用的方式。增额缴清则是把每年分得的红利作为一次缴清的保费用以购买一定的保额,从而不断增加保险金额。还有一些保险公司采用“保额分红”的办法,这一办法由增额缴清演变而来,两者实质上是一致的。但给客户分配的保额属于一种未来值,现在无法兑现,只有在出现保险事故或保险合同终止时方能兑现。目前市场上分红类的险种大多属于五年期产品,保险公司有权使用资金的时间不长,在现有的投资渠道下,也难以获得较好的回报。
记者日前在红星路的多家银行网点了解到,目前很多百姓在打算购买银保产品时,大多数人更看中收益,而忽略了保险的本质功能,而进入本次加息周期后,老百姓更多的会考虑:到底是把钱存银行还是买理财产品?
成都市红星路二段建行华兴分理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加息后,很多客户会直接将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和银行存款直接进行比较,觉得购买保险不划算,就会萌生退保的想法。从前两年退保的情况来看,较往年有一定的提高,这不能不说跟加息和股市火热有关。不过,由于存贷款利率每次上调的幅度不大,加上退保需扣除一定费用,因此,退保时经过客户服务人员的耐心讲解,好多客户面对退保还是比较谨慎的,但是加息毕竟影响到了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选择。
盲目退保不划算
在加息预期下,客户容易产生退保想法,对此,保险专家建议广大消费者,不要盲目退保。保单一般都有相应的保障功能,中途退保,保险公司先要扣除一定的退保费用,投保人能够拿回的只是保单的现金价值,尤其是一些保障功能很强的保险产品一般在两年以后才能有少许的现金价值。而随着保险年度的增加,保单的现金价值逐年增多,投保时间较长的市民退保损失会逐步减少,但总的来看,退保的损失仍然很大。
在决定退保前,先应仔细地查看保单附带的“现金价值表”或者咨询客户服务部门,查清保单目前的现金价值,将退保的资金的投资可能带来的收益同退保损失相比,再作决定。理财规划师也提醒广大客户,退保时,也要将保障功能考虑在内,尤其是一些投保了很长时间、保障功能极强的寿险和重疾险,更应谨慎。若投保人急需现金,可以考虑申请保单贷款、自动垫交保费等方式来降低直接退保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