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大力发展高速铁路成为热门话题的时候,民航业明显感到了压力。昨天,全国人大代表、东航集团公司总经理刘绍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铁确实给民航带来了压力,但其更愿意看到机遇。
据刘绍勇介绍,2012年“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络出来后,对民航业的客流量
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根据初步推算,高铁线路在500公里以下,将产生颠覆性的影响;线路到800公里会产生重大影响,可能会对民航旅客量产生20%-30%的影响;线路1000公里到1200公里,对民航旅客量会有15%到20%的影响。“所谓颠覆性的影响,就是这条航线有可能就取消了。”刘绍勇称,高速公路大发展的时候,就颠覆了民航的一些航线,比如南京到上海、浙江到上海。高铁比如成都到重庆,开了以后,两地的航线就停了,这就是颠覆性的。
在看到压力的同时,刘绍勇表示,民航和高铁各有优势。按照运行成本,乘坐高铁每公里的成本是4角到4角5分。航空是4角5分到5角,航空的成本要稍高一点。但是民航在服务方面有优势,进出候机楼比较方便,乘客所处的环境好,特别是1000公里到1200公里的航线,民航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刘绍勇认为,我国应制订一个国家高度的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根据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和优势,明确发展规模和方向,否则会造成土地、资金的浪费和碳排放的增加,浪费国家资源。“竞争是可以的,但要有序。民航和高铁不要当冤家,应该是很好的兄弟。”
■相关·首谈重组
东航上航属“自由恋爱”
昨天,到东航任职已一年两个月的东航集团公司老总刘绍勇还首次向媒体谈起东航和上航重组的原因。去年,这两家同在上海、分别为央企和地方企业的两大企业合并,成为2009年中国资本市场和中国航空业重组的重要案例。
据刘绍勇介绍,东航和上航重组有两个动力,一个是两家都遇到了共同的难题,“我们自身的发展遇到了瓶颈,经营状况不好,我们都希望走出困境”。第二个原因是国务院明确了上海两个枢纽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和国际金融中心。这两个枢纽建设都需要一个以上海为基地的强大的航空公司作为基础。
在国内一些航空公司由政府“拉郎配”重组后出现诸多“排异症”的背景下,东航和上航的合并,在去年引起广泛关注,其是否能走好也被媒体质疑。
刘绍勇说,过去一些民航企业的重组,是发生在面上和广度上的重组。这次是一个点上的深度的重组,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关心下,进行得非常成功。东航和上航重组,之所以没有出现问题,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两家重组是企业自身的驱动,这个驱动与国家的驱动有一致性,是两家愿意走到一起,是“自由恋爱”;此外,东航和上航同处上海,地方文化特色还是比较明显和一致的,做事都比较认真、负责,非常精细。“现在内部融合非常顺利也非常好,比以往跨区域的重组融合得更好。”
他用具体的数字做例证。据其介绍,去年一年,集团公司盈利7.5个亿。而在其接手时,东航处于极度危机之中,2008年一年就亏损了138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