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2.7%,创下自2008年11月以来的新高。由于CPI增幅再度超过一年期存款利率(2.25%),其对股市的影响成为热议。
1月份的CPI同比增幅受窄,一度让市场松口气,当时预期加息可能会缓一缓。进入2月
份,春节、气候等因素推动食品价格上涨,是机构之前料到的。然而,从1月份同比增长1.5%猛窜至2月份同比增长2.7%,超过之前机构预测2%左右的增幅。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11日表示,预计3月份CPI涨幅将较2月份回落,今年全年将保持温和通胀。这一官方表态,或有助于缓解通胀预期的进一步增加。2月份CPI增幅远超预期,不少机构仍倾向于预计通胀不会“猛于虎”。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认为,物价上行趋势未发生改变,由于食品价格涨势趋缓,未来几个月CPI增速将平稳上升,不太可能出现快速飙升。如果没有其他突发性因素并在政策及时的调控下,2010年全年CPI同比涨幅可能在3%至4%之间,全年总体通胀水平将处于相对温和的状态。
不过,CPI增幅超越一年期存款利率这条“红线”,对股市的影响偏负面。11日上午公布数据的前后一个小时,上证指数出现一波近40点的回调。在2007年10月之前的牛市行情中,股市对当时高企的CPI增幅及连续5次加息均置之不理。可如今“时过境迁”,仅货币政策调整预期就对做多热情构成打击。面对CPI增幅超预期,投资者首先联想到会不会提前加息?由于认为尚未有经济过热的迹象,以及3月份CPI增幅有望回落,多数机构认为不会提前加息。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称,年内加息虽已是大概率事件,但短期内央行加息的压力并不大,一季度加息的可能性较小。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持相同看法,预计6至9月份比较有可能加息。
一边是2月份CPI增幅超预期,另一边乐观预期加息不会提前,致使11日的股市有惊无险。以银行股为代表的权重股抗跌,带动上证指数收盘微涨0.08%。相比之下,缺少银行股护盘的深证成指下跌了0.19%。沪深两市的涨跌差异,显示出加息预期下的不同影响。对渴望摆脱较窄息差空间的银行股来说,加息肯定是利好。另外,货币政策的收紧,贷款资源变得紧缺,有助于提高银行的议价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CPI增幅上升带来的加息预期,对股市终究构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即便不加息,管理层也会采取多种收缩货币的手段。正如交行金融研究中心所指出的,“由于货币和信贷投放过快引起的流动性过剩是推升通胀压力的基础性因素,当前要及时回收过剩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适度。货币政策操作手段仍以公开市场操作、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信贷窗口指导为主。”11日就传出消息称,央行本周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820亿元,其中3个月期央票发行量创历史新高。
就当前股市而言,犯愁的不是几个月之后的加息,而是流动性过剩的环境渐渐消失。2月份CPI增幅超预期,让投资者进一步感受到阵阵“寒意”。11日,银行股虽抗跌,但多数银行股的涨幅没有超过1%,表明银行股难以像2007年“5.30”之后那样“力挽狂澜”。所幸的是,一系列数据同时传递经济形势不错的信息,对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可寄予一定希望。CPI增速上升趋势带来的压力,不至于使股指就此掉头向下,向好的基本面依然是反弹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