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收购许继、平高集团获国资委批复,“主辅分离”改革陷入尴尬境地
国家电网收购争议
2010年2月11日,国家电网公司对国内电气设备龙头企业许继集团和平高集团的收购,最终等来了国务院国资委的批复。尽管还需要国家发改委、证监会等部门的审批,但在
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国资委的批复已为国家电网公司的收购扫清了大部分障碍。国家电网对上游辅业资产的逆流收购,直接导致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下称中机联)的抗议,也引发了人们对电力改革“主辅分离”是否还搞得下去的猜疑。在中机联看来,一个集标准制定、设备制造、招标和采购等多重角色为一身的巨无霸电网企业的诞生,无益于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也无益于中国电气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国务院2002年制定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确定了“厂网分开”“主辅分离”“主多分离”“输配分开”的改革方向。按照“主辅分离”的精神,国家电网公司理应剥离所有非电网资产,包括从事电力设计、设备制造、电力建设等工作的二级单位,以及从地方电力公司上划来的非电网资产,如两家电科院和国网信通等。
然而,时隔八年,上述非电网资产不仅没有剥离,国家电网反以“做大做强”“业务一体化”为由提出对电气制造龙头企业的并购,并获得国资委批复。中国电力改革的现状令人唏嘘。
卷土重来
2009年7月17日,国家电网公司全资子公司国网国际技术装备有限公司(下称国网装备公司)与河南省平顶山市国资委签订协议,无偿受让后者持有的平高集团100%股权。平高集团的股权划转完成后,国网装备公司将成为平高集团惟一股东,直接和间接持有平高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平高电气24.91%的股份。
同日,国家电网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下称中国电科院)又与平安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许继集团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中国电科院通过增资扩股,获得许继集团60%的股份,取代平安信托成为控股股东。
平高集团和许继集团是中国电气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平高集团主要生产高压电气开关设备,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81.02亿元。国家电网一直是平高电气最大的用户,每年的采购量占到公司全部订单的60%以上。许继集团是生产中国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继电保护和输变电设备的老牌企业,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50.2亿元。
对收购持反对意见的中机联认为,两桩收购有违公平竞争的精神,因为国家电网体系外的电气制造企业,将更难竞得订单。据机械行业一份内部材料披露,在近期的一次大型抽水蓄能机组调速装置、励磁装置等关键附属设备的招标中,国家电网公司不经招标,就将订单交给其全资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下称国网电科院)。
中机联通过各种途径,向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等政府部门发出呼吁,建议制止国家电网发展直属设备制造体系的做法。两桩收购一度有搁浅的迹象,但今年2月11日,国家电网公司还是收到了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国有产权无偿划转有关问题的批复》和《关于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性质变更有关问题的批复》(国资产权[2010]102号),为其最终获得审批迈出了重要一步。
颠覆“主辅分离”?
对这两桩并购的探讨不仅局限于行业公平竞争领域,也事关电力改革“主辅分离”的方向。按照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安排,“主辅分离”本应是继2002年底“厂网分开”之后的下一步改革内容,且按原定时间表,早就应该完成。最初动因,是为了弄清楚电网运营的真实成本—如果电网公司只做输电主业,则成本核算更加清楚和简单。
2004年底,有关方案上报决策层。但连续两年的“电荒”延缓了改革的步伐。“电荒”之后,“主辅分离”改革又形成过数次方案,均因阻力过大而搁浅。2007年底,“主辅分离”改革方案历经五年波折,终于在各部委间基本达成一致,即将上报国务院审批。不料却受2008年初雪灾影响,再生变故。因南方电网设施大量受损,又引发对于电网投资模式的争论。
考虑到电力辅业部分普遍面临员工数量大、资产质量差、社会包袱重、分离难度大的实际困难,国家2007年5月宣布公开招标出售920万千瓦发电资产,即一般所称的“920”项目,变现获得的187亿元资金用于支付“主辅分离”改革成本。如今资产已售两年多,主辅分享却仍然没有实质性推进。
国家电网高级顾问周小谦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问题是:187亿元是否足以支付分离改革成本,辅业员工是否愿意被分离出去;另一个障碍,也是最为关键的,是改革推动者和电网企业对“辅业”的界定长期无法达成共识。
业内一致认同,宾馆、医院、学校和其他多种经营企业属于辅业——实际上,这部分资产早在2005年前就基本剥离完毕,但电力设计、施工、修造等电建企业是否也属于“辅业”?根据电力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电建企业也是辅业,但电网公司提出不同看法。
特别是2008年初的雪灾后,国家电网公司强调电力的送变电及设计院与主业紧密相关,应当留在主业之中。此外,也有人私下抱怨说,既然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创造利润,发展辅业也是为了创造利润,主业越亏损就越有必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周小谦认为,“辅业”这词本身就很含糊,企业谋求自身发展,往往需要涉足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体现一体化优势。如果电网并购上游设备制造是搞辅业,那么电力企业收购煤矿、石油企业进军生产装备制造是否也是搞辅业?
