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2010全国两会经济报道——富民富国 > 2010全国两会经济报道最新消息

“十二五”规划 我们应该如何迈步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证券日报 作者:马玉荣 马红雨
2010年03月04日11:58

  “今年两会期间可能会出现更多关于区域经济的提案,区域经济将成为两会的关注点,推进城镇化建设仍是“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中国经济50人论坛多位专家预计。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表

示,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不同区域之间的规划开始引起广泛关注,也成为金融市场关注的重要投资线索之一;如果说中国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城镇化水平差距的话,那么,城镇化的推进与区域发展规划的完善,会共同推动中国区域增长结构以及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

  区域规划

  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

  区域发展规划将国家的全局战略意图与地方的实际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巴曙松认为,通过此次区域发展规划,全国将出现七大片经济区,形成以网络布局为特点的生产力分布,将打破过去以行政区划为主要特点的经济格局,搭建“大进大出”的经济体系以及“大区域经济”的“立足点”和“增长极”,带动中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实现了经济从全方位的经济刺激转变为以区域为重点的经济刺激。

  区域发展规划有助于提升地区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在产业区域调整中,东西部之间加快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沿海核心地区——珠三角、长三角、首都圈等通过节能减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传统产业不断向周边扩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向产业高端领域转移。周围地区、特别是市场通达性较好的沿海核心地区毗邻区域以及沿长江、沿京广线、沿黄河中游地区,在承接沿海核心地区因产业升级转移出来的产业和人力资源中,加速推进自身产业和人力资源转型升级,西部地区则加大对资源开发与工业基础设施投资。

  巴曙松认为,企业应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获得最大效益是决定产业区域转移的核心因素。2004年后中西部地区的资本回报效率已经明显超过了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持续稳定超过东部地区。比如说像上海、广州这经济增长带有龙头地位的城市经济增长开始比较高,但是投资增长率明显的低于经济增长率,这是产业结构非常的结果,比如说上海2008年大概GDP增长13%,投资增长大概9%。最近几年增长一直比较领先的不是广州,不是上海,是内蒙古,能动性投资和GDP的增长处于全国的前列。东部企业需要产业转移开拓新市场、获取低成本的资源和劳动力。中西部地区企业则转移制造加工中心,在沿海地区做高端增值管理中心,企业成为区域发展及经济合作的主体,不同地区之间形成相对的优势互补。

  形成城市集群带

  推进城镇化建设

  从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看,早在“十一五”规划中就已经提到了城市化,但目前来看进展不是很理想,主要困难是农民工市民化。关于十二五期间如何推进城市化?

  巴曙松坦言,城镇化与产业区域转移是个互动的过程,城镇化发展带来的产业分工格局与区位比较优势的重构会促进产业区域转移,而产业的区域转移带来的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也将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也是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道路选择。

  自工业革命后,以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在全国范围兴起城镇化和城市化城建设的浪潮。这既是区域经济工业化的迫切需要,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规律,也是区域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巴曙松指出,从城镇化的具体路径看,政策研究界一直存在两种模式的争论,大致形成的共识看,以大城市的方式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好处是中国人多地少,大城市更节省资源,经济学上的效率更高,坏处则是生活成本高、道路交通拥堵;而走小城镇道路的好处是各地地方政府有极高积极性推动小城镇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上,不足的是以前中国曾经在苏南实行过小城镇化,但是如果没有产业的支持,没有大城市带动,很难深入。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日益清晰,即更为强调以大带小基础上的不同城市定位,最有可能的一个路径是“大城市工作、中小城市生活”。

  这种方式的设定,必然会对中国很多公共设施、交通、治安、网络等的布局,以及很多资产的估值都必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根据有关政策研究机构的预测,在当前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起点上,中国的城镇化预计还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并且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中长期的动力,实际上,在2009年底的中央经济会议中提出了“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依托”,在这次研讨班上把城镇化视为“释放中国自身最巨大最富有潜力的需求的空间”的举措。

  城镇化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当前中国的城镇化率大约在46%左右,如果2030年达到65%的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左右,就必然会产生一个巨大的需求空间,同时城市人口是增长潜力比较大的消费人群,也将带动消费市场发展。

  巴曙松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的城市集群带,促成这个城市集群的非常重要的推动力,就是这些相关地区特定的产业具有比较优势,产业上中下游集中度高,极大降低了产业整体发展的成本,使得这些产业在特定地区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这将有助于城市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形成,推动城镇化的发展。

  “城镇化将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巴曙松预计,“将会进一步成为重要的政策切入点。”中国在城镇化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地区间的城镇化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城市化水平也参差不齐。总体来说,东部城市化已经处于较高层次的现代化发展阶段,而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城市化率低、城市规模普遍较小、层次较低、竞争力不强。

  “通过全球发展的经验总结,主要的发达国家基本上从沿海率先发展,然后通过内河向内陆地区拓展。如果这个趋势得以延续的话,当前很多区域政策需要放在整个国家的大的结构调整背景下来考察,比如:海南旅游岛的建设已经多年,最近得到市场广泛认可,实际上与当前推动结构调整和内需发展、特别是重点发展旅游业等密切相关;而安徽的皖江开发带等则与部分产业从沿海向内地转移直接相关。”巴曙松进一步指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评论排行

总理网上问民意

[提要]亿万网友通过一个个跟帖和留言传递着网络民意,而总理也从这数以百万计的跟帖留言中看到了“信心和力量”…[进入专题]

[住房]住房公积金应该应该需要改革了,不能让建筑房产业独享利益…[详细]

[就业]现在每年的毕业生都逐年增长,我在刚上大学就感到了压力…[详细]

手机关注2010年全国两会

[提要]等车时、睡觉前…手机wap.sohu.com(免费),随时随地关注两会进程!为您提供最全面的提案,发评论,提问题…[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