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当前热钱流出风险
来源:
中国证券报
2010年03月17日14:20
两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到资金流向时表示,我国跨境资金的流动大部分是合法合规的,是合理的,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可以解释的。当然,也不排除部分违法套利的资金混入。易纲的表态可以理解为针对不久前出炉的国家外汇储备数据而言的。然而,恐怕当前更值得关注的,是热钱可能的流出问题。
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新增外汇储备104亿美元,它低于当月贸易顺差184亿美元与FDI121亿美元的总和201亿美元之多。从直接意义上看,这意味着整个国际收支项目下存在资金外流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以及资产价格的攀升,各种形式的外资一直追逐着进入中国市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热钱的流向发生逆转,特别是2008年9月之后。因为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头寸不足和金融机构去杠杆化造成跨国公司抛售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资产来增强自身流动性。根据有关统计,截至2009年1月底,从我国流出的热钱大概有2000亿美元左右。
从积极意义看,热钱的流出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合理“瘦身”有一定好处。首先,借热钱出逃之机,我国可以回笼一部分人民币,以减少诱发通货膨胀的压力;其次,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比如,在出口方向上,当欧美市场萎缩时,发展非洲、东南亚等市场;在商品结构上,相应减少“三来一补”的传统贸易,提高进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第三,变换储备结构,进口战略物资,正好减少一部分美元资产,回避美元贬值的风险。当然,根本的措施应该是加大调整经济结构的力度,使之更加合理,适当减少不合理投资虚拟经济领域的机会。
易纲表示,防范热钱要标本兼治,要多部门共同配合。因此,对央行、外汇管理局等调控部门而言,对待热钱的方式不应该是强堵,而是加强疏导,有序管理。一是要不断提高统计技术的水平与统计质量,尽量避免数据遗漏,这是制定正确政策的前提;二是加强监管与调控,完善、丰富货币政策的运用,超越传统的只监控货币供应量的做法,把金融衍生产品、资产价格等也纳入统计、监管的范畴,并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调整措施,尽力抑制资产价格持续升高或大幅下跌的预期,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热钱短时期内的大规模进入与撤出。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