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流动工人
来源:
东方早报
2010年03月01日11:05
秦晖
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法律规定南非黑人身份是流动工人,而且南非给黑人打工的人要发证件,南非黑人pass上面就标注有暂时居住者。
在南非,没有通行证就抓人的制度因为各种抗议减少了之后,逐渐从抓人变成了罚款,比如没有证件就罚你几十或者几百元。这个制度又由于各种各样的抗议,在种族隔离制度废除前几年,基本上名存实亡。但是当时仍然通过清理所谓违章建筑,把你给赶走。又过了几年种族隔离制度就彻底废除了。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就是南非黑人劳工的家居率。如果按照当时南非政府的制度设计,流动劳工应该住在集体宿舍里面,而他们的家应该留在农村,这叫黑人家园。黑人劳工应该单身在城里面打工,打工到了30多岁就回到黑人家园去。因为黑人在农村有一块土地,南非不实行土地私有制,因此南非政府就假定所有的黑人都是有地方养老的,是不是真有他们不管,反正理由就是以部落为依托。
尽管南非政策导向是这样的,但流动劳工流动久了之后,总是要在城里面安家的,于是就有所谓家居化指标。到了种族隔离后期,上世纪70年代后期绝大部分流动劳工在南非安家了,黑人劳工家居率已经达到80%。南非政府当初设想到的黑人干到30多岁就回家,这个在一定时间内是可以的,但是不能长期维持下去。什么叫家居率?就是全家住在一起的,不是住在集体宿舍的。但这些人大多居住在贫民窟,他们当时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自己建的房子,一种是廉租私屋,就是城中村,这两种都是贫民窟。
当时的南非政府考虑,黑人的家乡不能太差,因为黑人的家乡太差的话,他们就要跑出来。
从1955年一直到1999年,南非搞了40多年黑人家园建设。1989年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废除的前四年,南非在黑人家园建设中大概投了34亿美元,按照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投资额是380美元。老实说搞了很多事,也搞了很多服务设施,不仅搞了中小学,还搞了大学,基本上每个黑人家园都有大学。但即便这样,最后都没有把黑人留在农村,黑人家园制度也失败了。
(作者系清华大学教授,摘自2月28日《南方都市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