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发法治蓝皮书 专家称司法改革未触及核心
核心提示:社科院法学所诉讼法研究室主任熊秋红举例指出,目前规范涉信访的举措只是权益之计,治标不治本;各地发展差异大,政法经费保障的落实有难度;调节优先的理念则有可能消减诉讼制度和正逐步建立的程序正义理念。
“我们今年将要宣布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在2月25日2010年《法治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治发展与展望研讨会上说。
蓝皮书实际上反映了2009年中国法治进程。蓝皮书指,中国法治的重要目标是“谋发展、保民生、保稳定”。
李林认为,关注民生是2009年法治发展的重要主题,另外是关注公权力行使方面的时机上和监督问题,最终是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司法改革尚未触及核心?
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制定了包括《食品安全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等6部法律,修改了《保险法》、《邮政法》、《统计法》等6部法律;国务院共制定和修改行政法规20部。
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部分重要立法值得关注。《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决定提请2010年3月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也已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行政强制法(草案)》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
在改善民生方面,《社会保险法(草案)》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
李林展望了2010年法治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但诸如民法典等基本法典还没制定出来;落实国家人权计划;转变政府模式,深化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法治政府;2010年也是司法改革攻坚年,如落实中央政法委和两高文件。
在概括2009年中国司法改革状况时,社科院法学所诉讼法研究室主任熊秋红指出,有四部重要的规范性文件需要关注。
这四部规范性文件包括,2008年11月中央政法出台的关于司法改革的意见,2009年3月最高检察院印发的深化监察改革工作规划,2009年3月最高法院发布的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以及2009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首个人权行动计划。
中央政法委司法改革意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和政法经费的保障。
熊秋红说,来自两高的规范性文件基本是对中央政法委司法改革意见的进一步具体落实;而作为司法改革的“大头”,法院的改革内容较检察机关多一些。
熊秋红指出,目前的司法改革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工作机制上的调整,而没有涉及司法改革核心;而一些具体改革措施也值得进一步商榷。
比如,规范涉诉信访的举措只是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而由于各地发展差异大,政法经费保障的落实存在着难度;调节优先的理念则有可能消减诉讼制度和正逐步建立起来的程序正义理念。
政府网站透明度“忽明忽暗”
首部《中国地方政府透明度年度报告(2009):以政府网站信息公开为视角》,也在蓝皮书中发布。核心提示:社科院法学所诉讼法研究室主任熊秋红举例指出,目前规范涉信访的举措只是权益之计,治标不治本;各地发展差异大,政法经费保障的落实有难度;调节优先的理念则有可能消减诉讼制度和正逐步建立的程序正义理念。
调研组选取了部分省会城市和较大的市的门户网站作为对象,总共43个城市都拥有自己政府门户网站。
“政府网站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公开政府信息的重要渠道。”调研报告执笔人吕艳滨说。
调研分政府网站运行的基本状况、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设置状况、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的设置状况、依申请公开平台的有效性、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的有效性等板块,并根据每个板块的情况进行打分。
此次测评结果排在前10位的城市是:宁波、成都、厦门、广州、西安、福州、贵阳、济南、大连和南京。
吕艳滨说,有的城市只有十几分。报告中指出了目前在政府的门户网站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网站链接速度慢甚至带病毒,网站信息不集中、获取不方便、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等等问题,在一些城市的政府门户网站当中存在着。
吕艳滨特别提到了获取信息的便捷度问题。
“调研组的成员全部是善于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专家、学者,但在个别政府网站当中获得信息最长竟需要一天的时间。”吕艳滨说,“如果是那些不熟悉网络的民众,他们获得信息的难度可想而知。”
报告在最后一部分就提高政府透明度,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包括确保充足的人力、财力用于政府信息公开事务,各地方政府定期开展自查、提升便民性,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整合力度等等。
吕艳滨透露,今后将每年发布一份政府透明度调查报告,并且从明年起,可能还会开展“反腐败”等国情调研项目。

上网从搜狗开始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