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
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又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作为我国中长期投融资主力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在2009年国家“保8”战役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该行基础设施、基层金融和国际合作“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进展如何?展望2010年和即将到来的“
十二五”规划,该行又如何打算?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家开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元。
记者: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转型的起步年。这一年又恰逢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国开行如何在践行开发性金融和推进商业化转型的同时,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成效如何?
陈元: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不仅对国际形势影响深远,也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齐心协力,迎难而上,一方面贯彻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另一方面,深刻认识改革的探索性、实践性和艰巨性,扎实推进商业化转型,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作为国家全资的中长期投融资主力银行,国开行的首要工作就是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助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国开行紧密围绕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优化中长期信贷资源配置,把握好投向和节奏,倾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煤电油运、农林水、通讯和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新增人民币贷款余额4975亿元,占比78.4%,重点支持了南水北调、广东台山核电、国家高速公路网、石油储备等一批国家重大项目。此外,我们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也做了大量工作,其中中西部地区人民币贷款余额新增3666亿元,东北老工业基地贷款新增781亿元。
同时,国开行继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凸显国家全资银行的社会责任感。去年,国开行在全国1657个市县发放基层业务贷款2950亿元。为贯彻落实国家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精神,国开行不断加大对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建设的融资支持力度。目前已累计发放贷款1680亿元,共支持556个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5亿平方米,惠及275万户、953万名中低收入者。
对国开行而言,2009年是成果丰硕的一年,基础设施、基层金融和国际合作“三位一体”的业务发展态势良好。截至去年末,国开行资产余额45009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30005亿元,外币贷款余额979亿美元;实现净利润302亿元,同比增长46%;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资产率分别为0.9%、0.82%,连续19个季度保持在1%以内。
记者:您刚才提到,截至2009年底,国开行的外币贷款余额是979亿美元,这意味着国开行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外汇贷款银行,也是中国最大的对外投融资银行。请您具体谈谈国开行在拓展国际业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陈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把握难得的机遇,配合国家能源资源战略和经济外交政策,发挥银行为企业“走出去”开路和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贷款换资源、能源和市场,促进剩余产能和劳动力向国际市场转移。一年来,我们积极配合高访活动,在国家领导人见证下签订了20多项重要合作协议和融资协议,成功运作了中俄石油、中巴石油、中委联合融资基金二期、中土天然气等一批国际合作重大项目。
此外,我们积极推进国家“421”专项计划(即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资金安排),带动合同金额72.5亿美元,承诺贷款41.6亿美元,居银行业前列。在国际银团贷款业务方面,牵头组建了一些重大项目银团,进一步提高了国开行在国际银团贷款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去年,国开行新增外汇贷款334亿美元,有力促进了业务发展,外汇资产质量也继续保持优良。
记者:不久前,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结合这次会议,国开行确定了怎样的发展思路?
陈元:一直以来,我们认为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核心特征。从1998年开始探索以开发性金融支持城市建设的模式以来,城市基础设施逐步成为国开行融资支持的重点领域之一。我们将按照中央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的要求,加强规划和城乡统筹,把握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这一重点,继续推进城市化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特别强调的战略任务。当前,我国经济要巩固和增强回升向好势头,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就必须依靠扩内需、调结构,增强内在活力。国开行多年来一直强调把握好信贷的方向和重点,通过融资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今年更是如此。
2010年,国开行将重点做好五项工作:一是优化贷款规模资源配置,切实做好保重点、调结构工作;二是以“十二五”规划为契机,发挥规划引领全行发展作用;三是支持“三农”、民生领域发展,提高基层金融服务水平;四是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五是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和合规经营,防范化解风险。
记者:近日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继续强调加强农业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国开行在支持“三农”领域方面有何成果和特点?下一步将如何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陈元:刚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七年聚焦“三农”,表明中央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开行长期以来将支持“三农”放在重要位置,近年来更是注重发挥开发性金融和中长期投融资的特点和优势,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仅2009年就发放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1542亿元,贷款余额达4117亿元,在促进新农村建设、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扩大就业等发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农户小额贷款是国开行近年来大力探索的领域。针对农户抗风险能力不强、缺乏有效抵质押物等问题,国开行探索以批发的方式解决千家万户个性化的融资难题,实现银行、农户及企业多赢的目标。这个模式就是:国开行加强与当地政府合作,选择当地优势产业,把分散的企业与农户组织起来,成立行业协会或信用协会,建立会员贷款联保互保机制,贷款实行民主审议,全过程公示。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解决了传统模式下银行不能解决的问题,收到很好效果。其中,国开行融资支持青海循化的模式,促进当地工业和农牧业龙头企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建立新型的“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促进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解决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就业和增收问题,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
支持农民工培训基地建设是国开行近年支持“三农”的一个亮点。国开行近年来不断深化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合作,推进返乡农民培训工作,累计发放农民工培训基地建设贷款12.1亿元。目前,国开行河北、山西等22家分行开展了农民工培训基地建设贷款业务,累计向139个项目发放贷款58.3亿元,建成后将形成150万人的培训能力。
下一步,国开行在商业化转型的过程中,将一如既往地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县域经济及农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为重点,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商品粮基地、原材料基地、林纸一体化等农业产业化项目,为支持“三农”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回顾过去10多年的开发性金融实践,您总结了哪些经验?如何将其贯彻到国开行的工作中去?
陈元:对于开发性金融和国开行而言,摆在第一位的永远是坚持把服务国家战略与国开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国家利益、风险防范与股东回报的内在统一。国开行是国家全资的中长期投融资银行,只有服务国家战略,才能找准定位,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只有服务国家战略,才有自身的发展,才能通过发展防范风险,实现可持续经营,为国家、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是坚持开发性金融的实践和方法,更好地把政府信用与市场信用结合起来。政府信用要和市场信用有效配合组合、优化运用,才能发挥最大合力。开发性金融作为政府与市场的桥梁,是中国建设阶段不可或缺的金融形态。三是坚持规划先行,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使我们具备了战略眼光和全局思维,看清了当前和长远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需求,减少了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四是坚持中长期投融资定位,在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设上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五是坚持着眼“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定不移地“走出去”。我们深刻领会中央精神,5年前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投子布局,为企业“走出去”铺路搭桥,努力推动构建实现多方共赢的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资源体系。
我想,这5点经验就是国开行改革发展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倍加珍惜,并在新的探索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