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国进民退”愈演愈烈,已然成为当年企业界标志性事件关键词。
无论是地产界、钢铁航空业还是改写历史的山西煤炭整合,国企(央企)似乎成为“国进民退”潮流中的最大赢家,而民营企业却隐隐有被边缘化之势。
把这一系列事件串联起来,可以发现两种处于对立面的现象在2009年同时上演:一是民企主动“傍”央企,这个“傍”一指主动寻找央企作为重组方;或找央企战略合作;二是国企央企在多个行业展开强势的并购整合。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所谓的民企主动“傍”央企,也是由于受到自身生存空间被挤压下的无奈之举。我们将榜单分为主动型与被动型两张榜,但其中也有交集之处,而揭露的本质就是“国进民退”的严酷现实。
“傍”上央企有饭吃
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曾在2009年的全国“两会”上对浙江代表团指出:“民企要大发展,还要傍央企,央企有钱,世界500强里有19家,你们抓紧傍老大。”事实上,央企不但“不差钱”,还有资源,有项目;傍上央企,对很多企业意味着新一轮的发展大机遇到来。冯仑领导的万通在2004年4月就与天津国企的老大泰达合作,冯仑毫不隐讳他的“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观点。
在2008年的一次演讲中,冯仑表示:“我们从资本规模来讲,去年(2007年)在135家A股房地产公司当中排名第16位,现金排名在第5位,环渤海地区是第1位,这个都跟傍大款的过程有关系。”
2009年,全国范围出现了傍国企热,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四川、江西、辽宁等省密集地派出招商引资代表团对接央企。有一份统计数据显示:自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11月底,各个地方对接央企的7.3万亿投资中,安徽占2.5万亿元,辽宁4018亿元,浙江4000多亿元,湖南3600多亿元,江苏2220亿元,四川1090亿元……民企对接央企的热情十分高涨,一家位于浙江嘉善的民营企业,其2010年的最大愿望就是“傍”上央企。
合作方式有三类
2009年,山钢重组日钢、山西煤炭企业整合等事件,成为“国进民退”的典型代表案例,在煤炭、钢铁、航空、房地产等多个领域,国企的整合步伐迅速而密集。从日照钢铁、东星航空的整合案例来看,被国企看上的整合对象,一般难逃被收购的命运。而“山西经验”的提出与推广,则标志着国进民退还将在更广的区域和行业内展开。
从合作方式上看,民企“傍”央企的合作方式主要有获得央企资金支持、跟央企优势互补、做央企的产品供应商三类。从“2009民企与国企战略性合作10大案例”中看,优势互补有5家,资金支持的有1家,做央企供应商的有4家。“2009央企整合民企10大案例”的整合方式则相对单一,基本是纯一色的收购。
民企傍央企与“国进民退”共同的特点是,央企在其中处于强势地位。国企虽在资源和资金上处于优势,但民企的效率则相对国企要高得多。以优势互补的方式,国企、民企展开合作,或是更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