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从“民工荒”到“用工荒”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蔡方华
2010年02月25日10:25

  虎年伊始,全国不少地方都传出“用工荒”的消息。有媒体报道,按不完全统计,仅珠三角地区的用工缺口就达到200万人之巨。长三角不少经济发达地域也暴露出劳动力奇缺现象,如杭州外来劳动力市场一度创下了1比20的劳动力供需比纪录。在义乌等地,招工心切的企业老板开着小轿车到劳务市场“抢人”,如遇到满意的对象,当即送回工厂上班。义乌有关人士表示,2010年的用工形势将是“历史上最为严峻的一年”。

  对于新一轮“用工荒”现象,人们给出了多种解释。其中一种看法认为,“用工荒”的到来预示着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接近尾声,经济增长的方式也因之面临着深刻的转变。

  把“用工荒”现象和“人口红利”窗口的提前关闭联系起来,这就意味着用工困难或将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但这种假设究竟是否符合现实,还有待观察。按照世界银行2007年的研究观点,中国的人口红利期限大概还将维持10年左右的时间。如果这个说法大致不谬的话,那么,红利窗口何以出现提前关闭的迹象,就值得加以深究了。

  劳动力资源局部紧缺的现象,并不是从今年开始出现的。但媒体在报道虎年的用工形势时,却有一个非常微妙的转变,那就是把“民工荒”改成了“用工荒”。表面上看,这只是措辞方面的一种偶然“进步”,但如果详加考察,就能看出一字之变实际上反映了更深层次的问题。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今年的用工紧缺已经不完全是低端劳动力的紧缺,就连一些带有技术含量的用工岗位同样出现了缺人的现象。如杭州一家企业招收抛光工,曾向一位应聘者开出4000元的高薪,却遭到了后者的拒绝,理由是该工作不利于健康。用工紧缺从民工层面向用工层面蔓延,预示着劳动力资源的供不应求已经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系统性了。

  沿海地区所缺少的用工,其本质身份其实还是农民工。人们之所以不再提“民工荒”而改称“用工荒”,原因当在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之后,人们发现农民工的数量并没有出现短缺,而是缺乏由民工转变为用工的动力。也就是说,劳动力的供应总量并不是问题,问题是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似乎进入了不应期。民工要么留在中西部地区就地发展,要么干脆呆在家里守着几分田地打发光阴。沿海地区的工作岗位不再像过去那么富有吸引力了,“到广东去”也不再成为有感召力的口号。从这个现象看,“用工荒”并不是人口红利的提前结束,倒更像是劳动力资源的大量抛荒和闲置。这其实是更值得警惕的现象。

  民工不愿意成为用工,最主要原因当然是收入的微薄和沿海地区比较优势的缩小。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民工提供的收入,已经不能成为农民工致富的途径。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反映在农民工身上的长期歧视性待遇,不仅制约着劳动力的自我成长和发展,也在文化心理层面引发了新一代农民工的抵触情绪。与现代社会的一般用工方式不同,农民工始终处于经济收入和社会保障的底层,不仅缺少社会认同感,甚至很难享受教育、健康等方面的基本国民待遇。受现行户籍制度的约束,农民工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外来者,再美好的城市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异乡。这种用工方式的现实存在,当然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劳动者缺乏劳动的自豪感,当是人口红利提前衰退的重要原因。

  有人认为,“用工荒”会倒逼企业提高农民工待遇,并以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消化成本压力。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沿海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严重的路径依赖,改变增长方式不仅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本身也会是痛苦而充满变数的。完全依赖市场调节去解决“用工荒”问题,可能面临着很大的社会成本,也会坐等人口红利的消失。因此,珍惜人口红利时期充沛的劳动力资源,为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就需要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努力。只有从法律、文化、社会保障等基本层面提高农民工的地位,只有以平等、公平的原则去对待农民工,只有为劳动者提供归宿感和认同感,乖谬的“用工荒”现象才能根本缓解,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用工荒”确实可以看作一种呼吁,但它所吁盼的,并不仅仅是增加劳动性收入。只有站在人的发展角度看待用工紧缺现象,才能更深地领会一个广大群体的深沉渴求。

  

责任编辑:李乔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