“不能绝对限制产业链扩张,关键看这个扩张是否造成垄断,形成了垄断利益。”周小谦说。
扩张马不停蹄
尽管国家电网很少在公众场合为自己的产业链扩张做辩护,但行动上却不怠慢。2005年开始,国家电网至少斥资十几亿元并购和整合旗下金融资产,收购了英大信托51%的股份和经纪类券商蔚深证券55%的股份。
进入2009年,国家电网突入设备制造领域的并购。除了筹划收购许继集团和平高集团的股份,国家电网还通过中国电科院和国网电科院这两个平台,积极收编地方的各类电工电气设备制造企业。譬如,国网电科院旗下的南瑞集团2009年分别收购了从事电线电缆制造的江苏银龙电力电缆公司、江苏淮胜电缆有限公司,以及从事断路器、非晶合金变压器等电力设备制造的江苏帕威尔电气有限公司。2009年6月,南瑞集团又收购了安徽继远电网技术有限公司和继远软件有限公司。
据了解,国家电网公司不仅每年向两家电科院下达考核指标,还提出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的目标。国网电科院2009年的营业收入超过80亿元,而2012年要实现的目标是300亿元;中国电科院2009年经营规模突破百亿,而2012年要实现的销售收入目标是500亿元。要实现如此的“大跃进”,不可能依靠现有产业,大规模并购不可避免。
基于上述背景,安信证券分析师黄守宏今年2月就预测,除了平高、许继,国电南自、思源电气、特变电工、荣信股份、天威保变等电气设备制造类上市公司也可能陆续纳入国家电网囊中。
既然国家电网从自身发展考虑,做出有违政府电力改革方向的举动,为何有关政府部门还是批复?这是否意味着“主辅分离”改革无疾而终,或者政策决策者也默认对 “辅业”应重新界定?
国家电监会一位多年致力于推动“主辅分离”改革的人士在采访时说,他并不认为“主辅分离”不搞了,或者没有必要搞,“其实还在做”,只是“出现了进入新的辅业的案例”。
这位不便具名的人士批评说,国资委不应草率批复,因为这不单是企业重组问题,更涉及电力改革的大局,国资委不应充当国企的保护神,有利于“做大做强”就批准了,而是应该听取和尊重其他监管部门的意见。
“辅业不需要重新界定。五号文件(电力体制改革文件)讲得很清楚,垄断电网应退出竞争性领域。电网同电力公司、石油公司不同,后者有竞争性,前者是垄断性的。”这位电监会人士直言,“国资委对电力体制改革方向认识不够深刻,国家发改委才是电改的主要推动者。”因此,并不排除国家发改委或证监会最终否决此桩收购的可能性。
安信证券分析师黄守宏则认为,将地方设备制造企业从省电力公司集中到国家电网旗下的电科院,这也可看做局部“主辅分离”。今后不排除国资委会将两家电科院从国家电网中独立出来,形成真正的“主辅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