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句话成为目前吉利汽车(0175.HK)董事长李书福的真实写照。
3月5日,在位于学知桥旁边的吉利北京分公司会议室,记者见到姗姗来迟的李书福。尽管最近两周,他都在北京开会,但身上还是带着“风尘仆仆”的气息。看得出来,奔赴不同的会场,让他有些疲惫。
作为民营汽车企业的代表之一,因“并购沃尔沃”让李书福曝光率陡增,也因“并购沃尔沃”,让他处于被质疑的境地。
跨国并购信心十足
2009年,最让汽车界震惊的新闻,恐怕要数吉利收购沃尔沃了。
根据吉利汽车与福特汽车之前达成的协议,2010年一季度是福特汽车给予吉利的融资期限,在距离最后期限只剩半个月时,福特汽车新闻发言人袁小林回应,相关工作按计划进行,预计月底前签约。
在问到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钱是否筹足的时候,李书福很有信心,已经处于“不差钱”境地。据记者了解,“并购沃尔沃”目前实际差的是沃尔沃中国工厂的选址问题,此事也得到袁小林的回应,目前选址还没有最终确定下来,确定的时间会在最终交易合同签订以后。
作为一家民营车企,吉利在“并购沃尔沃”的同时,还收购了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和浙江中誉汽车。此前,还与兰州市人民政府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将吉利兰州汽车项目扩建到12万辆规模。吉利在短时间内频频收购、新增基地、产品推陈出新,也让行业内人士质疑其资金将如何保证?
对此,李书福坦言,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坐在岸上看海里游泳来评判谁游得最成功是比较轻松的,但真正自己进入大海里去游泳的时候就会知道都是不容易的。”
虽然如此,但他表示,参加了这场游泳比赛,就会坚持到底。因为即使有失败,也总会有成功,甚至有更成功的结果,所以既然参与了“并购沃尔沃”,就要做得漂亮。就在李书福“慷慨陈辞”时,一位知情人士向《投资者报》透露,“并购沃尔沃”已经八九不离十。
作为一个“先行者”,吉利“并购沃尔沃”会引起争议,并不是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李书福对于外界评论其“并购沃尔沃”是急于扩张的表现的回应是:“10年才发展到年销售量为30万辆车,能说是急于扩张吗?”
李书福认为,只有走出去参与到海外市场的竞争,才会明白出去怎么走才能够成功。
虽然“并购沃尔沃”遭到外界的质疑,但让李书福欣慰的是国家有关领导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在3月4日的工商界特别讨论会中,胡锦涛对李书福汇报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案例表示鼓励,这对李书福来说,如同“久旱逢甘露”。
十年磨剑等来“沃尔沃”
从李书福的态度中,不难看出,作为一名民营企业负责人,有多渴望得到多方的认可。而2009年让他最满意的一件事,就是吉利的战略转型取得了新的进展,使吉利汽车战略转型这个工作不断地向前推进。而在说到战略转型时,李书福特意强调,这不是光说收购,而是吉利整个发展战略要改变。
这从吉利原来的战略中可看出,最初吉利做的汽车是最便宜的,对技术重视程度也不够,只要薄利多销,就可以了。这个战略发展到2007年,李书福发现,这不是长久发展之策。也是在那一年,吉利汽车不再以价格作为主要竞争手段,在确保价格具有一定优势的前提下,提升技术、品质和服务。
这一年,李书福开始打起各种各样的“战”。他要打技术战、品质战、服务战和企业的道德品质战,还要打基础、练内功、抓管理、抓人才的培训。自此,吉利工作的重点、整个吉利的战略安排部署都发生了转变,这些就是被李书福称作战略转型的历程。
也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两年后,吉利拥有了“并购沃尔沃”的机会。面对外界质疑吉利的资金链能否保证这个收购顺利完成时,李书福表示,吉利的钱是不多,但“并购沃尔沃”,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我们会量力而行,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
要“并购沃尔沃”,就有人担心这是否是其“一时兴起”的做法。对此,李书福回应道,近10年来,吉利一直在研究收购外国汽车企业的相关事情,可以说,“并购沃尔沃”就是长期研究的结果。
另外,李书福认为,中国汽车业落后的主要问题是研发。中国汽车业只有通过研发才能提升,如果只是简单地学人家,还是要落后的,研发靠人们还是靠人才。
他知道,企业竞争力的真正形成需要时间的沉淀,在时间沉淀的过程中大家学习和研究的内容基本上是在同一方向上,而不是说彼此之间不认识,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的交往,摆在一起就可以创造出奇迹,这是不太可能的。
在说到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消息时,对于吉利此前公布的“吉利预计将于2010年3月31日前与福特签署股权收购协议;在获得相关监管机构批准后,预计于6月30日前完成交易”,李书福说,这是靠谱的,并且对吉利完成这些很有信心。
尽管李书福此番与媒体交流,想展现出最多的是信心,却在媒体结束采访后,问了旁边的老熟人一句话:“我说的,没有逻辑问题吧?”这句话还是透露出这位民营汽车企业负责人,底气仍稍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